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广西城市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城市旅游产业、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变化特征稳定,南宁、桂林属于良好协调型,柳州属于初级协调型,其余城市耦合协调度较低。广西旅游产业、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出增长态势,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芳芳 《晋阳学刊》2013,(6):128-135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在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典型代表——北京市为案例,描述其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状况,并基于6大主城区的数据,利用扩展的C-D函数及混合面板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北京市金融业已形成良好的金融集聚态势;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蓝色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及政策差异等原因,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呈现不均衡和非协调状态。随着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金融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产生集聚现象。本文采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994-2013年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判断变量序列平稳性,利用协整检验确定变量间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行验证,最后得到实证结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金融产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增长。针对实证结果,结合蓝色经济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系列针对性建议:调整区内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金融产业;完善区内金融体系,促进金融功能有效发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夯实金融发展基础;推动"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提高区域金融集聚层次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得如火如荼,并有效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从金融资源集中和扩散角度建立金融集聚衡量体系,并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和沈阳等城市的金融集聚度进行计量。结果发现: 北京的金融资源集中程度最高,但辐射程度并不算大,其他城市金融资源集中程度较低。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环渤海地区金融集聚,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与产业集聚在本质上都属于集聚经济,在空间发展上两者具有高度的耦合性.本文在理论上拓展了Fujita&Thisse模型,得出了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共生关系,呈非线性关系的结论性命题;在实证分析上,选择了长三角25个设区市1998-2010年的制造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面板GMM回归,检验了上述命题,并得出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表现为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的结论.这一结论对我国城市群内的产业集聚区规划具有重要政策启示:产业集聚具有正、负外部性,政府对城市群内集聚区的规划应合理把握集聚的度,应加强集聚区间分工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集聚增加带来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官员的深刻反思和广大城市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对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文章试图从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耦合关系出发,进而设计我国大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所选35座大城市2007年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是经济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探讨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资源型城市大庆市为例,以其1978~2006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数据为参照,对资源型城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大庆地区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金融、科技三者相互协调、均衡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模式.近年来陕西省和福建省分别作为西北与东南地区的经济增长较快典型,是否实现了这三者的均衡协调发展?通过实证比较,得出的整体结论却是两省均未实现经济、金融、科技的均衡发展,这大大降低了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制约了科技、金融两大要素对经济增长助推力的发挥.故而合理调整这种非均衡状态,促进科技、金融两大力量相结合,才能实现经济增长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经济发展呈现健康增长趋势,各产业都有很大幅度增长,金融业虽有发展,但是发展速度缓慢、金融效率低.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相反,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为了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关系,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湖南省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没有很好为金融发展服务,从而使得金融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9地市金融集聚水平,从金融集聚视角考察对产业集聚、产业升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各地市金融集聚水平差异较大,金融集聚能显著影响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银行信贷集聚增加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比上升0.09个百分点。但是,金融集聚水平并非越高越好,超过一定水平后,金融集聚反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振兴金融须先行,金融产业集聚是促进金融产业发展,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区域集聚度指标对福建省金融产业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评价,深入分析了现有的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为福建省制定金融资源分配方案与金融产业合理布局,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福建省内已经产生金融产业集聚现象,其集聚水平在不断上升,且金融产业集聚不仅可以整体促进省内经济发展,更可以通过使省内三次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简称“两化”)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基于协同论观点分析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互作机理,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5—2015年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从时空演变角度分析四川省“两化”协调发展态势。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而言,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表现出递增态势,但农业现代化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的形势依然严峻,全省“两化”关系总体处于低度协调阶段;从空间角度而言,四川省“两化”协调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且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等影响,各地“两化”的协调度演进趋势各异。要深入推进四川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必须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重视区域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健全城乡良性合作机制和大力提升城镇化内涵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山东省各地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始终是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山东省各地区1995—2001年的研究表明,样本区间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趋势明显,泰安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烟台等9地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余各地市和山东全省及其东、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伍毅荣 《兰州学刊》2013,(1):109-115
2001-2010年间,我国以北京、上海、广深为中心的区域金融格局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以北京为中心的北部沿海地区呈现“中心占比下降,外围占比上升”的趋势;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呈现“中心占比上升,外围占比下降”的趋势;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南部沿海地区则基本保持稳定的区域金融格局.通过对三大地区进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检验,发现三大地区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存在显著的自我强化作用,即存在“金融集聚——本地经济增长——促进金融集聚”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但是,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并未对“外围”地区经济增长形成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地区性金融中心比全国性金融中心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王邵军  李晓冰 《东岳论丛》2023,(11):132-147+19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协调共生对于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山东省沿黄九市的非遗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数据,结合熵值法、核密度法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山东省沿黄九市的非遗资源空间分布特征、非遗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水平与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山东省沿黄九市非遗类型分布地区差异明显,主要特征为“三极三轴”,呈三横一纵的态势分布。2.山东省沿黄九市非遗资源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提升明显,目前处于提升转型阶段,且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布状态。超半数的地市处于磨合阶段,且发展状态集中表现为超前发展型与滞后发展型。3.国内旅游人数、旅游经济贡献、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资源品位度、资源丰度、传承环境是非遗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之间,需在营造创新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创新投入支持,才能得到同效的创新产出,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区域间只有寻求合作与融合,才是最终实现协同创新的唯一途径.通过构建创新系统识别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省域创新发展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空间自相关方法,检验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效应的时空与集聚异质性,结果显示:中国创新环境与创新投入协调度、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协调度整体向好,空间上呈现出梯度变化;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的协调度发展会滞后于创新环境与创新投入的协调度发展5年;泛长三角区域内创新产生"扩散效应",泛珠三角区域内创新产生"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通过对2008-2012年5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从省域和经济板块两个视角对山东省综合交通体系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从省域视角看,山东省综合交通体系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总体趋势是由低水平协调向高水平协调发展;从区域经济板块视角看,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综合交通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较高,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协调度出现向中等水平协调度发展的趋势,西部经济隆起带处于低水平协调。研究对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与综合交通体系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域金融一体化战略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京津冀地区金融一体化进程严重滞后,京津冀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不协调,金融竞争大于金融合作,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创新滞后。为加快京津冀地区金融一体化进程,本文提出"大小共生,平行站位,独立第三方协调"的发展模式,围绕金融管理、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合作,构建京津冀"大金融"发展新格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6,(7):112-119
新世纪以来,在经济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市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业自身不断壮大成熟的推动下,我国金融产业的空间集聚表现出新的特点。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就业统计数据,从县级尺度上对我国金融集聚的格局特征与关联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金融集聚呈现总体程度较低、但快速提高和局部集聚的整体态势,同时在区域间、建制类型及行政等级间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金融集聚表现出显著的、不断增强的空间关联特性,存在集中集聚型、集中极化型、集中边缘型、集中扩散型、一般边缘型、一般扩散型等六种典型的关联演化模式。相应地区应从地区关联的整体视角,在产业集聚方向、与实体经济互动、地区分工合作、制度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