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追寻是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之一。本文以这一主题为出发点,对索尔·贝娄50年代的力作《奥吉·玛琪历险记》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索尔·贝娄是一位在当代美国文坛享有盛誉的犹太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性著称于世.贝娄丰富的个人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使他对美国社会中文明的命运无比担忧,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精神世界充满困惑和痛苦的反英雄.然而,这些人没有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他们在作品中最终呼唤的是一种希望.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又一次的美国移民的高潮,美国犹太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美国犹太小说,主要都是由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创作的。这些小说大多聚焦于大都市郊区的美国犹太移民生活,集中反映了犹太人和反犹主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的《尾舵》(1962)和索尔·贝娄的《牺牲品》(1947);以及美国小说中哈克贝利·芬的犹太变体,如索尔·贝娄的《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新生活》(1963)等。与此同时,不涉及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的另一种美国犹太小说正在悄然兴起。从1930年起就一度从美国小说中消失的犹太移民形象,又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出现了。这种新的移民小说,既不同于盛行的美国犹太小说,也不同于早期的移民小说。  相似文献   

4.
索尔·贝娄是美国今天健在的最优秀的小说家,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每一部小说无不反映了他那开阔的胸怀和对人类的一片爱心、对美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及其精湛的艺术技巧,特别是他那种描写人类经验的能力,既具有思想道德的复杂性,又不泯没现实生活本身的非凡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索尔·贝娄(1915——)是一位很有特色的著名犹太作家。他本人曾经一再明确表示,他的志向是成为“社会历史家”。长期以来,贝娄以自己的方式强调了文学的认识价值,尽可能深入地理解和再现美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和具体的社会内容,表达了同时代人的社会经验和生活感受。因此他被西方评论家誉为“当今在世的西方世界的最天才的编年史学者之一。”1975年,贝娄发表了《洪堡的礼物》(以下简称(《礼物》)。这部长篇小说立即引起国内外的重视,被美国《时代》周刊推荐为当年十大优秀著作之一,并于翌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在这部作品中,贝娄再次以其独特的透视角度和内蕴深沉的笔力,真实展  相似文献   

6.
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的历史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索尔·贝娄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犹太小说家。他常常自称为历史学家。他在论文中或答记者提问时,也常公开标榜自己为写历史的作家。他这样说的目的,实际上是在强调,读者应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来理解他的作品。其实,贝娄所说的“历史”是有其特殊的含义的:它不同于历史学意...  相似文献   

7.
索尔·贝娄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的又一位美国文学大师。他的作品《赫索格》直面人生困境,揭示现代人的迷惘,渗透着一种对人类生存状态异常关切的人文焦灼意识。这种人文焦灼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精神流浪、人自身价值的寻找、人的苦难命运的叩问等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当代美国小说家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赫索格>重在描绘主人公的心灵轨迹,展示故事背后的精神背景,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知识分子生存的苦闷与矛盾;小说的独特风格则表现了贝娄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在美国文学史上都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体裁与形式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两部小说创作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典型意义,两部作品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现实意义与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从创作方法、文化背景与小说技巧几方面来重评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赫索格》 ,可启示我们 :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交流中 ,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方法体系必然会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11.
索尔&#183;贝娄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小说家,文章将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和他的小说中的二项对立结构结合,从语言和意义角度阐释贝娄二项对立的主张,并且从文化角度寻找这种思维的注脚,多角度的将贝娄小说中的二项对立艺术特征加以展现。  相似文献   

12.
穿越黑暗的光芒——试析索尔?贝娄小说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犹太人,他们很有教养,并且对生活十分敏感,他们感到,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他们是精神的孤独者,同时也是受虐者和绝望者.本文正是从心理和文化层面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在本质上探寻美国犹太人寻找自我本质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SaulBellow)说过:“我倾向于把虚构的小说看成是向周围社会作调查的一种工具。”又说:“每部小说其实都是一部更高水平的自传。”[2]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正是作者对18世纪英国社会作深入调查和体验的结果,小说中塑造的保安官奥尔华绥的形象则是作为道德家的菲尔丁的影子,他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切肤的体验,他怀着一颗深沉的忧戚之心,博大的胸怀和高超的讽刺艺术手法建构了这一部杰出的写实主义讽刺小说。作家在小说中说道:“我自己的作品寿命再短促,它也很可能比其体弱多…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故我·他人——谈索尔·贝娄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尔·贝娄以“对人类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理解和分析在人物塑造上则表现为对人的完整认识和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在他的作品中,贝娄将人物的自我作为叙述的中心,在自我、故我与他人的对立统一中塑造自我。本文结合当代哲学的相关理论具体探讨贝娄的人物塑造,和其表现出的对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重要作品《赫索格》采用自我嘲讽的手法,袒露“赫索格式”人物在现代社会里痛苦的情感危机和畸形性格,展现美国现代社会的道德和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6.
《赫索格》艺术表现手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索格》是当代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贝娄对人说过,这是一本吃了许多苦头才写成的书,他经常是从第一行第一个字重头写,记不清楚写了多少次了。后来,他说他写了13次,“把它象一个祈祷轮一样转来转去”。贝娄流露出的这种写作艰辛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赫索格》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新认识,凝结着他对艺术表现的新追求。那  相似文献   

17.
索尔·贝娄小说的主题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身份困惑、流浪意识与心理异化鼎足而三,共同构筑了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艺术殿堂.然而,如果在研究其作品时仅限于此,则会对其主题思想浅尝辄止,难以抓住实质.实际上,贝娄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包融了十分浓郁的犹太文化气韵身份困惑是夹缝文化的产物,流浪意识是犹太民族流浪史在其作品中的映射,而心理异化则是贝娄本人对犹太民族特有的悖论现象进行深刻探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索尔·贝娄以一个人道主义者悲天悯人的胸怀揭示出美国社会混乱不堪的精神局面,并将其精神危机的表现分为自我本质的危机、人道主义的危机和精神文化的危机。他认为美国社会是一个异化的世界,其异化的内容包括人的异化和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的异化又可分为丧失人格者、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疯狂者、古怪孤僻者。在精神的荒原上,在异化的世界里,贝娄笔下正直敏感的主人公处境是痛苦尴尬的,他们的生存状态呈现出孤独、受难及荒谬的特征。为了战胜异己的力量,为了获得真实自由的存在,贝娄小说的主人公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对抗。按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分析,可将之理解为“自为存在”与“自在存在”的对抗在此过程中,他们是失败者,也是胜利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索尔·贝娄的两部小说《晃来晃去的人》和《赫索格》的写作题材 :日记题材和书信题材 ,进行了比较研究。《晃来晃去的人》是贝娄的第一部小说 ,有扭转当时创作风气的作用。《赫索格》是贝娄的代表作 ,其气势恢弘、挥洒自如的写作风格使贝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最终适应了城市荒原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0.
"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原本是小说《简·爱》里的一个毫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可是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她"却逐渐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一个遭受父权制社会男性迫害的广大妇女的代名词。1964年,美国当代文坛巨匠索尔.贝娄一反传统男强/女弱的二元对立人物塑造模式,在他的小说《赫索格》中塑造了一个饱受女人欺压的"疯男人"形象。贝娄在小说中通过颠覆阁楼上的疯女人的故事灵巧机智地表达了他对美国六十年代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的焦虑和关注。他担心女性主义可能会走向人类社会的另一个极端,即用母权制社会取代父权制社会,从而反过来让女性压迫、统治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