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人初研——求实 对于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可根据“六有(有专题、步骤、时间、方法、记载、效果)要求分六步进行研究:学.即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现行教材等;选.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研究专题;查.针对选题,查阅资料;定.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确定教法;寻.回顾教育得失,寻求最优教学法,探求教学规律;写.综合思考进行总结,写专题论文.(二)师生对研——求活 师生对研的形式很多,主要是“对话式”、“通信式”、“座谈式”.但注意授课不搞“放羊式”,教学中注重引渡知识系统中的“滑坡点”,不全盘撒手;答疑不局限“举一反三”,教师答疑不但突破“一”的局限,还应注重“三”的拓宽.学生循解不只求“一”的满足,还有“三”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中学英语素质教学的先导吴伯兰兴趣也叫求知欲。它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力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田慧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4):120-121,124
从小学到大学都不乏有厌学或因厌学而辍学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丧失积极获取知识的渴望,过分依赖老师,自学能力差。种种现象如光从表面分析或批评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教学方法的产生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文化对比分析的角度,阐释导致中国教师“填鸭式”教学无法被完全摒弃的根源,以及与外教“放鸭式”教学在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中国的深厚文化,追根溯源,并结合外教“放鸭式”教学方法中新颖、活泼的特点,取其精华,以求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跳马教学中,学生极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作为老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这一“心理变化”,并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给与及时的心理调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敢打敢拼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5.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给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成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但从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有的老师由于受应试教育“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取分数”的功利观影响,还以“背书”“念课”的记问之学为特征,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有的老师死抱“训练为主线”的信条,把活生生的课“放血剔肉”,幻变成一个个知识点,把课堂演变成为拆拼知识的“游戏台”,有的老师由越俎代疱的“满堂灌”变成花拳绣腿式的“满堂问”……这些都成了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实际使用的课堂反馈和学生最期待的教师反馈之间存在着差异。考虑到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及学生认知风格的特点,教师偏好采用重铸式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学生更倾向于能自己找出错误并纠正,希望老师能够通过引导、澄清等方式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并自行纠正。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尝试学生最喜欢、最希望的教学行为方式,满足他们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践表明,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厌学”心理。其原因:教学指导思想尚未明确,从而导致教学目的不明,教学效果不佳;某些教师仅重视对政治经济学内容的研究,而忽视对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研究,从而在教学中产生一系列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体系不合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由感到“难学”变成“厌学”。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并以由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根据思维具有问题性这一特点,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提问”,给学生“指点”.提问,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指点,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情境.有无这个情景,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大不相同.试观察一下,以讲授法进行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教学,会发现学生学习前者比后者专心.什么道理?因为学习文言文难度较大,通常字字生疑,句句生疑,学生抱有急待释疑的心情听老师讲授.正是这个可供攀越的“难度”,自然地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促使他们产生了探求的心理.而对现代文,学生一般容易看懂,甚至一览无余,似乎没什么问题须待老师讲授.如果老师不设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听起来就兴味索然.为了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我们常用设疑和解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传播知识的需要,也是改变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实施物理学科现代教学的需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看,他们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尤其是物理学科,教学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课堂纪律是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明确学生上机操作目的是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利用电子教室组织教学,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施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方式;发挥“小老师”的互助作用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兴趣是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的关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师自身魅力和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的内在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指出,还要在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探索有效教学途径;要按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去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能够心领神会的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摸索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以此来达到“师生”相互紧密配合的有效教学目标,使学生将来成为“智腴贤哲,腹中不空”的国家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1.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许多伟人名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就是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无疑是经受实践检验的真知灼见。试想 :没有兴趣的教学必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学科 ,因其具有知识的系统性 ,推理的严密性 ,方法的灵活性 ,应用的广泛性 ,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识不强 ,他们是在不自觉中接受知识 ,故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数学教学的前提 ,在…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教学重理论体系,轻实践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素质,而“问题”既是已有知识之果,又是对新知识的刺激,其本身就是知识;构建问题教学模式,既符合的认知心理,提高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又能增强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教学中,可以遵循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运用角色模拟、调查研究、课堂讨论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般学生在蹲距式起跑时,站位不规范、流于形式、随意性大而影响了成绩。实践证明,教学中重视起跑时“各就位”的站位角度,反复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短跑(50米)的速度。在起跑技术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各就位”、“预备”、“跑”三个口令的概念以及对应姿式。学生容易忽视“各就位”口令,而“各就位”口令正是调整学生竞技心理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对于学习最好的激发乃是对所学材料的需要”。这里需要就是指兴趣满足。有人说:“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情境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谓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特定的事例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张红婴 《新天地》2011,(9):136-136
一上数学课学生就头痛,抽象枯燥,味同嚼蜡,教者口干舌燥,学者麻木不仁,气氛沉闷而单调.如何改变这种效率低下的数学状况,本文试从“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做出了一些实际而有益的探讨。笔者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题,分别采用了“以旧带新式”、“故事讲述式”、“创设兴趣式”、“联系实际式”、“开门见山式”等导入新课教学一开始,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性,而“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下去,无疑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改变一些数学课堂教学单调沉闷和效率低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中学英语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增高,课程内容难度增大,部分学生便开始走下坡路,“学困生”这个群体就出现了。症结并不在智力高下,也不在基础没有打好,而主要是由于心理方面的问题。有的学生因为在英语学习中遭遇挫折和失败,便被困难吓倒,灰心丧气,不思进取,这是一种“消沉心理”;有的学生抵制不住各种游乐场所的诱惑,沉醉其中,荒废学业,不能自拔,这是一种“痴迷心理”;有的学生因为自我封闭,情绪不稳定,不能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或建议,这是一种“逆反心理”……如此种种,反映出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忽视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仅仅让部分优生成为课堂上的“宠儿”,而大部分学生成为学习的“配角”。新课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相互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的信息、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8.
王晓敏 《新天地》2011,(9):96-96
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煞费苦心,笔墨耕耘,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关键是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显然,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乃至能力的培养又不是单凭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诱导兴趣,达于志趣,形成主体的行为习惯,长期积累和训练获得的。因此,我认为,教师的“导”至关重要,学习兴趣须要诱导;平时积累须要指导;思维品质须要开导;联想想象须要引导.总之,“导”须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许多专家、著名的特级教师都成功地创造了不少教改模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寓知识于兴趣之中消化,在理解之中深化,在深化之后升华,实现由兴趣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这一问题,涉及者却较少一笔者认为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的满足和快乐,即政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兴趣是人门的向导,心理偷说是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20.
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艺术的“光亮”,聚焦学生的“注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境界,许多语文老师都作了成功的探索。诸如整体思路的构想、双边活动的实录、导语的引力效应、充分展现了腾龙驾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