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涵盖旅游环境、养老环境、地产环境三个子系统在内的养老地产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以中国著名旅游城市青岛市为例,对其养老地产发展的适宜性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表明,青岛市养老地产发展适宜性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养老地产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且受到旅游环境、养老环境和地产环境的综合影响。今后应丰富老年旅游产品、完善养老配套设施、注重适老性房屋设计等,以有效提升青岛市旅游养老功能,推动养老地产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宜居城市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基于问卷调查、Arc GIS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法,选取交通便利性、社区归属感、社区安全性、环境友好性、设施完善性、景观美化性等6大指标和27项分指标,建立城市宜居性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绍兴市14个街道、36个乡镇为研究对象,从市区、分区、片区层面3个空间尺度,进行绍兴城市宜居性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绍兴市宜居性总体评价不高,市区层面受水体的提升作用,宜居性整体呈带状分布;分区层面的宜居性存在一定空间差异,越城区、上虞区、柯桥区宜居程度逐渐降低;片区层面受城市整体空间格局的影响呈"综合中心"分布.  相似文献   

3.
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的有益探索,对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社区服务,实现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中安度晚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应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推进社区老年服务建设,繁荣社区老年文化,培育老年服务组织,不断发展老年人福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关系错综复杂。从基本特征、认知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选取19个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以厘清各影响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和重要性排序。用解释性结构模型(ISM)解析得到由表层直接因素、中层间接因素、深层根源因素构成的5级多层递阶ISM,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表层直接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生活担忧度认知、老年人社交网络、社区助老服务供给等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4点建议:(1)提高医疗资源供给,探索发展社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2)开办社区老年学习班,提高老年人文化素质;(3)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助老服务,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担忧度;(4)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建立融洽的老年人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5.
宜居宜业是新时期乡村发展的美好蓝图,也是中国现代化乡村发展的新形态。本研究构建了包含4个维度、31项指标的中国乡村宜居宜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宜居宜业水平的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中国乡村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高,乡村宜居宜业指数从0.1757增长至0.7736;从居住条件、生活环境、乡村产业、收入与就业四个维度看,中国乡村宜居宜业各维度出现明显分异变化,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由2010年的收入与就业>生活环境>乡村产业>居住条件,转变为2019年的居住条件>收入与就业>乡村产业>生活环境;2019年中国省级层面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差异较大,存在地区非均衡特征,东部地区乡村宜居宜业水平普遍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偏低。新发展阶段应坚持以人为本,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成果,积极推进特色村庄建设,优化乡村就业创业环境,促进乡村从美丽宜居向宜居与宜业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6.
老年宜居社区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嵌入型老年社区是其中最具内在发展优势的城市老年宜居社区类型。它是政府在土地供给、城市规划、项目建设、融资方式等方面通过政策干预和强制性配建而成,并在社区施以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养老服务为主的集中服务管理模式。这种建设管理方式既能够保证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最优,同时也能使得社会效用最大,是社会经济效益最优化理论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7.
寿险公司在试水养老地产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不仅制约着养老地产行业投资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解决中国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供给短缺的问题。因此,建立科学的风险指标体系对养老地产投资风险进行定量评价,既能让养老地产的投资者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及风险管理,又能促进中国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量化分析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风险,选取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构建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评判的标准,构建出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以HZ寿险公司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寿险公司在投资养老地产过程中面临政策、市场、经济、筹划、运营5个方面的风险因素;HZ寿险公司的养老地产项目总体风险偏高,但总体风险偏向于一般风险水平,因此合适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投资;从单因素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政策风险”“有效需求不足风险”“管理与服务风险”风险级别较高,是寿险公司在今后投资养老地产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街道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提升街道空间品质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多源数据构建起人本尺度的街道空间品质测度体系,对南昌历史城区的街道空间进行量化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当前南昌历史城区的街道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从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和意象性提出优化策略,为南昌及其他城市的精细化、品质化的街道空间改造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品质和我国公共财政的实施效果。本文运用SERVQUAL服务质量理论,借助德尔菲专家意见法尝试构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级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最终构建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6个城市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重庆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整体较好,但仍存在服务的供给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建议在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的同时,重点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需求,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0.
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水平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出发,构建了包括经济实力、城市环境、交通状况、污染治理四维目标的城市宜居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21个城市的宜居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宜居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带,加大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力度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不断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而且出现了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集旅游、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蓬勃迹象。对长三角地区具有乡村旅游养老经历的城镇老年人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影响城镇老年人选择养老空间的诸多因素中,养老型乡村社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是首要影响因素,社区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状况是基础性影响因素,社区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产品是重要吸引性因素,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是前提性因素,地方政策引导以及理念普及是催化性因素。因此,为了实现养老型乡村旅游社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应该着力加强乡村养老旅游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社区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状况,不断丰富并完善养老旅游产品,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以营造更加适宜老年人康养生活需要的宜居休闲氛围。  相似文献   

12.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于增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了包含"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赋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和分析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规律和障碍因素.结果显示,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呈平稳增长态势,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及新余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高等级;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性呈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大部分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在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分别是影响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建设宜业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为此,构建乡村宜业与生态宜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马尔科夫模型探究了中国乡村宜业与生态宜居的耦合协调动态演进规律.结果 发现:中国乡村宜业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宜居下降幅度较小,二者协调度呈"东部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且大部分省(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尚处于失调衰退阶段;从空间动态演进来看,乡村宜业与宜居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关联性,维持自身和邻域乡村宜业与宜居耦合协调度稳定的地区数量占大多数,协调提升区和失调衰退区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4.
作为居民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居住空间景观面貌的优化对于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服务居民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当下对于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关注日益成为主流,这一趋势必将对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地域性提出更高要求.文章以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特征重要意义,并论述了强化居住空间区域认知的方法.启迪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思路,探索更加宜居的现代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6-2014年湖北省16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资源禀赋三方面构建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OM神经网络模型对湖北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16个主要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2006年以西南、东北地区往省内中部地区递减;2008年其区域差异变化不大;2010年则从西南-东北走向往边缘化发展;2012年呈现以武汉市、宜昌市为耕地非农化高压中心并辐射周边城市,形成了两条共同发展的平行线;直至2014年,武汉市耕地非农化压力趋于平缓,武汉市周边小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有小幅度上升。(2)SOM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聚类和容错能力,适用于开展耕地非农化压力的区域差异研究。研究结果反映了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空间异质性,为土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地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得到了国际共识,“宜居城市”成为了21世纪新的城市观。目前国内对“宜居城市”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我们认为,宜居体现的是综合概念,它包括公众对于居住空间、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评价。它包含并超越了安居概念,其宗旨在于居住地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人们在理想状态下的城市宜居因素是均衡的——涵括了对于个人微观居住环境、社区生活中观环境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人文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宏观层面,并且希望能够有面面俱到的良好发展。这与“花园城市”、“旅游城市”、“绿色城市”等特色城市有显著差别。因此,某一方面突出,并不代表城市宜居性表现就好。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城镇化、城市空间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厘清紧凑城市的发展模式与城市效率的关系,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超效率DEA模型评价法测度2010~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并进一步通过象限法分析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紧凑度与城市效率存在正向关系,而短期内并非同步协调关系,城市紧凑度的降低并不一定影响城市效率;从类型划分看,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低级协调类城市比例相对较大,而效率优先城市数量多于紧凑优先城市数量;城市规模等级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紧凑度与城市效率的相关关系并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城市群呈现出围绕核心城市的多中心抱团空间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但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与人居质量;还要持续推动城市群功能一体化、专业化分工、与利益协同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评价医疗资源的便利性,对于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分析了社区医疗资源便利性的评价对象、服务内容、时空维度的特点,分别从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便利性和社区获得服务的便利性两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并做无输入改进,提出了医疗资源便利性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GIS的网络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考虑道路交通、人口分布及医疗机构分布等空间信息,计算医疗资源便利性评价的指标值。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郊区某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以"成都市武侯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服务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托,对影响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选择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对城市老年人而言,其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选择受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居住方式、经济状况、养老意愿、子女数目等因素影响,但现阶段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形成显著影响的主要是年龄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完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老年人生活保障机制至关重要。来自武汉市的经验表明,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老年生活保障资金制度和老年照顾服务体系带来了挑战。以切实保障城市老年人生活为目标,合理的选择应是,有效实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结构整合,力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