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律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界定法律精神的概念入手,分析法律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指出法律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提出在实践中要加强法律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从而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法律概念具有专业性、层次性和自洽性等特征。法律概念同政治话语不可能截然分离、毫不相干,也不能全面对接、直接相互转化,而应保持适当的分离状态。政治话语对法律概念的不良影响产生了明显的负面效应,导致了理论上的困惑、法律体系内部的冲突和法律运作中的误导。法律概念同政治话语的有效分离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正确认识法律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的角度看待法律概念,同时注意法律概念的约定性。  相似文献   

3.
自行动与沉思生活之间的鸿沟在古希腊生发以来,动态开放的政治行动与静态封闭的法律制度就开始了尖锐对立。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集中表现为法律制度对政治行动的制约以及政治行动的反制约。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关系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涉及政治秩序的维护,更关涉人类公共自由的实现。阿伦特在复兴本真政治的基础上,启明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的紧密关联,并最终在革命精神制度化的政治体制中实现消解对立实现自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4.
用政治处理人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有两种方式:政治逻辑与法律逻辑。社会的发展是逐渐从政治逻辑走向法律逻辑的过程。本文以规范分析的方法辅之以实证分析的方法,试图揭示出社会从政治逻辑走向法律逻辑的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政治宪法学应当从关于政治宪法和法律宪法之间已显过时的对比中继续前进。将联合王国宪法作为焦点,分析作为政治与法律混合体系的当代宪治秩序,发现这样一种混合体系无论是相对于政治宪法模式还是相对于法律宪法模式,都可能是一种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既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及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也是大学生群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本文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主要从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教学组织、课内外活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思考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有效办法,使大学生圆满完成由自然人转变成为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依法律思维赖以产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历史条件之不同,可将法律思维区分为传统法律思维与现代法律思维。因长期所处的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思维模式及其由之制约的法律思维传统。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是与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和专制政治紧密相连的法律思维方式;而现代法律思维则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法律思维方式。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型既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权力,历来被默认为具有必然合法的身份。事实上,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均需获得国家法律授权,教育的权力是通过法律许可而获取的。在宪法及教育基本法、教育子法、教育法规等确认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先地位得以确保,法律的授权表达为一种许可、性质的规定和范围的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法律的权力授予,视为一种可充分利用的优质资源,从资源论的角度用足法律,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诸教育的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民族、法学教育等多重原因,中国法律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制约着中国法律文化的整体发展.然而,在中国统一的政治环境下,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区域法律文化是能够实现有效的整合的,这需要我们在把握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总体方向的同时,实现民主政治的社会化,适应法律文化发展需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强法学教育,为中国法治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一、法治意识孕育于前资本主义政治文明1.古代先哲揭示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古希腊先哲赋予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崇高地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从各自的角度和立场 ,对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行为捍卫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尊严 ;柏拉图抛弃了“哲学王统治”的幻想 ,重新构划了一个法律至上、人人服从法律的法律乌托邦社会 ;亚里斯多德从实证角度证明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稳定价值 ,并提出了法治实现的朦胧理路。古罗马先哲在继承古希腊法律思想遗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法律评价活动在法治时代的位置是法治时代特征的重要表现.然而在社会转型期,法律评价活动的位置却极为尴尬.只有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才能准确把握法律评价活动在法治时代的重要位置.法治时代法律评价活动的主题是实现法律评价活动的现代化.即把法律评价活动从政治统治工具转变为约束政府权力的利器,实现从对政治权力的依赖型向约束型转化,从而能使法律评价活动成为人们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观念领域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坚实保护力量.  相似文献   

12.
阶级不是法律关系的主体,表现为古今中外的法律都未曾赋予阶级以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阶级不可能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因于法律调整的可能性限度和阶级作为特定社会主体所固有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可辨认性。将阶级这一政治关系主体强纳入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乃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法合一思维定势在理论上的表现,摒弃此种观念,有利于在循法律调整的客观规律,抵御政治对法律的过分渗透,并可区分法律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立法与法制变革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私立法律教育在近代中国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中,发挥了作为新法律文明强有力杠杆的作用.私立法律教育由于附丽于种种现实的政治功利目的之下,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法律发展的积极效果与负面效应是兼而有之的.  相似文献   

14.
法治政治是观察法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新视角,是认识社会政治现象的"广义政治"的思维方式。根据法治政治的观念,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现象,政治是通过法律规则谋求社会公共秩序、分配社会利益的活动;崇尚法治政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并因此而区别于东方权力政治的文化传统;法治政治本源于自然或人的规则理性;法治政治是以规则为本位的政治治理方式;法治政治的最高实现形式必然是宪法政治。  相似文献   

15.
卢梭政治法律思想是卢梭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对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及其人的主权思想进行评说,以期揭示卢梭政治法律思想之精髓。  相似文献   

16.
依法行政源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依法行政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理念,还是一种政治道德和社会价值标准,更是一种法律观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中国古代“法治”赖以形成的政治背景的基础上,以法律的政治功能为例对古代法律的性质以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得出法律制度不过是专制统治者手中的工具的思考。最后论述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及长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合格的法律人才必须具备熟稔的法律技能、高超的政治智慧与高尚的法律人格。法律技能主要包括识记技能、理解技能、表达技能和运用技能等四项指标;政治智慧主要由正视现实、审慎妥协与循序渐进等三项指标构成;法律人格可以分解为良好的道德、正确的世界观与坚定的民族信念等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是民主政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体两翼。二者的良性互动,是巩固与发展民主政治的使然。民主政治的每一个发展步伐,也彰显和表征着道德进步的尺度。在倡导与推进民主政治的当今时期,个体道德境界提升和社会道德前进,既有赖于法律制度的支撑和保障,也需要启发个体拥护道德和服膺道德的自觉心态。在当前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变革时期,相当一部分人还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达到道德自律,因此,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他律形式,设计得当的法律供给制度与法律需求制度,将有助于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统筹协调与优势互补,是民主政治进程中推进道德及道德教育发展的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无法创生现代法治,其惰性因素严重阻滞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实践。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必须着眼中国社会现实,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及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模式构建:从中国经济政治变革中寻找根本动力,实现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不断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正确处理继承淘汰与移植创新关系;构建理性法律文化及先进的法治理念;培育现代法律观念,树立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