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对《广韵》反切上下字今读和被切字韵母今读关系分析的结果,可以获得古反切今读的简捷方法,即: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须专门的音韵知识和资料,仅仅依据反切上下字今读,便能够推求出被切字韵母今读。 当我们遇到一个古反切需要折合出它在普通话里的读音的时候,旧来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传统的,即利用《韵镜》、《七音略》之类的韵图。为此,先要判明反切上下字所属何韵,然后根据属韵在韵图中归字。这是十分麻烦的事。因为,即使仅就《广韵》来说,反切上字虽然不到五百个,反切下字却有一千多,很难记住其中每一个字的属  相似文献   

2.
论《说文解字》的亦声部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首创了540个篆文部首,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堪称巨大的贡献。《说文》部首是一个内部相当复杂的庞大系统,但前人对它多局限于个别的、具体的研究,而缺乏综合的理论分析。例如,《说文》部首中有不少特殊的类型,象同字异形部首、无属字部首、在属字中被省形的部首、兼作声符的亦声部首等。对这些特殊类型部首的特点、性质、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向等,前人多未涉及或很少涉及,这不能不说是《说文》部首研究中的一个缺憾。本文试图以《说文》中的亦声部首为研究对象,作一些综合性的理论探讨,不当之处,还望专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广韵〉反切今读手册》是整理《广韵》反切今读的又一力作,对音韵教学与研究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排校或者其他方面的缘故,书中存在着归韵失误、反切脱误、字形讹误、韵字失收等疏漏和错误,可据其他韵书校正,这对于读者正确阅读该书及该书的修订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说文》540部,“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明代梅膺祚《字汇》在《说文》540部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214部,才是检字法性质的部首。这种把说文部首与检字法部首对立起来的看法,未必妥当。实则许氏所精心创制的540部,既是说解文字的文字学部首,也是供读者查检用的检字法部首。一、《说文》部首的设立《说文》将所收的9353个字,按小篆的形体构造,把具有共同表意部分(王力称之为“意符”)的字归为一类,共分540类。每类字就以这些“共有的表意部分”作为代表字,叫做部首。《说文》部首有的是独体字,也有许多是合体字,这些部首字以一定的形体,表示一定的意义,成为各部字的基本构件,在字形和字义两个方面统领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谓“古反切”是指以《广韵》反切为代表的切韵音系的反切;所谓“今读”,是指普通话读音(有时指整个音节,有时单指声母或韵母)。 一 从《广韵》反切下字韵母今读和被切字韵母今读的参差说起 古反切的一般原理并不复杂,同拼音差不多。如“昌终切充”,便是拿反切上字“昌”的声母“ch”同反切下字“终”的韵母“ong”,象拼音那样拼拢,按照反切下字“终”的声调念出来,就是“充”字的读音。列成式子,就是:  相似文献   

6.
朱翱依时音给小徐本《说文》作的反切是研究晚唐五代音系的重要材料。小徐本有中华本、丛书本、丛刊本和四库本四种代表性的版本,各本注音情况均有差异。用内部求证法和综合求证法对今本祁刻本的反切进行校勘,发现小徐本朱翱反切与大徐本孙愐反切的同音字切语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汉字部首为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首创,许慎为纠正个文经学家任意说解文字、解释经典的混乱现象,而从语言文字内部规单位上寻找根据,为正确说解文字确立理论根据和具体方法,这就使许慎《说文》:为部首有一·个显著特点:表义性。本文拟就《说文》以来部首的演化规律及原因作些探析。(一)《说文》以来汉字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汉字部首也因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部首的数量由多到少,一是部首的类型由单~到多元。变化的结果是部首表义功能的弱化和检字功能的强化。1.部首数量的劣化《说文》以来部首变…  相似文献   

8.
薛克谬同志《论非形声字的归部及〈说文解字〉部首的形成》一文,谈了三个问题:一、《说文》的字形分析及归部情况;二、《说文》非形声字归部类型的剖析;三、《说文》非形声字归部中的矛盾现象。薛文最后对《说文》部首划分的根据、部首产生的条件、部首形成的过程给予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古音规律性地向现代音演变。这里,我们把表示音节的古反切依语音演变规律折成的普通话读音名为规律音。反映中古音系的《广韵》,收字26194个,分属206韵3873个反切。所收之字绝大多数的今读与它的原来反切的规律音相吻合。麻韵写邪切收一字“些”。此字今读与反切规律音俱读xiē。  相似文献   

10.
部首检字法是汉语字典(辞典)常用的检字方法之一。 早在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根据文字形音义的关系,按照六书的原则,概括出540个偏旁作为部首。《说文》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不完全适用于字典的检字法。后来又几经变革,到1716年编成的《康熙字典》(以下简称《康熙》)始立214部,1915年版《中华大字典》、1979年版《辞源》的部首和《康熙》基本相同,都属于旧部首。1979年版《新华字典》189部,1979年《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188部,两书部首基本相同。1979年版《辞海》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中的36个无从属字部首向来被学界看做《说文》编排体例上的一个缺陷。通过仔细研究分析,36个部首中有些是有属字的。文章对36个无属字部进行首归类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认为其设置具有合理性,体现了《说文》的系统性和许慎的文字观。  相似文献   

12.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同时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该书以首创部首为世人瞩目。全书收篆字9353个,字数虽多,但“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分别归入540个部首,使汉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形成科学系统。汉字,尤其是其中的非形声字,是怎样归入部首的呢? 《说文》部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说文》研究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说文》的空部首学界早有关注,研究成果颇多.但对空部首数量的确定和存在的原因,学者们的看法各异.笔者认为空部首为36个,这些空部首和其它部首一样是按字义分类排列的,有的还作为其它字的声符或意符.  相似文献   

14.
《说文》五百四十部,每部各立部首,部首说解殿以“凡某之属皆从某”.部首者,所以统领部中字也;部中诸字,属于部首者也.许书有仅有部首一字,部中更无他字而亦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者,殊为无理,此其立例之未当者也.  相似文献   

15.
《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结构中存在AB类上字决定律和下字声母区分率两条基本规律,但仍有少量例外反切。从反切类型的角度对这些例外反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有14例反切并非真正的例外反切,它们有的是切语有误,有的是某字在《经典释文》中的重组类别与《广韵》不同,有的是因为某字在《经典释文》中有重三、重四两读。因此,对这14例的反切结构类型不能完全采用跟《广韵》比较的方法,需根据《经典释文》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顾野王的《玉篇》汇集了魏晋以前的各种经籍注释及字书材料,其中尤以引用《说文》为夥,几乎每条之下都引《说文》,且引文严谨,不似他书有窜改之处,因而《原本玉篇残卷》自从发现以来就被看做校勘《说文》的珍贵的古本材料。《原本玉篇残卷》由于传抄等原因,也存在着不少的错误。对《原本玉篇残卷》中征引《说文》的训释材料进行详细的辑校整理,可以补今大徐本之不足,订正《说文》研究中的一些错误,并且为更好地研究《说文》提供更为广阔的角度和更翔实的材料。对糸部字的校释说明了《原本玉篇残卷》和今本《说文》中都存在着讹、脱、倒、衍的错误,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原本玉篇残卷》对校勘《说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筠好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之非是,《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说文系传校录》随文指摘,知其尊尚段氏而不肯苟同。今权王氏订段之功过,盖有不相掩者。故于《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诸书中,钩沉王氏明谓段说讹谬者,釐清轸域,平议得失。观王氏勘正之条目,要为正段氏之误改篆文、正段氏之误改注文、正段氏之误作说释三事。为举四例,试为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将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引《说文》有关释义的资料与今存大徐本进行分类比较,认为陆氏引文确有许多条目对于今存大徐本《说文》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然亦有陆氏误引以及流传中出现讹误等情况,在利用其校勘今本《说文》时,要注意分析、鉴别。  相似文献   

19.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全书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又异体字一千一百六十三个,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五百四十部,首创部首编排法。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清代的《康熙字典》,乃至现代的《辞源》、《辞海》、《新华字典》等,都沿用部首检字法,仅对许慎《说文解字》的部首有所合并而已。  相似文献   

20.
《说文》非形声字的归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笔者对此曾做过一些粗浅的研究,撰写了《论非形声字的归部及<说文解字>部首的形成》一文.但因篇幅所限,一些问题未能涉及,或虽已涉及但谈得不够深入.今在该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论述,拟谈三个问题.一、论《说文》非形声字归部困难的原因所谓困难与不困难,都是相对的.非形声字归部的困难是相对形声宇而言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