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重庆八省会馆的功能、作用的探讨,不仅以实证的方式厘清会馆史研究中的“模糊”印象,同时对重庆城市史、西南移民史研究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明清北京广东会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会馆是明清社会变迁特殊的历史产物。明清时期,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全国各地人口流动最频繁的地区,因此而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这一时期北京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沿海县及其会馆分别占广东在北京建立会馆府州县总数的76%和广东会馆总数的80%以上。众所周知,广东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商人经商极为活跃。这就使北京的广东会馆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明显的商业迹象,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  相似文献   

3.
近代旅沪徽商的"乡土之链"——徽宁会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上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工商业城市,全国各地商人云集于此,"五邑杂处",其中徽商一直是活跃于该地区的重要商帮之一.传统中国强烈的乡土观念促使各地旅沪商人建立自己的同乡团体,以此来联络同乡之间的乡谊,维护同乡自身利益,因此,众多的徽商客居和贸易于上海催生了徽宁会馆.徽宁会馆在其存在的二百余年里,以其完备的组织机制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了自身特有的社会功能,有效地凝聚了寄寓上海的同乡商人的向心力,同时也强化了徽商在异地他乡的团体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旅沪徽商商业活动的长期进行.同时,做为一个客籍商帮的同乡组织,徽宁会馆还是近代上海城市商业发展历史过程的见证,在近代上海城市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近代天津是一个"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各方移民移居该地后,为了联络乡谊、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往往因地缘或业缘的关系组成会馆或同乡组织。这些组织为了同乡人的共同利益,往往在客籍地举办诸如收容落难同乡,设立义地,为同乡子弟开办学校等公益性的慈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惠及身在异乡的同籍人,而且还融入到客籍地民众生活中,构成了客籍地慈善救济事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明清会馆是本土社会在自然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民间同乡组织.社会结构的变迁为其提供了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在多重因素推动下不断强化的地域乡情观念,为会馆创设提供了情感动力、 认同基础和维系纽带;二、 科举盛行和商业经济发展带来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为会馆创建和服务提供了主体即流寓人口;三、 政府的认可,确保会馆作为民间组织能够合法地生存和发展.三方面的综合作用是明清会馆大规模长期存续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6.
赵世瑜 《东岳论丛》2005,26(3):40-45
明清时期作为国家正祀的北京东岳庙西廊,因建有诸多行业神的寺庙、并曾有许多行业在此进行活动而广受关注。经过仔细考察,这些行业组织大多有附近邻里街区的特点。不仅是这些行业组织,即一般善会组织也多来自附近街区。因此,这里并不同于同样表现为寺庙的许多会馆,也不同于地方城市中起着更多方面作用的神庙体系,而更多地体现出帝都北京的街区文化中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商人会馆大量涌现,这是商帮形成的重要标志.商人会馆是各商帮活动和展示自我的根据地,凡会馆建筑、会馆的文化活动及其倾向在某种意义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广告功能.  相似文献   

8.
论明清山陕会馆的创立及其特点--以工商会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伦 《晋阳学刊》2004,(1):86-89
明清山陕(或陕西、山西)会馆的建立,标志着山陕商帮的形成.从山陕会馆创立的目的、方式、过程以及创立资金来源看,突出表现了会馆商人集团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民国会馆的演变及其衰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民国以后,会馆这一民间社会组织进入衰亡期,经历了向同乡会、同业公会以及商会和存袭原有名称三种转变。就其衰亡的原因,一是内部固有的落后性即封建性,二是社会的变异使其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转型中近代上海会馆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馆 (公所 )就全国来说最早出现于南宋 ,明清时代在各大城市普遍产生、发展 ,民国时期呈现衰落迹象。而上海的会馆 (公所 )在清代上海开埠后才大量出现 ,是传统城市向近代化转型中的产物 ,其存在与发展与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 ,因而有三大特点 ,即 :都是商业性的 (即没有科试会馆 )、后来居上 (相比其他内陆城市会馆而言 )、长盛不衰 (民国期间 ,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促使会馆长盛不衰 )。本文据上述情况界定了上海的会馆。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研究多数依循着西方国家与社会的经典理论范式展开,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反向求证的研究套路在面对中国社会组织这一不断变化发展的经验现象时遇到了各种危机,未能揭示出真正契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实质.如何才能透过社会组织寻找到一条接近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真相的途径呢?回到历史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它将有助于我们跳出西方经验和理论框架的桎梏,同时也有助于超越狭隘的现在,以社会组织本身的演变为主角,充分贴近其本来面目,把握其深层构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研究多数依循着西方国家与社会的经典理论范式展开,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反向求证的研究套路在面对中国社会组织这一不断变化发展的经验现象时遇到了各种危机,未能揭示出真正契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实质。如何才能透过社会组织寻找到一条接近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真相的途径呢?回到历史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它将有助于我们跳出西方经验和理论框架的桎梏,同时也有助于超越狭隘的现在,以社会组织本身的演变为主角,充分贴近其本来面目,把握其深层构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同治六年新会知县聂尔康所作《冈州再牍》中关于会馆的记载,详细论证了晚清地方官府与会馆之间的关系。随着地方政府对会馆的依赖性加强,会馆成为具有某些行政性功能的结构,弥补了地方政府职能上的缺陷,政府甚至将会馆纳入官方轨道。但晚清商人团体实力急剧增强,会馆希望摆脱政府的控制,由此形成会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并存的这样一种独特的互动,即超出法律框架之外的控制与反控制。  相似文献   

14.
明清盛行的同乡会馆组织,进人近代以来逐步发生变化。本文具体考察近代以来北京广东会馆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阐述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会馆组织由关注同乡发展到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最后与政治结缘日益密切,政府监控会馆的措施与手段因而强化。近代以来会馆内部也危机重重,导致民心涣散。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会馆陷入百弊丛生的困境。建国后,会馆逐步收归政府管理,会馆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相似文献   

15.
明清商人会馆建筑的特色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商人会馆是明清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其建筑特点十分突出,表现为功能齐全、规模宏大;装饰精美、风格华丽;分布广泛,乡土特色浓郁;保存时间长,影响较大。这与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人集团实力的增强、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社会风气的转变、商人文化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商人会馆建筑凝聚着寓居他乡商人寻找失落的乡土宗族情结、渴求社会认同的心理、宣扬商业伦理道德、塑造“良贾”形象的深刻的文化意蕴,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商品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影响,以独特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展示了明清商人的价值追求、角色心理和道德观念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戏曲艺术角度介绍了除北京皇宫畅音阁、颐和园、德和阁之外的国内唯一的一座三层戏台———悬鉴楼 ,探讨了社旗山陕会馆这一清代建筑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阐明了戏曲在这一时期社会生活中的发展与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盛夏一日闲暇无事,翻箱倒柜查找资料,无意中翻出寻觅多时不见的1947年《武义明招中学同学录》,我高兴无比。急忙翻开同学录.首先映人眼帘的是校长和教员名录,在第四面就看到绍兴嵇山中学武义分部最末一期同学名册中自己的名字。此时。60年前初中母校的记忆既清晰又模糊的往事一幕幕的脑子里显现出来。虽然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在别人看来不值得一提,但对我来说却觉得很有趣,更感到很有些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19.
陈祥 《学术研究》2020,(2):117-127+178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以及此后引发的海啸、核事故,对日本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均造成巨大冲击。面对这种形势,日本历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也迅速转向地震问题,于是将地震问题作为研究重点的环境史学成为学界的热门。自大地震发生以来,日本历史学界久负盛名、影响巨大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及其主办的《历史学研究》杂志反思环境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历史学研究会几乎在每年的年会上都对环境史研究进行专题性讨论,《历史学研究》不仅专门刊发了10期"3·11以后的历史学系列",还加大力度发表了不少环境史研究论文、推介环境史的新成果等。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日本环境史最新的发展轨迹、学科建设方向、研究力量组成等等。  相似文献   

20.
骆平安  李芳菊 《殷都学刊》2008,29(1):150-155
上海三山会馆是晚清福建商人为祭祀妈祖、交流商业信息和研讨商业活动而建的。其舞楼设计严谨科学,寓意深刻,建造的玲珑奇巧,装饰美轮美奂,颇具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