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城市化是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城市化理论的分析,结合浙江省农村城市化的实际,试图揭示出农村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找出一条符合浙江省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道路。文章用较大篇幅讨论了浙江省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浙江省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分别提出了浙东北和浙西南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着重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制定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中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之所以长期选择走农村城市化道路,是因为在城市化理论研究和政府决策中,接受了小城镇化理论、对"大城市病"和中国国情与城市化道路的相互关系的片面认识等理论和观念。要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必须在对支撑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理论进行反思的前提下,实现由农村城市化道路向以大中城市为主、城市与城镇并举的世界一般城市化推进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灰关联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根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理论,运用Logistic模型,对吉林省未来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本文围绕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从经济全球化(WTO)中的农业现代化、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中国城市化的模式选择、中国农村城市化与“三农”问题和改革农村教育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山东省城市化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单独研究比较多,但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化发展,尤其是县级以上城市发展的作用的不多。将对山东省大中型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到大中城市的省内地域转移问题剥离出来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对在山东省淄博市城区务工的农民工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和教育互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城市化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如果能够满足城市化的需求,就将极大地促进城市化进程。但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等方面都与城市化存在着不相适应之处,应该尽快转变,以推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迁向城市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影响,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的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当期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日,由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王广斌主持完成的“县级城市化定位与山西率先实现县级城市化研究“通过专家评审,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汇报、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疑讨论,认为:该课题从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角度出发,运用城市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对县级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定位及其思路与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立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  相似文献   

9.
运用典型调查法,从广西玉林石南镇的城市化进程指明农村城市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分析了农村城市化对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生产与流通及城乡分割的作用,探讨了实现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网络城市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农民享有的用路权、用水权、用电权、通讯权、上网权与市民一样。农村网络城市化的功能在于节约城乡居民的生产成本、节约交易成本、增加社会资本。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滞后会影响城乡物流的顺利对接;不利于农民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不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农村基层政府官员开拓视野。农村网络城市化建设是广西乃至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在农村城市化的研究中我们却忽视了城区近郊的农村城市化问题研究。要解决城区近郊的农村城市化问题 ,推进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城镇化战略的六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之所以选择了主要靠发展农村小城镇来推进中国农村城市化的战略 ,甚至以农村小城镇化代替农村城市化 ,是由于人们在对城市和城市化性质和功能的认识上存在着许多偏差并对农村小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作了过高的估计。概括起来有 6个误区 :认为农村小城镇是城市 ;认为只有靠发展农村小城镇才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认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 ;认为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应依托农村小城镇 ;认为农民渴望进入农村小城镇创业和生活 ;认为“城市病”限制了大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天津正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要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就必须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农村城市化建设对天津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城市化建设有利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促进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目前我国在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规模盲目扩大所带来的“小城镇综合症”展开讨论 ,指出积极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应当遵循“择优发展、重点突出、辐射带动”的方针来发展小城镇 ,以求实现工业集聚和人口集中的规模效应 ,从而达到农村城市化的“量”和“质”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国灿教授撰写的《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一书,于2010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作者在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并得到了浙江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该书从城市化角度对古代江南地区的城镇发展与社会变革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全书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相关理论和问题的讨论,包括城市、城市化、农村城市化的理论诠释,中国古代城市化的基本历史进程等,指出城市化并不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特有的现象,而是在古代就已开始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是古代江南城市与城市化,运用长时段理论分析古代江南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指出宋以前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小城镇”是我国二元经济架构下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发展“经典”有苏南;但其“分散性、不规模”倾向与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集中化、规模化”趋势是不相一致的,在某些方面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农村城市化的思路应有所调整。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应当成为农村城市化的主要推动者,也承担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历史责任;其他“建制镇”和集镇只是构成农村城市化的一般基础。要以县城为中心发展重点小城镇,推进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社区化是农村城市化的显著标志.农村社区化发展只有置身于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考虑农村社区积聚功能,切实抓好农村社区发展规划这个关键点,找准设施建设这一切入点,找对社区建设发展中产业这一支撑点,科学解决农村社区建设中土地资金杠杆问题,妥善安置社区建设中的困难户,建立起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村城市化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互为前提的,城市化建设关系全局,意义深远.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但是,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却严重受损,许多失地农民由于补偿不足和就业不稳定,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城市化决不能以牺牲农村为代价,既要发展城镇、建设城镇、繁荣城镇,同时又要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繁荣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我国城市化才能长足发展,现代化才能全面推进,全国城乡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的核心是解决农村人口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聚集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小城镇建设是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然而,山西从人口和产业聚集以及财政收入、经济基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不支持全面城市化,而县城作为一个县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中心,是城镇人口主要聚集地和产业流向地,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符合"增长极"理论的发展要求,县级城市化是山西城市化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也一定程度地走进了误区,陷入一定的城市化危机之中。在这方面,日本较为成功的农村城市化经验,会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农村城市化,积极应对出现的问题,才能确保顺利完成农村城市化进程,并最终解决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