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玉霞 《学术交流》2004,(12):127-131
宗教文化思想是贯穿于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观乃至于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线索。其主要内容包括:宗教是划分文明类型的标准,宗教决定文明的兴起与变迁,宗教是文明兴衰的目的,宗教是文明的拯救者。尽管汤因比将宗教现象孤立化,片面地夸大宗教的社会作用,但他从中得出的文明社会的发展是自决,是人类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完善,体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深入全面地分析、评价汤因比的宗教文化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它的理论价值,而且也有助于指导我们的现实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文明核心、文明碰撞与文明衰落─—对汤因比文明理论的若干思考郭长刚英国著名史家阿诺德·汤因比及其文化形态史学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目前国内学人所及,大都是对他的宗教唯心史观以及他那以普罗克拉斯提斯式①的粗暴方法建立起来的史学理论体系进行批评,而很少对其...  相似文献   

3.
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观主要包括:文明形态史的元问题,把文明等同于生命有机体,认为文明一般要经历产生、成长、衰落和解体的过程;文明形态史观的辨析,即对文明的整体性进行结构性的把握,对宗教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对社会转型与文化心理变革进行分析;文明形态史观的理论地位,分析与其他哲学派别如思辨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兰克学派相比,在某些方面都表征出超越性并对唯物史观作出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斯宾格勒提出了一种"文化形态史观",打破了社会历史理论的托勒密体系--实现了"哥白尼革命".他摒弃"进步"史观,用一种世界历史的"比较形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认为历史不应是某一思想家主观"设计的产物",更不是单线索、直线式、由低到高、由恶及善的进步历程.他认为历史没有规律,有的只是"命运".汤因比继承发展了斯宾格勒的历史观,认为文明的发展、生长是一系列"挑战"、"应战"的结果.这种文明形态史观有积极的贡献,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布罗代尔对其过于简单化的文明史观很不满意,从历史的长时段出发,对他们提出了严厉批评:第一,批评历史宿命论.第二,回避历史的时间,只注重短时段的事件.第三,一种"人的精神本质"与多种(无论是八种还是二十一种)文明形态相矛盾.第四,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抽出几条"规律"、"法则"、"模式"来剪裁历史.最后,布罗代尔决定抛弃文明模式(包括各种翻版),主张用"长时段"结构理论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5.
汤因比的文明忧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鹏 《唐都学刊》2002,18(3):51-55
斯宾格勒在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第一次敲响了西方文明的警钟。汤因比正是从对西方文明的忧患中展开其历史研究的。“挑战与应战”的原理是汤因比文明忧患论的积极发挥。晚年汤因比关注的范围由西方文明扩大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并付诸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级宗教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文化史观及其所受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很重视对文化史的研究,并由此形成其文化史观。其文化史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他借鉴西方史学思想的结果。在这方面对他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西方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文化史现派以及19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他重视对国民全体史的研究,倡导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考察历史以及始终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整理发扬等,都同这种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期的俄国,不但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落后于西方,而且各种社会矛盾激进,这种现状催生了俄国思想界对国家未来发展道路问题的哲学思考。针对西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进步史观丹尼列夫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类型"说,他吸收了斯拉夫派的思想精髓,以文明为出发点提出了各个"文化—历史类型"在不同时空维度内的共同发展的世界历史思想,继而为俄国选择走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撑。丹尼列夫斯基的"文化—历史类型"说开创了从文明角度研究历史理论的先河,其理论价值不但伴随着斯宾格勒和汤因比对文明形态史理论的丰富而日益凸显,而且在亨廷顿和森格哈斯等文明冲突论思想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文明理论学家,被西方学者称为“当代最伟大的史学家”、与爱因斯坦、罗素等齐名的“国际性智者”。汤因比的理论在东方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分析、预见未来世界文明的发展时认为,“20世纪注定人类要目睹‘西欧的没落’”;世界和平统一的“主轴不在美国、欧洲和苏联,而是在东亚”;“中国肩负着不止  相似文献   

9.
史学是民族文化之魂,是构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史学的有无直接决定着一个民族文明的发达程度.在地中海周围的众多文明中,惟有希腊人和罗马人创建的文明才进入了有史学的文明这一行列.而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显然是这一精神家园建设的先行者,是开史学之源的标志性人物.那么,他们所开创的史学是同源一流,还是两源两流?它们发展的方向和...  相似文献   

10.
海洋日本论的政治化思潮及其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伟嘉 《日本学刊》2001,10(2):35-49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开始 ,诸如“文明的海洋史观”、“海洋国家日本论”、“海洋亚洲论”等说流行于日本 ,对人们的思想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虽然它们提法不一 ,但都是用海洋文化的理论来研究日本的历史、文化及其同其他国家和区域的关系。为了简便起见 ,本文统称为海洋日本论。我们知道 ,海洋文化的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黑格尔。黑格尔认为 :东方文化是大陆文化 ,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冒险的、扩张的、开放的、斗争的 ,它孕育出西方文化 ;大陆文化是保守的、苟安的、忍耐的 ,它孕育出东方文化。东方文明是静的内陆文明 ,而只有…  相似文献   

11.
汤因比认为社会文化心理是推动文明社会产生、成长、衰落和解体的根本动力。在解体的文明社会中,社会成员在行为方式、文化情感、个人情感和生活方式上分裂为相互对立、彼此冲突的两种类型,它们才是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历史时期,应借鉴汤因比的相关思想,注重对大众文化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大众拥有健康的文化心理,这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文化理论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理论的真正兴起是 2 0世纪 60、70年代以后的事情 ,尤其是 70年代以来 ,不同形式的文化研究传统综合了社会理论、文化批判、史学、哲学分析以及政治分析等领域中的有用成分 ,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文化理论 ,西方文化研究领域自此从单纯地解读文化概念的阶段进入了一个对文化进行理论阐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张惠娜 《唐都学刊》2008,24(3):27-32
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及其在全球的扩张,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处于越来越紧张的对峙关系之中.汤因比认为这种生态危机与西方的文明危机有一定的关联,而这种文明危机又与人类生活世俗化、宗教精神的衰落有关;他明确反对传统基督教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模式;并主张利用宗教中的自我克制精神来遏制人的贪欲,力图建立一种融合多种宗教优点的爱的宗教,以此来拯救人类文明,缓解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4.
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国造园艺术在西方的影响,情况之热烈、时间之久、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少有的.中国园林传入西方的过程、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率先兴起和法国"英中式"园林的产生以及中国园林植物的西传,为中国园林西传及其对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有关这段历史国内外学者意见不一,甚至有部分人拒绝承认中国园林艺术曾经对西方的影响.到了19世纪,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兴起逐渐淡化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这种热潮.这种平等双向的中西文化交流戛然而止,但其影响却不会因此而消失,在西方文化中已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中国文化的洛印.  相似文献   

15.
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将文明作为研究的基点,认为每一种文明都要经历发生、发展、衰退和解体的阶段,从而产生新的文明,同时致力于寻找现代人类文明的出路,为未来的人类文明勾画了蓝图,并寄希望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当代中国史学正处于衰落状态中。衰落的具体表现是:一、建国近四十年还修不出无愧于古人的大型清史、中华民国史、甚至中国共产党史等等;二、史学研究队伍的日益萎缩和退化;三、治史的功利化。衰落的原因,在史料学派主要是研究方法的封闭性;在史观学派主要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受到种种特定的历史局限,导致了理论本身的扭曲、变型。本文回顾了当代史学取得的重要成绩,并对当代史学做出了展望。作者提出,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面前,史料学派、史观学派有广阔合作的条件,史学工作者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而文化史研究可补传统史学之偏失,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是一个急待重建和深化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土文化与“文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明由于对土著文化和异质文化的摧毁正引导世界走向终极毁灭,因此需要反思所谓"文明"及其价值。透过充满进化论色彩地认识背后所隐含的逻辑,这种"文明"的历史不过是胜利者的历史和城市文明的历史,以对大自然的异化为前提,而真正的文明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并与之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载于苏联《亚非人民》1977年第6期.作者指出,"非洲史学"这一概念虽沿用已久,但并不十分准确,因为严格地说,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完整的非洲史学.这是因为,第一批非洲史学家大多在各宗主国受教育,他们的学术思想受西方史学界各种学派的影响较深.本文有助于了解非洲史学研究的动向.摘译如下.文内小标题是译者加的.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语境中不同文化的密切交往,使文化心理的差异及相关研究的意义日益凸显。本文梳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文化与心理研究的知识谱系和学科进展,包括西方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的知识互动与心理人类学的出现、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学术旨趣与研究目标、本土心理学的兴起与研究思路等,认为立足于本土社会、文化和历史框架展开具有跨学科意义的文化心理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心理行为的多样化形态,推动心理研究摆脱"欧美中心主义"研究模式,重建全球社会中相关知识体系的秩序与支配关系。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化传统深深植根于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兴起,从而张扬理性、以合理性之尺去度量整个世界和社会生活一直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向度,特别是随着科技文明的不断推进,合理性思潮以貌似价值中立的技术理性渗透到了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