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方作品《奔跑的火光》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瑶 《江淮论坛》2003,(6):145-149
女作家方方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她作品中的女性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但是方方的近作《奔跑的火光》中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女作家对处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境况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挖掘出女性自身的弱点,审视着女性的灵魂,显示出其女性意识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孙旋 《江汉论坛》2006,(8):129-131
方方、池莉20世纪80年代均以“新写实”作品轰动文坛,并逐渐成为当代特色各具的优秀作家。她们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艺术个性一直为评论界关注。本文从两人以描写知识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入手,着重分析两位作家在展示女性生存境遇与女性情爱尴尬困惑的不谋而合及由此体现出的鲜明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的创作始终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和命运,抒写小人物于生存困境中体现出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闪烁着浓郁的诗情和人性的温情之光.因此,她笔下的艺术世界呈现出奇特的风采:她展示了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却不一味展示苦难,而是深情抒写民众在面对生活磨难和命运打击时表现出的坚忍和顽强以及他们在人生灰暗情境中生存方式和深层人性的变化,特别是其中闪烁的人性光辉,以此达到了对生存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77-81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文坛的优秀作家,她以不断开拓和创新的作品成为英国当代最丰产的作家的代表,也可以说是英国战后最具有独创精神的女作家。西方妇女的命运一直是莱辛创作的重要主题,这类作品深入描写了西方女性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通过对女性问题的反映,寄寓了莱辛对女性乃至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深刻思考。蕴含在其作品中的女性生存观可以归纳如下:女性面对生存困境首先要争取经济上的独立,克服困难,提高生存竞争力;其次要积极进取,思想进步,争取自身的自由和解放;面对男女关系的生存困境,女性不能单纯采取同男性斗争的途径来获得,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睦共处的男女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艳芳 《齐鲁学刊》2004,(5):154-156
新时期女性写作在自我的行为规范、情感理念、生存困境及其解决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某种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充分验证了女性自我对男性中心文化的反抗、无奈和绝望,其对女性自我精神困惑与分裂的展示是女性自我救赎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苏奎 《兰州学刊》2009,(7):161-164
对于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的关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承继了这一主题叙事,展现了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中年女性所承栽的生活困境与灵魂挣扎。文章对新世纪文学中的中年女性主题叙事进行研究,从生存与存在两个角度对众多的中年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新的时代情景下的女性命运书写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中,作家通过对市镇女性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生存问题的反映,揭示了底层女性和知识女性在中国现代市镇这一特定时空里的生存现实与生命意义。市镇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的拉锯和抗衡中,既要承受历史传统对其的规约,又要遭遇来自现实社会的箝制。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女性形象描写,是作家诠释历史成规与传统文学的一种叙述路径。对女性存在的关注与思考,是作家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探求,是直抵女性生存真相和历史深度的叙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市镇女性书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8.
闫建华 《理论界》2006,(6):184-186
刘庆邦是中国文坛上不可多得的短篇小说大家。他的小说善于取材平凡生活的卑微人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当下的文坛总是以富人形象塑造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淡薄,而刘庆邦却作为底层形象的代言人,注重其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显示了当下文坛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刘庆邦的底层书写中,他是以对生活的温情与理解去追求人性的闪光点的,充分展示底层民众的尊严和价值。他的关怀底层大众的写作有助于改变当下文学对于底层人物关注不够的现状,大大提高文学的精神品位。  相似文献   

9.
方方的小说着眼于初步获得解放的女性 ,从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观念和意识出发 ,深入地揭示了女性生存的错位状态 ,讲述了女性追寻精神家园而不得的悲剧命运。她分别描写了女性对待精神家园的三种态度以及由此所采取的三种姿态 ,但由于女性强烈的自我遮蔽 ,这种追寻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种要求的暂时必然不能实现”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陈博 《兰州学刊》2014,(4):93-97
在全球化语境下,资本流动不均、地区发展不平衡、个体收入的差距过大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分化,许多人被固化到"底层"群体中。关注底层,书写底层是中国文学进入新世纪以来重要的写作路向,体现了文艺的为人民性宗旨。"叙事伦理"是底层书写的重要精神维度,体现了作家对底层民众的生存苦难和生命价值的重视。贫穷的农民、农民工和城市失业工人等作为当代文学底层书写的重要表现对象,他们的生存图景或者表现出资本侵袭下乡土伦理的困境与危机,或者展现出城市生存伦理与乡土生存伦理的碰撞与冲突,或者体现出政治伦理、法律伦理等对个体生存的逼迫与压制。通过书写底层和叙事伦理,新世纪文学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32-136
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的女性剧作家大多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她们以女性问题为载体,以家庭作为剧本的基本框架,聚焦现代女性的生活,表达女性的欲望和诉求。中美女性话剧中所表现的女性问题,折射了当今社会在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当代女性正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在事业和家庭、伦理与情感矛盾冲突时的痛苦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女性严肃深邃而又体贴入微的生命关怀是师陀女性书写的一个醒目特征。沉重的社会责任感使师陀密切关注现实,揭露女性日常的生存悲剧,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批判内涵。而超越意识又使他越过对女性世俗苦难感的简单认同,突入女性的生命内部,从精神层面透视女性生命的真实处境。并将对女性生命的现实关怀与超越性关怀完美地结合,从现实至生命本体层面来体察女性的生存方式,表现对女性乃至整个人类生存困境的哲理思索。  相似文献   

13.
萧红短暂的一生,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艺术天赋,更以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眼光,审视传统社会中国妇女的生存困境,展示她们在多重压迫下的非人生活。她讲自己对女性社会地位和人生角色的关注与思考融入创作,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思她们的精神负荷,挖掘旧时代妇女苦难的深层原因。本文主要就萧红的女性意识对人物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文体的抒情性与女性意识的关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铁凝是新时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创作力的女作家,也是一位有着自觉女性意识的作家。铁凝的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而直面女性的惨淡人生、关注女性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揭露男权社会文化对女性个体生命的异化、探询和发掘女性深层心理结构的不平衡,始终是铁凝创作的焦点。同时,铁凝又擅长运用“双性视角”,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揭示、反思、探索女性个体的生命意义,并把对女性个体的关注上升为对整个人类的关注,追求普遍人性的健康与和谐发展,以期建立起真正的女性文化。这种深掘不仅使铁凝小说更为厚重,同时也拓宽了女性写作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5.
流行的女性写作与女性主义批评缺少对农村女性的关怀.本文通过挖掘转型期文学中有关农村女性的描写,揭示出她们不同于城市女性的生存困境,集中分析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弃妇、寡妇、自杀、杀夫、妓女等几类现象.在古今、城乡的比较中,突显有关农村女性描写的认识意义、现实意义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受城乡迁移和自身资源的影响,低收入流动女性是女性中更需关注的弱势群体,其家庭需要经历更为严峻的压力挑战。那么,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究竟面临怎样的挑战?其家庭如何能够获得困境中的适应性发展?其间女性在家庭困境应对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在对34例低收入流动女性质性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抗逆力的核心策略。结果发现,低收入流动女性及其家庭的压力主要表现为非正式/低保障的就业困境、家庭工作兼顾的生活困境、迷茫无奈的未来发展困境和双向支出的家庭资源分配困境。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抗逆力表现为低水平资源流动的家庭功能维持机制、灵活重整的家庭结构协调机制、代际团结的家庭关系缓冲机制和积极传递的家庭信念免疫机制。流动女性通过敏锐识别困境以调节应对策略、角色灵活安排以重整家庭结构、双向照顾支出以促进代际团结、协调整合资源以提升凝聚力等个体与家庭的互动方式为家庭抗逆力提升作出贡献。在完成家庭抗逆力的使命中,流动女性发挥着其独立能动的主体意识,同时也造就了她们自身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对陈衡哲小说的独特性——“非女性化”的形成,给予全新的阐释。在对女性经验的处理中,陈衡哲更多地关注着选择了事业与精神之爱的现代女性文化的置疑。但她对写作题材、小说样式以及叙事角度的选择,却又拉开了作品与自我经验距离。这与其优裕的写作心境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清醒认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个成功的“造命”的女性,其创作的重心在于艺术表达的竭力完满而非探索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理想与诗情——九十年代女作家创作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一批年轻的女作家在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的创作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在文化观念上自觉地与男权文化中心话语疏离,坚持以女性话语方式抒写对女性命运的终极关怀,认识到今天男女平等的真正意义在于文化观念上的彻底平等;在现代意识观照下以清醒的理性态度解读生活的意义,探索生命的本质、揭示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更加注重主体生命体验,从社会层面与哲学本体层面上指向了女性精神解放的实质意义,充分显示出九十年代年轻女作家自足的女性主体精神;另外青年女作家们对待性爱问题的情感取向,表现了女性心理深度,以女性话语方式传达出女性已开始走向性觉醒,标志着性爱观的进步。女作家以自己的创作参预着社会文化的建构,在对现实的关注中也守望着理想与诗情。她们期待两性在文化观念上的真正平等,这是人类彻底的精神解放与人性自由的前提,意味着一场深刻的文化观念的革命正在悄悄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多丽丝·菜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莱辛的创作中,女性是她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表现女性命运方面,最负盛名的就是她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小说的女主人公安娜在文学创作、爱情与信仰危机的三重困惑下展现了西方社会中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与人生探索。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与环境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环境问题关系女性的生产、生活、生存与发展,女性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当仁不让的先锋作用,成为自然代言人、环保的积极倡议者和坚定行动者;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女性对自身解放和环境保护思索的产物,体现了女性与环境、社会与自然实现完美统一的理想;在生态政治化进程中,性别政治也日益上升为新的政治议题,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融为一体,共同关注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中国女性在实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