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综述商逾从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实践唯物主义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是继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问题讨论之后我国哲学界的又一热潮。这次讨论不仅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容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而且也推动了马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学术范式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哲学形态是经济哲学。迄今为止,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已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从而形成了经济哲学形态的三次提升。一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逻辑架构的构建和经济哲学研究范式的确立;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硬核的探讨和经济哲学学科的创立;三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弘扬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学术范式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哲学形态是经济哲学.迄今为止,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已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从而形成了经济哲学形态的三次提升.一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逻辑架构的构建和经济哲学研究范式的确立;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硬核的探讨和经济哲学学科的创立;三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弘扬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胤 《理论界》2009,(10):83-84
20多年来中国哲学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为重新界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理论形态以及实践功能,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角度.实践唯物主义是哲学界针对旧有的教科书体系的缺陷而提出、形成和发展的,它打破了旧有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重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哲学体系的重新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引发出了一股研究热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价值,促进了学术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人学的发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1989年,江苏省哲学学会、江苏省马哲史研究会、南京市哲学学会、南京大学哲学系等14个单位联合召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系列研讨会,南京地区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构问题特别是“实践唯物主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将有关学者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肖焜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教授):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形态,要真正弄清楚实践唯物主义的科学含义,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讨论是不够的,而首先要从整个思想史的高度来认识。这里特别需要从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来进行透视。唯物主义哲学大体经历了机械唯物主义、人本学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三个阶段。如果说机械唯物主义强调了客体方面,那末人本学唯物主义则强调了主体方面,它们都不是科学的唯物主义。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唯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9,(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变革,是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提出应当用劳动实践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的萌芽;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贯穿全文,第一次系统地对实践的基本观点加以阐述,这标志着实践唯物主义的真正确立。探析其由产生到确立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阐述,对实践是认识的本质、人的本质以及社会生活的本质的深刻透析,为推动理解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范畴以及实践批判和革命变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与哲学学派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功能,关系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因而得到哲学界的普遍关注。十年前,从哲学界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随着人的问题、主客体问题,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关系问题研究的展开与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问题,就成为哲学界最为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1988年初,在天津召开的全国高校哲学专业博士生哲学体系改革讨论会,对这  相似文献   

8.
实践唯物主义是我国哲学界针对教科书体系的缺陷提出并在克服教科书体系缺陷的过程中形成的。实践唯物主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成就:(1)其研究打破了教科书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注重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范畴为主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阐释于我国哲学体系的重新构建具有重要意义;(3)引发了从文本角度“回到马克思”的研究热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综合、深入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体系研究转向问题研究;(4)把实践范畴从认识论中解放了出来,从而推动了学术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人学的发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理解 ,存在着几种片面的、错误的观点 ,诸如将马克思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相混淆并主张过时论 ,将唯物辩证法意义庸俗化、方法论化以及实践本体论观点等。对这些观点进行辨析 ,以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十分必要。目前较能体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意图的惟有实践唯物主义 (或辩证的、实践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 )。但实践唯物主义在论证上仍然存在理论的缺环 ,需要进一步确立有关的科学基础 ,其中关键是科学而辩证地阐明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图景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源  文兵 《学术界》2008,(3):191-196
美国学者福斯特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拓展到生态问题与生态理论,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领域,也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怀立场.福斯特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马克思思想中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认为"物质转换"或"新陈代谢"构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中的核心范畴.本文主要是评述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问题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践唯物主义转向,其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诠释。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实践唯物主义转向构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阶段,这一转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维度的注目、发掘和弘扬,有其深厚的人文根基。人文作为实践唯物主义转向之根,具体地表现在:理论表达的人文化、思想支撑的人文蕴涵以及原发动力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关于实践的论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它在哲学层面上加以讨论;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进一步将实践概念置入到社会经济与社会历史范畴中加以研究。至此,实践更加强调社会变革之维度,历史概念在实践论中得以凸显。实践概念从哲学层面到生产层面的转变,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从旧的唯物主义哲学转向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然而,研究哲学,马克思旨在废弃旧的理念,构建新的体系。于是,历史维度逐渐在马克思的实践论中呈现出来,一种新的社会学分析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得以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唯物主义并非实践哲学之本体,实践也并非马克思哲学之全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提出与运用,使哲学研究彻底超越了外在的、抽象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批判,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学研究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结合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当前我国的具体实践,认真研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两部经典,从哲学基本问题入手,探讨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创立实践唯物主义对哲学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与时俱进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全部马克思主义发展胜利的历史,都是实践唯物主义发展胜利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及其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一脉相承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哲学走向,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方松华 《社会科学》2013,(9):101-107
近年来近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两个部分,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但是,上述两部分的学理方面的问题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而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几次论战的研究仍然相当薄弱;实践唯物主义的创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系列重大理论与方法问题亟待厘清;更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近现代中国的命运与时代价值这样的命题有待破解。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2月19—20日,江苏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理论研讨会在南京市委党校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实践唯物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问题.与会代表本着科学的精神,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热烈探讨了在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前沿问题.会议期间,省委党校哲学研究室张桂岳教授介绍了北京关于当前哲学研究的一些信息;省社科院萧煜焘教授做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专题讲座.这次会议与会代表40多人,收到论文10余篇.代表们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因而可以形成不同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实践唯物主义与主体性哲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以人为核心的主体性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着眼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冲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吸取了他的能动的实践观;同时又克服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赋予人以社会实践的本性,从而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新的理论视界。通过实践的对象性和非对象性活动阐明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从而实现了哲学主观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刘放桐 《学术研究》2002,1(1):26-33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意义和其理论形态。首先对提出这方面问题的背景、探讨它们的意义和态度作了论述。接着分别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的哲学 ,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有根据的 ,但也可以用其他名称。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但它不是一种体系哲学。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四、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教材课题组首席专家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应以实践范畴作为核心范畴并把实践论理解为一哲学体系的基础.如何在新哲学教材中贯彻"以实践论为理论核心"的原则呢?作者提出了系统的意见,特别强调要把坚持唯物主义原则作为阐发实践论理论核心地位的前提,把实践论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把实践论同辩证法同一起来,使之成为认识论与历史观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意识问题是哲学中的古老难题,意识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有机构成部分。在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解读中,存在着物质本体论和副现象论这样两种错误倾向。反对上述两种做法,我们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质,实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和基础性前提,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传统的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已转换为实践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传统意识理论聚焦的意识功能性特征问题已转换为意识社会性、历史性特征问题。正是通过上述哲学前提和问题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不仅真正实现了对传统唯物主义意识论和唯心主义意识论的超越,而且还真正具有现代性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