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社会科学》今年第2期发表了孟珂的《塔尔寺的三块蒙藏文对照碑》一文,就青海塔尔寺文殊殿内现存清代乾隆、道光年间的三通蒙藏文对照碑文进行了汉泽、注释,并加以简要说明。因该碑“对研究清朝中期塔尔寺的寺院经济情况及其与蒙古族的关系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故现将有关部分摘要如下。 一、蒙古族僧人罗布藏噶桑等献银买地供给僧人口粮碑  相似文献   

2.
北京崇文门外花市清真寺内有一座御碑亭,中立通高4米余之清世宗“上谕”刻石,俗称御碑。实测碑首高1.13米、宽1.13米、厚0.43米,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阳面正中刻“上谕”二字,阴面正中刻“皇恩浩荡”四字。碑身高2.12米、宽0.97米、厚0.22米;阳面刻该“上谕”全文,凡22行,每行不计留备提行抬格敬写之空位为37字,四周围以图案花边;阴面刻“顺天府属回民”立碑者“恭纪”题名,凡22行,74人,四周不饰花边。碑座高0.85米、宽1.39米、厚0.62米,亦浮雕图案。因将碑移出亨外露置已数十年,碑身字迹渐多剥泐,致于该碑之来历亦传闻异词。如近有报道说:“据寺人介绍,此碑立于康熙四十二年,也有  相似文献   

3.
在京城名刹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右前方、高大的饰花歇山重檐碑亭内,矗立着一座享誉中外的清代碑刻,即乾隆御制《写寿班禅圣僧并赞》碑,是乾隆皇帝特为纪念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班丹益喜(1738—1780)而建造的。该碑立于六世班禅大师圆寂之后,清净化城塔落成之时的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五月,但碑文内容却是由乾隆皇帝完成于六世班禅大师圆寂之前、病重期间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一月初一日。因《写寿班禅圣僧并赞》为乾隆御诗,故此碑又简称“御诗碑”。  相似文献   

4.
三老石碑,指1942年4月在乐都县白崖子村发现的一块完整的《汉三老赵掾之碑》。通高1.1米,宽0.55米,碑额篆书,碑文23行,每行32字,末题“光和三年十一月丁未造”,隶书镌刻。光和系东汉灵帝年号,该碑文立于公元180年。碑主是赵充国裔孙赵宽,曾任金城郡“三老”,故又称“三老赵宽碑”。该碑原存省图书馆,1951年元月8日失火,被焚,目前仅留残片。传世者有该碑拓片,共694字。该碑为我省目前所知的最古  相似文献   

5.
中国清真寺是一庞大的文化系统工程,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是典型之一。其《创建清真寺碑记》历经风雨沧桑,因部分文字漫漶,导致重刻时书写误增误漏,有人便目之为“伪碑”。通过笺证,沿波讨源,即可以确定:《碑记》乃唐代古碑重刻,重刻时间大约在明中期,由于古碑文字残泐,重刻时出现误读误增及遗漏等失误。最初为篆书碑额,重刻时已佚失,误补了一块楷书的碑额  相似文献   

6.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是班禅大师驻锡之地,可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媲美。扎什布寺,座落在日喀则城西的尼玛东山尾,背之山形如大象奔跑。寺庙距市区约四里。远望寺院,依山面筑,宫殿重叠,毗连错落,雄伟壮观。总面积近三十万平方米。其主殿大经堂可容纳二千多人在此念经,是该寺最早的建筑,历时十二年才建成的。大殿左侧是大佛堂,叫强康(弥勒佛堂);右侧是度母佛堂。大殿旁还有一座在其他寺院没见过的佛堂——“汉佛堂”(甲纳拉康)。强康高三十米,共七层,建筑面积八百六十多平方米。殿内大铜佛高二十六米半,其尊座便有三  相似文献   

7.
沈阳故宫东路,露陈一筒《安达礼碑》。此碑通高314厘米,龟跌、螭首。碑身高272厘米、宽110厘米、厚21.6厘米;额刻满汉篆书“敕建”二字;碑身两面周有花纹,碑文阴刻,满汉对书满左汉右各六行书于碑阳一面,其文曰: “追赠三等阿思哈哈番照一品品级立碑谥忠介安达礼碑□朕□见危□命臣道之常至  相似文献   

8.
塔尔寺座落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之南的莲花山。海拔2700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该寺藏语称"震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像弥勒洲,为纪念宗喀巴大师于1560年兴建。是青海省最大的寺院,是黄教六大名寺之一,也是藏传佛教高等学府之一。占地500余亩,僧房9300间。整个寺院依山傍水,起伏错落,佛塔林立,经幡飘扬,古树丛林,幽静寂然。由25座小殿堂组成的古建筑群,布局巧妙,形成独特,藏汉结合。它以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献藏书,使寺院成为一座艺术  相似文献   

9.
塔尔寺位于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是西藏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的文物除了金碧辉煌的建筑,精美壮丽的佛像、佛塔,绚丽多彩的壁画、酥油花引起世人注目之外,大量的经籍、碑刻、匾额、铭文等也是研究民族古文字的珍贵资料.从文字种类来说,塔尔寺有藏文、汉文、蒙古文、梵文的资料,各个文种又有不同的字体,有待从事民族古文字工作的学者去探讨研究,笔者近年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八思巴字拼写的藏文楹联即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3.七世班禅丹白尼玛的认定及坐床过程六世班禅圆寂后,必然又要寻找他的转世“灵童”来继任七世班禅,那么七世班禅又是怎样寻获的呢?据藏文传记记载:札什伦布寺在寻访过程中寻得四个“灵童”,七世班禅丹白尼玛也是其中之一,他生于藏历第十三饶迥之水虎年(1782年)四月初八日,后藏白朗宗吉雄豀卡地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当时札什伦布寺派出苏本堪布前往四个  相似文献   

11.
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人物之一,深得清圣祖康熙器重。康熙帝在1721年记述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事的《御制平定西藏碑文》中,把班禅额尔德尼的名字排在达赖喇嘛、固始汗之前,表明了清朝对班禅系统的重视。 清朝与班禅系统的良好关系,其渊源可追溯到清初。至于康熙三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693—1702)间对五世班禅的屡次延请事件,据笔者所知,学术界对此专题研究成果尚甚少。随着有关西藏历史的藏文档案陆续公布,为研究许多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重要史料。本文即主要依据清代的有关藏汉文文献,就这一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历史背景等作一次新的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2.
正《历世班禅文集》系国家"十二五"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大典·藏文卷》之子项目,由青海师范大学班禅研究院和西藏扎什伦布寺共同承担,自2014年3月起,历经5年捜集、整理、编辑、核对完成,由中国藏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发行。全套文集共51函39卷,3400多万字,37600多页,400多幅插图,包括《克珠杰文集》12函和《三至十世班禅文集》39函。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宣政院印”照那斯图在《西藏历代藏印》一书中收有一方元代官印,作为第一个印加以介绍,标题中直称“宣政院印”,但在释文中又说“印文为八思巴文,试译成藏文看象是‘枢密院’的译音”,11叫人费解。这方印到底是什么印呢?其实,此印与“宣政院”毫无相干,因...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西岸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距县城1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个格子村,1980年以来,在格子河与金沙江江流处发掘出石棺葬考古文化─—格子文化遗址。它同发掘于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县境内的其他石棺葬遗址一样,对于滇、川、藏三省区接合部的占代历史,特别是先秦以来的历史研究据供了重要的考古史料,将这一地区的历史推前了4000多年。1992年,又在格子村发现了一块藏文石碑,碑身高1.58米,宽0.76米,由藏文碑文、“臣眼图”、碑饰及动物日等几部分组成。该碑是在当地村民修路时发现的,现已收藏于丽江县博物馆.格…  相似文献   

15.
久明先生居住在甘肃省甘南州首府合作市,是一位集绘画唐卡、舞蹈与龙头琴弹唱于一身的艺术家。他是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人,黄南是青海的一个藏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以南。黄南州、湟中塔尔寺与甘南辽河都是黄河孕育的文化圣地,塔尔寺因格鲁派宗师宗喀巴而名扬天下,以后的班禅与达赖是其弟子。黄南州不是以宗教而闻名 黄南州同仁县隆务镇的五屯艺术即热贡艺术是真正的民间艺术.最能体现母亲河的特点。“五屯”即同仁县隆务乡的吴屯上、下庄、年都乎、郭麻日、尕赛日五个自然村。热贡藏语“同仁 的意思。所谓热贡艺米即同仁艺术。 五屯四寨地处昔河以南隆务河中游肥沃之河谷地带,乃咽喉乏地。 五屯人掌握并擅长佛教艺术,包括绘画、泥塑、雕刻等,并且代出高手。这与他们自幼入寺学艺分不开。 五屯艺术来源一是西藏地区的棉教艺术,二是敦煌艺术,三是内地汉族艺术,尤其是江南刺绣和工笔画法。五屯人来自江南,带来南京一带发达的生产技术和民间艺术.容观上给当地的藏人土族注八一股活力,以后的塔尔寺以及拉卜楞寺、大昭寺等藏地北寺的艺术品大都出自五屯艺人之手。塔尔寺艺术主要归功于古代汉族的工笔画法Ik十与壁画的浓耍重彩源于此。1941年张大千来到塔尔寺 收了几位学生 其中有五屯人辽吾  相似文献   

16.
英印政府分裂中国西藏的阴谋与九世班禅赴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英国外交部档案,揭露了1905年下半年至1906年初,英属印度政府策划诱骗第九世班禅喇嘛赴印会晤英王太子,拉拢、控制班禅,排斥达赖,进而控制和分裂中国西藏的一整套新政策,及其实施这一政策进行的阴谋活动情况,并对制定这一政策的背景和失败原因进行详细、客观的分析与论述。文中披露了英国档案中与过去国内传统说法不同的一些重要史实,并提出班禅赴印并非因英人以武力胁迫所致,而是受英人诱骗之故。班禅在印与印督会晤,亦非未曾谈及有关西藏的政治问题,而是向印督提出了请求给予他援助和武器,以对抗前藏等有关西藏政治的事情。作者认为,九世班禅赴印,仅是一个错误,并不影响他后来成为西藏僧俗民众反帝爱国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拉然巴·阿旺丹达尔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出生在现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旗。从少年时期他即开始研习蒙古语文与藏语文。后赴拉萨、青海塔尔寺等寺院研读佛教哲学、音韵学、文艺理论等学科,使他终于成为一个造诣甚深的蒙古族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和诗论的大学者。 他曾以藏文写有两卷著作,木刻版印于塔尔寺。其中包括近四十篇文论,主要涉及到语言学、文学、历史传记与教育诸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月28日,班禅大师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成千上万的人感到震惊,难以相信;而对于我这个随大师一同赴藏的记者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打击。从1月9日到28日跟随大师20天,时间是短暂的,但这20天却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1月9日清晨,北京西郊机场十分热闹,人们在忙碌着。今天,班禅副委员长要赴西藏参加为五至九世班禅遗体合葬而修造的班禅东陵札什南捷重建开光典礼活动。班禅副委员长身穿金黄色藏袍,高兴地同前来送行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元月二十八日,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国务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示寂四周年。邓小平同志赞扬班禅大师“是我们国家一个最好的爱国者。”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执着精神,值得后来者永远继承和发扬。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治理藏传佛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十分丰富而宝贵的,给人以启迪。本刊现发表此文,以示对班禅大师的无限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20.
1、唐蕃会盟碑 藏汉两体文字碑铭.亦称<长庆会盟碑><甥舅和盟碑>.现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前公主柳下.立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是吐蕃赞普赤祖德赞为纪念唐蕃会盟而建.碑身呈方柱形,高4.78米,宽0.95米,厚0.50米,上有石帽.至今保存完好.碑四面有字.西面碑阳为汉藏两体文字对照,分别刻载会盟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