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灵战 《云梦学刊》2010,31(6):108-112
女性诗歌的发展历程,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女性诗歌不一定是女性主义诗歌。女性主义诗歌深入挖掘女性意识,特别是死亡意识、黑夜意识等,以身体写作为手段实现其主体性。女性主义诗歌难以挣脱父权制话语,表达的性别意识和身体经验实际上依然还受到男性话语的诱导。  相似文献   

2.
女性诗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躯体写作后,在90年代转向了语言写作.从躯体到语言言说策略的转换,使女性诗歌从性别意识的觉醒上升到语言意识的觉醒,并迅速从面向性别的写作,走向面向词语与诗歌自身的写作.女诗人以独立的女性话语与充分女性化的写作策略,实现了女性世界的完全自立和性别表达,且形成了独立的审美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诗的百年发展始终与城市文化紧密相关,城市文化是诗歌的重要话语资源,它使得新诗有着不同于古典诗的全新境遇,并且改变了诗人认识世界、感觉世界的基本模式,促进着诗人现代精神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形成.在现代性命题的精神背景下,诗人以文本化的方式对"语词城市"进行着艺术抒写,诗人在追求前卫与创新的诗美过程中,逐步确立起现代都市主体的独立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五四"人的觉醒",五四女性作家群亦浮出地表,并构成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翼。五四"女性文学"是以女性作家为主体,在五四思想启蒙、人的解放大潮之下,将五四精神和女性独特话语融为一体,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建构的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生存境域,同时又拥有女性作家自己的话语范式和实践文本。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90年代的女性诗歌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女性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不逊于男性诗人的骄傲成绩。尤其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对于女性意识的萌芽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引导了当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对诗歌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诗歌在自我意识上的表现,体现出了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本文针对20世纪80-90年代不同时期女性诗歌中的自我意识进行考察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文坛,有着"文化母亲"之称的陈秀喜与杜潘芳格,作为"跨越语言的一代"女诗人,是以女性诗歌书写开创了通往生命梦想和诗歌世界的道路。这种创作路向,或透过女性的日常生活经验言说,表现女性独特的生命意识;或在家庭场景中审视婚姻真相,揭示父权制枷锁的束缚,彰显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或透过女性之眼中的社会历史影像,关注现实变动,忧患岛屿命运,传达出人间关怀和社会意识。在女性书写的语言策略和审美方式上,则是透过女性诗心的审美路径,将女性生命体验与大自然的花草植物相融合,表达自己对于台湾乡土和岛屿人生的感情认知。当然,两位女诗人的人生成长和性格取向的差异,特别是杜潘芳格的客家背景与宗教信仰,又让她们的创作同中有异,诗歌风格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7.
狄金森的诗歌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孤独体验:信仰上不入流,尝尽分离及死亡带给生命的失落感;而作为女性,狄金森也深深感受到在父权制社会及父权诗学中所遭遇的身份焦虑.孤独带给诗人疏离感及痛苦,但同时也成为她追求精神自由、保存个性的一种策略,为美国个人主义思想做了新的诠释.狄金森在孤独中选择了另一种言说方式,以此挑战男性的主流话语权力、伦理规范及美学标准,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及世界的独特思考和顿悟.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黑人艺术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非裔女诗人,玛亚·安吉罗表达出了美国非裔黑人作家特别珍视的黑人心智的完整和人性的复杂,记录下了一位黑人女性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在美国多元文化的话语体系中对黑人文化身份的思索和探求.多层次的文化身份意识成为玛亚·安吉罗诗歌一个核心的因素,是贯穿她长达20余年诗歌创作的主线.种族意识、女性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交织和融合构建起玛亚·安吉罗诗歌中完整的文化身份意识.更为可贵的是,玛亚·安吉罗不但在诗歌中实现了自我身份的构建而且把曾经私人的、艰涩的诗歌变成了简单的、公共的话语,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位成功的入世诗人.  相似文献   

9.
一个孤独的写作者--论林白之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晶 《学术论坛》2006,(3):175-178
林白以其个人化、边缘化的创作实绩,构建了许多表现女性个体独特经验与生命体验的女性文学作品。她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遵从内心的声音,只为心灵写作。她是一个孤独的写作者,以“守望”的姿态,为读者敞开女性经验的心灵空间以及开启自我救赎的通道,从而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女性话语空间,并对男性话语封锁进行了突围,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的激情。  相似文献   

10.
在福柯看来,自我若要自由自在地存在就需要话语和空间。话语关乎主体建构内在存在,空间则关系到主体的外在存在。在此重点考察《觉醒》中三位主要女性人物与当权男性话语之间的模塑和反模塑关系,并进一步从异质空间为女性追求自我提供的可能性来分析主人公爱德娜觉醒的历程和最终的命运归宿,最后指出《觉醒》作为凯特·萧邦的一个话语实践,实际上是她对19世纪末社会现实所作的一次女性话语生存实验。  相似文献   

11.
刘宏 《北方论丛》2012,(1):51-54
爱尔兰诗人谢莫斯.希尼毕生追求通过诗歌展示诗性的世界。希尼通过对童年与故乡的往情书写、对"有亲昵行为的人"的情意书写和对民族宗教冲突中的灵魂书写,完成了对心目中世界的描绘,展示了饱经沧桑的极富历史和现实内涵的爱尔兰。除了题材特质外,诗人还以解构与结构作为自己的修辞策略,以陈述与隐喻作为自己的抒情策略,以形式与意识作为自己的语言策略,使各种艺术要素为我所用,从而实现诗歌完美阐述生活的诗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汉末到魏晋主要诗人的作品入手,侧重分析了诗歌中的个体生命意识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从而论述了魏晋 "人的觉醒"在不同时期诗歌中的表现,说明诗歌中"人的觉醒"的征显历程.  相似文献   

13.
帕斯捷尔纳克在俄罗斯现代诗人当中,是一位十分独特的诗人。他是在舍弃音乐和哲学的基础上,开始诗歌创作的。他的诗歌创作在兼容俄罗斯古典诗歌传统和现代诗歌革新精华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意蕴丰富的诗歌隐喻世界。在这个隐喻世界中诗人诗意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艺术及永恒等问题的哲学思考。本文试图对帕氏诗歌所隐喻的世界进行审美阐释,以深化对帕斯捷尔纳克诗歌创作成就和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中国诗歌的总体趋向,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以口语入诗,在语言结构及其张力之中显示言外之旨;以个人化的写作,探寻"独立文本"和"话语差异";以复归传统的情怀,从日常经验中提炼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和生命精神,逐步走向诗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女性的诗歌创作,多论述自己的人生经历,青楼女子尤为如此,她们多在诗歌中慨叹自己的悲剧命运。本文所论述的宋代诗人温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青楼女性,她所呈现给后人的是体现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具有人格美、意境美和悲剧美的意蕴的诗歌。  相似文献   

16.
当代女性诗歌的“命名”作为某种话语特征,其表现为身份性的书写,女性诗歌写作关注黑暗意识,通过身体叙事不断消解男权中心话语,并且从终极关怀思考死亡,使得女性诗歌写作超越了自我身份,从而走向了一种更高远的普世写作.  相似文献   

17.
从“人”之子的觉醒到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从追求恋爱自由到建立现代性爱观念,从批判男权文化到努力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现代女作家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在平等的“人”的位置上言说女性心声,反映女性从“女”到“人”再到“女人”的发展过程,记录了女性成长的曲折的心路历程和沉重的前进步履。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诗歌观念和艺术思维的诗人,穆旦与诗歌写作成规、文学史叙述、文化语境之间长期保持着紧张的关系。新时期以来,以王佐良、杜运燮、袁可嘉等为代表的诗人"朋友圈",变动不居的文学思潮、知识范型和学术话语,现代化意识形态和周期性的纪念活动,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对穆旦的形塑和构造,并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确立起其"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中一个带有标志性的诗人"的经典位置。这种过于封闭的中心化、单向度的接受视野,既稀释了穆旦在具体历史情境和文脉中的矛盾性、丰富性,也影响到穆旦诗歌的诗学可能性空间的开拓向度及限度。  相似文献   

19.
新月派诗歌总体上表现着对精神的自由与形式的完美的追求。新月派诗人的欧美留学背景及其自由主义信仰决定了其诗歌是个人话语性质而不是民族国家的集体话语。新月的这种精神自由与形式完美的追求,是把诗歌当成诗来写的艺术家的态度,而不是把诗歌当作社会改造的宣传家的态度。他们的纷争主要是通过资产阶级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个人话语与集体话语、诗歌形式与精神这几组概念来具体体现的。  相似文献   

20.
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生前并未受人注意,自狄尔泰和海德格尔评介其诗歌以来,始受文学界及哲学界的重视和青睐。笔者以荷尔德林诗歌中深邃绵密的人文情思、丰富多彩的话语空间、富有哲学意味的本源思想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吟哦等思路为线索,从中国诗学和禅学的角度分析其诗歌中潜蕴着的诗意空间及美学价值,回溯荷尔德林诗歌中关于自然观照及本真存在的心灵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