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从内外部分析OFDI(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TFP(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选用2000—2014年平减处理后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TFP的Malmquist指数并基于LP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国外R&D资本溢出对本国TFP的贡献度为0.0333,说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国TFP。此外,因果步骤法的检验显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能够通过促进国内R&D资本提升本国TFP,说明国内R&D资本存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溢出具有吸收性。  相似文献   

2.
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企业升级的影响,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与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显著提高沿线国家的企业生产率,尤其对“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与中国邻近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东道国基础设施水平和制度质量来实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4.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以互联互通为基本导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美契合边疆地区的区位优势,提高边疆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使得边疆地区联通内外的枢纽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为确保边疆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不落伍、不掉队,共建“一带一路”下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应以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基础和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重要举措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进而赋能边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许培源  姚尧 《东南学术》2021,(2):111-123
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愿景的基础支撑.依托“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在建的和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构造六大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的运输成本消减指数,再以此作为政策冲击变量,运用GTAP模型模拟预测各经济走廊在建项目完成、所有项目都完成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差异悬殊;交通设施联通度提升的运输成本消减指数也有所差异;各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将大幅促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及国民福利增长,且六大经济走廊设施联通同步推进产生的经贸、福利效应更为显著;各个经济走廊的交通设施联通中,中国一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经济效应最大,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只有在规划中的项目均建成后才会明显受益.尽管美国等域外国家会因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而利益受损,但世界总体福利仍会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对沿线国家负债水平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沿线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沿线国家人均GDP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人均GDP在开始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逐渐递减,长期看存在正向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降低沿线国家的负债水平有微弱影响,而沿线国家的历史负债对其自身的债务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其历史负债也会抑制中国对外投资并存在"滞后效应"。本结果有力地反击了国际上关于"一带一路"项目实施加重沿线国家负债水平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新引擎,更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三维指标,基于2010—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省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主要通过贸易调整供需机制、投资环境优化机制和科技创新改革机制促进了国内沿线省市产业结构优化,相较于“一路”沿线省市“,一带”沿线省市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9.
胡海峰  窦斌 《人文杂志》2020,(10):30-39
"一带一路"是连接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途径,继续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合作,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恢复和包容性增长。本文通过梳理"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欠发达,且地区差异较大。跨境投融资规则的构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进而提出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规则的顶层设计构想,即通过构建政府间的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机制、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投资合作机制、国际资本参与合作的长效保障机制、跨境基建的定价和补偿机制、区域性风险预警防范和调控机制、投融资方的争端处理机制、跨境金融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协同机制等方式,打造"一带一路"投融资新体系,补齐区域基础设施短板,改善落后国家的基建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实现区域合作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推动亚欧大陆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促进经济地理重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世界其他区域的三地区非对称自由资本模型,运用新经济地理学原理分析“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联通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内在机制,模拟其引发的生产、投资和贸易转移效应,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将在亚欧大陆内、外两个层面产生生产、投资和贸易转移效应,形成亚欧大陆内的核心-边缘结构与亚欧大陆对外围的核心-边缘结构。其中,本地市场放大效应是世界产业经济地理和贸易经济地理重塑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应着力联通市场规模大、交汇线路多的区域,整体上应致力于联通东亚和西欧两大市场,加速亚欧大陆一体化,促进“世界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改善要素配置扭曲状况,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采用2011—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指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要素扭曲,而要素扭曲的改善会显著提升绿...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一个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金融发展理论及其跨国经验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同时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以银行中介为主体的金融发展过程。已有中国经验研究文献表明,加快银行体系改革、推动金融发展应该成为中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运用投入定位距离函数将16家银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效应和规模效应,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负相关;贷款市场上,相对市场势力,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存款市场上,相对市场势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存款市场,国有银行市场势力高于股份制银行,贷款市场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上市公司是旅游业发展的微观主体,其全要素生产率全面反映了该行业的实际经营效率和发展趋势。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探讨了20家中国旅游上市公司2004-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上市公司Malmquist指数年均增长率为-0.4%,其中纯技术效率的增长显著,年均增幅为1.3%;时间跨度层面,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度波动性较大。此外,样本中旅游上市公司Malmquist指数与营业收入增长率未能兼顾;2008-2009年度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动态分布法分析了中国28个省区1985-2007年的劳均产出、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投入的动态分布与长期趋势。结果表明,劳均产出具有双峰收敛趋势,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有扩大倾向。研究还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分布也具有双峰收敛趋势,和劳均产出分布相似,而要素投入则呈单峰收敛趋势,与劳均产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可以推断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且方差分解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投资转型的背景下,东道国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已然成为跨国企业关注的焦点,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重要领域。因此,探究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对我国对外投资的选址和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投资便利化指标的评价体系,评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发展水平,在分析投资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探索了我国与沿线经济体投资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并对如何提升沿线区域投资便利化水平和增进双边投资合作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区位处于调整与重构过程中,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可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从产业承接能力入手,在工业化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政治、经济、创新能力、市场化程度、营商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能力指数,基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要素约束机制,甄别出具备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力的国家,通过聚类方法识别出投资区位优先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广东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估算出1980年至200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分析表明,广东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对外投资活动发展迅速,对外投资规模逐步扩大,与之相应的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建设却进展缓慢,难以适应现实需求。我国应审视对外投资法律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从完善国内立法、与国际立法接轨两个层面,建立以双边模式为主、单边模式为辅的混合型投资保险制度,构建投资者与担保机构之间的争端解决机制,合理拓展对外投资主体的范围及保险机构的承保范围,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规范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浙江省经济增长质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过程,已经被发现大部分是依赖于资本过度进入推进的。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体制上的区别,对经济增长进程中要素推动的支持程度也有不同的表现,但是总体来说,它们在经济增长初期的大量投入已广为证实。不过长期而言,这种过度投入会带来深层次问题,并且经济增长在长期不能得到维持。本文采用适当方法详细讨论了对浙江资本存量的估算,并对浙江省1978至2004年经济增长的几个重要因素展开分解分析,研究浙江经济增长质量状况,从而为浙江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调整以及经济长期增长路径的选择提出可供借鉴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