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益 《学术交流》2006,(1):61-64
从历史上看,劳动力所有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是自由人这一本质规定决定了劳动力归个人所有。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历史,只有在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中,人们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否定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其实就是否定共产主义的自由本质。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所有制类型的生产关系中,工人仍然同生产资料相脱离。国家企业与工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劳动关系是一种特殊的雇佣劳动关系,国家通过国营企业管理生产、分配和社会再生产,确定劳动条件和工作报酬。而社会所有制的本质特征表现为自由联合劳动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保证劳动和劳动成果成为占有劳动产品和管理生产资料与收入的基础。社会所有制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制度,在这种关系制度中,使用生产资料的工人直接管理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料,并在自己劳动的基础上,参加分配。社会所有制是对任何一种把工人同生产资料割裂开来的所有制形式的否定。在南斯拉夫,自治协议和社会契约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契约形式,它是实现国家消亡与国家职能社会化的途径和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论所有制的内函》一文中,我们表明了对所有制问题的理解。我们认为所有制不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而是指生产条件的所有制,它包括如下内容: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劳动力的所有制形式;(3)由上述二者决定的各种生产条件(包括其承担者)的社会性质及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形式。本文想从以上各方面研究一下社会主义生产条件的所有制。  相似文献   

4.
评“生产条件所有制论”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把所有制扩大到劳动力方面,提出“劳动力所有制论”是比较流行的,王东胜、张矛二同志在《论所有制的内涵》一文中提出的“生产条件所有制”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所以,我想根据他们的主张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生产条件所有制论”的理论根据可靠吗王张两位的基本观点是:生产条件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各种生产条件(包括其承担者)的社会性质及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形式”。我们知道斯大林的“唯所有论”是指生  相似文献   

5.
持“所有制决定论”的同志,大都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①这一段话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他们将这里的“生产条件的分配”仅仅理解为“生产条件(本文都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或劳动者)的所有”即生产条件的归属,从而得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或劳动力所有制决  相似文献   

6.
(三)改变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的结构苏联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每种所有制形式都应以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加快生产的增长和提高生产效率为依据。学者们认为,目前苏联应保持多种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多层所有制结构。在国家(全民)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集体所有制、国家-集体联合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形式可以同时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分配关系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而生产关系的基础是所有制。所有制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关系。所有制的主体即所有者是社会的人,所有制的客体是物即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或称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或称人力资本)。因此,仅仅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所有制的唯一内容的社会主义传统经济理论是不全面的,因为舍弃了劳动力所有制就不可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社会生产。例如,同样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何以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分,原因是这些社会里劳动力所有制是不同的: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占有奴隶的人身;封…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外来劳动力及对策[俄]E.克拉西涅茨H.巴里诺娃俄罗斯吸引外来劳动力的主要原因是:1.个别职业或行业劳力缺乏;许多受社会鄙视的工作当地居民不愿意去做,如重体力劳动、临时性劳动和条件差的工作。应该说,类似这些情况在俄罗斯所有生产部门内都存在,但...  相似文献   

9.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物质生产的一般的抽象的基本要素。要进行社会生产,就要把二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即存在一个生产关系的问题,或者说,存在一个生产条件在社会成员中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这种生产条件的分配关系就是狭义的所有制关系。可见劳动力所有制就是作为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关系。生产要素的分配关系,既有一个要素的归属问题,又有一个使用和支配方式问题。从法的角度,前者表现为所有权,后者表现为占有权。二者的区别在于占有者对占有物没有处置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的问题进行了颇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但是,由于人们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学说的理解不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大体一致的意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就不存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分。 一、关于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 在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问题上,理论界现存的一种倾向性意见,是认为马克思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其根据不外乎是马克思的两段话。马克思说:“劳动过程最初是抽象地,撇开它的各种历史形式…  相似文献   

11.
围绕私有制及个体生产的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形式问题的争论,很久以前就见诸于社会科学文献中。在四月全会以后,这一争论更为加剧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早就为所有制各种形式的划分规定了真正的科学标准,这就是:人们现实的社会阶级地位的区分依赖于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的方式。按照这一标准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个体所有制;2、建立在生产者自身劳动基础上的劳动个体所有制;3、(使用雇佣劳动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生活的急剧变革,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理论与实践的日益脱节现象,我们感到不是如何去使客观现实适应理论“正统性”的需要,而是要修正、完善旧的理论,使其向能够解释现实、指导现实的方向去转化。是否存在一个生活资料所有制?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曾多次谈到劳动者对“劳动产品的所有制”,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我们要组织生活消费和劳动力再生产时,不仅要有消费的内容,如食品、衣物、住宅、日用品、文化娱乐品等用于满足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采取什么方式,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生产条件决定的。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3页)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也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条件本身去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1)生产力的低水平多层次。社会生产力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总的水平不很高,而且很不平衡,一方面有由先进科学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大生产,另一方面还存在落后的小生产;一方面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在发挥巨大威力,另一方面大量的手工劳动暂时又难以代替。在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形式。与生产力的不同层次、生产社会化的不同程度相适应,反应在生产关系上就必然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不是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而是多种性质并存的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为着从事生产,解决物质生活问题,总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根本的,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但是,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又不是消极地适应所有制,而是能动地反作用于所有制,并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内部诸方面辩证统一的观点。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们相互关系的一场大变动 在人类历史上,奴隶主所有制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封建主所有制产生了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资本家所有制产生了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贸易和资本的自由化与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不对称现象。自由移民虽然在经济上具有明显的合理性,但是由于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全球化,由此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南方与北方、资本与劳动、人权与主权的根本矛盾,自由主义的经济、政治和道德理念受到了挑战。长远看,自由移民的实现将服从于资本运动的需要,发达国家的国民和发展中国家的少数精英分子将率先实现自由移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讨论,除了"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传统理解之外,又出现了股份制为形式的"以个人私有为基础的均富状态"的新的理解.这是对个人所有制的两种误读.历史上杜林曾把个人所有制当做"深奥的辩证法之谜",而我们后来由于翻译上的问题,使人们首先误读了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基础",然后又误读了"个人所有制"本身,终于把它真的变成一个难解之"谜".问题的症结在于,对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缺乏整体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和理论,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提供了解开个人所有制之谜的极好条件.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对于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逐渐向更高阶段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引言关于家庭与劳动的相互作用这一课题,迄今尚未有过充分的研究。麦克兰(Maklan)说,事实上,就认真地把劳动和家庭生活结合成一个广泛的整体这一课胚进行的研究尚属微乎其微。不过,象海里文(Hareven)指出的那样:大型社会中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经济约束以及工业组织中的变化会影响家庭对劳动力市场的反应能力,造成人口流动并影响劳动过程。反过来,家庭的内部变化以及家庭的优先目的(根据其需要和文化传统而定)又会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工作动机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过去十多年中发生了一系列来自各种不  相似文献   

18.
也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陈书坤,崔在莹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理论界争论由来已久,是一个热点问题。一些人担心劳动力如果成为商品,就无法解释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按劳分配,甚至会出现剥削问题。就此,我o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担心之一,怕劳动力成为...  相似文献   

19.
劳动行为规范与否与劳动效率乃至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对于产出和增长来说,重要的不是劳动力数量的供给,而是投入劳动力所付出的实际劳动。在我国的国营企业中,由于劳动行为不规范情况的存在,资金替代劳动而使产出不致减少已经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亦即在劳动行为不规范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生产是资金替代型的,经济增长是资金消耗型的。而苛动行为的不规范则是我国国营企业(包括一些城镇集体企业)长期以来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顺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20.
论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以劳动密集为特点的中国,农民要增收就必须转移农村劳动力,而过量的转移又会影响粮食生产;要保证粮食生产,又必须保持足够的壮劳动力在农村从事低效的劳动,这样又会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两者形成了两难困境,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