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粮食安全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今观  孙强 《河北学刊》2002,22(4):43-47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 ,我国就确立了适应当时形势的粮食安全策略。这种粮食安全策略确保了我国粮食供应的安全 ,但也使我国的农业生产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 ,传统的粮食安全策略逐渐显得与现实不相适应。因此 ,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粮食安全策略 ,使其既能确保国内粮食供给的安全 ,又能合理改善国内日益严重的农业生态压力 ,保障长期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60年粮食安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粮食安全,从经营体制改革到改革开放、从生产发展到流通保障、从科技进步到政策调控与扶持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我国在漫长的经济建设历程中,粮食安全始终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和瓶颈,特别是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依然能够独善其身,泰然处之,粮食供给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粮食安全供求平衡的大好局势。但是,从未来和发展的视角看,中国粮食安全有潜力也有隐患,有波动也有挑战。据此,中国应切实落实粮食安全保护政策,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推进科技进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积极有效的推动粮食安全水平的提升,保证粮食长期稳定持续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朝历代都把粮食问题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但中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经历了单纯重视粮食生产、逐渐重视粮食流通、强调粮食贸易的变迁过程。发展到今天,当谈及粮食安全的时候,很少会单纯指生产安全、流通安全,或者贸易安全,更多的是指一个粮食生产、流通、贸易综合协调的粮食安全体系。粮食安全思想的内涵表现出由封闭向开放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江苏粮食安全及其成本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在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 ,始终把粮食安全保障当做非常重要的工作来对待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粮食安全成本增长速度较快 ,且具有很大程度的波动性的情况。由于粮食不安全与过安全都是要力求避免的情形 ,因此在江苏粮食比较劣势明显、粮食供求形势总体较好 ,且保障粮食安全能力较强的情况下 ,需要通过增强粮食生产地区综合生产能力等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粮食突发事件 ,但与此同时 ,也应该把降低粮食安全成本看做与它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即在以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上下功夫。为此 ,应十分注重粮食安全规律的研究与运用等  相似文献   

5.
筑牢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大食物观下中国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则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中国的粮食安全概念正在向更大口径的食物安全概念扩展,但当前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态势的现状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对2035年中国粮食消费量的预测,可发现中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较大压力。因此,需要树立大食物观,并以此来指导农业发展和食物供给体系建设。大食物观以跳出传统的“向耕地要食物”的观点、拓宽食物来源为最主要内涵,是顺应由粮食安全概念向食物安全概念扩展的重要理论创新。以大食物观推进中国的粮食安全建设,需要抓好耕地保护、种业振兴、农机装备、政策保障,推进国土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的 30年里 ,保证粮食供给、确保粮食安全 ,是我们始终需要重视的战略问题。国际粮食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形成和强化将对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粮食进口、政府对粮食流通的调控等产生影响。我们必须从提高粮食生产和利用效率、加快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强化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适时适量增加进口等方面做好工作 ,以实现长期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世界粮食危机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引发了世界粮食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粮食安全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调查显示,粮食生产能力下降问题已日益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只有把仅仅满足于国内需求的"口粮农业"上升为服务于国家全球竞争的战略产业,实行高财政补贴政策以支撑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从而将强有力的粮食生产能力转化为强有力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才能真正掌握中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的挑战与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帆 《江海学刊》2006,(4):74-78
未来我国农业将面临两个挑战人口和食物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农业资源刚性约束更加突出。这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考验中国粮食安全。现有的应对方案包括扩大粮食进口、依靠市场调节、增加技术投入和强调政府支持等,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都不足以在根本上构建起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长效机制。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进行粮食生产的组织方式创新,这可以从生产、贸易、市场等方面降低粮食领域中的风险。围绕组织创新,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完善现有粮食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9.
2000年5月下旬,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粮食生产和流通会议,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关于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笔者就“入世”与粮食安全谈点浅见。 一、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与现状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我国人多地少这一特殊国情,决定了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历史经验证明,只要人们吃饱肚子,一切就都好办了。而一旦粮食出了问题,供给紧张,就会推动物价上涨,波及整个国民经济,甚至会造成人心不稳,影响社会安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确保粮食安全,是我…  相似文献   

10.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亦是新时期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在经历从萌芽到初步成型再到跨越发展的演化后,我国粮食供应链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形成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导向、以粮食安全保障为基础的新特征。现阶段中国粮食供应链仍然韧性不足,面临基础设施亟须升级、数字化运营水平较低、金融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及供应链安全风险较大的困境。新时期粮食供应链的发展重点应从基础维稳、技术融入、金融支撑、安全屏障层面出发,寻找强化中国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从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来看,无论主体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会对生产主体的行为选择施加影响,并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粮食生产主体的行为选择既是理性的,又表现出非理性。因此,需要从建立粮食价格保护制度、完善粮食补贴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业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科技长效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人才队伍整体培养机制等方面对粮食生产主体加以理性引导和激励。  相似文献   

12.
课题组 《江淮论坛》2009,(2):165-172
本报告以安徽为例,研究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问题:通过回顾30年来安徽粮食生产的发展,总结了推动安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原因;tg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潜在威胁:因种粮比较效益下降造成的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的缺失是威胁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最后就立足国内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宾  党晓虹 《兰州学刊》2008,(10):129-131
文章界定了古代粮食安全的概念,将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分为宏观层次上的粮食安全和微观层次上的粮食安全。认为古代微观层面上的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粮食的分配状况以及相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并分析了古代社会粮食分配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认为粮食分配不公导致了社会下层的农民粮食可获性大大降低,是产生微观粮食不安全的关键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的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在学术界围绕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也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从概念界定、粮食生产和需求、国内粮食市场、国外粮食贸易以及粮食安全的基准和测度等方面,对现有关于粮食安全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将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区(省份).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安全问题更加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建立粮食安全体系尤为重要和紧迫.课题报告联系浙江"三个增加,五个减少"的粮食产需状况,对浙江粮食生产和供给形势做了科学的判断,对浙江粮食供需平衡作了三条路径分析,提出了我省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99年以来我国连续五年的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下降,已经由多年的粮食过剩变成了产不足需甚至部分品种的供不应求。2003年我国粮食价格出现大幅度增长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增产不增收、种粮不赚钱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最大隐忧。本文从粮农收入安全的角度,探讨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微观粮食安全状况并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微观粮食安全的相应对策。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微观粮食安全程度还很低,而且存在较大的脆弱性与微观粮食不安全的长期性。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微观粮食安全的最主要方式是扶贫开发与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粮食流通状况的改善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也是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述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试图在对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有关粮食安全概念、中国粮食安全状况以及WTO环境下的粮食安全创新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抛砖引玉性的粮食安全新观点。认为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与其生存与健康相适应的足够食品 ,而对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进行动态、有效平衡的政治经济活动。在中国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下 ,应特别强调粮食安全的经济性、“以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思想”的确立 ,以及“大粮食、小口粮”战略的制订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论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战略性资源的粮食工治久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人口、耕地面积、多咎作物的复种指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的单位产量的变动入手,分析21世纪前30年我国粮食需求和供给态势,讨论影响我国未来30年粮食安全是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我国粮食进口数量剧增,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粮食供需处于弱平衡。粮食作为大宗商品进入金融市场,表现出金融属性,粮食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为价格发现、投资投机和资源配置。粮食金融化进程经历了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两个阶段,有效的资源配置会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安全,而粮食财富化则会导致粮食价格扭曲,威胁粮食安全。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内粮食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国际资本不断渗入并控制我国粮食产业,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安全应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性,可以采取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发展粮食金融,加强粮食金融市场监管,提高粮食调节能力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