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汪泓 《科学发展》2012,(6):57-62
借鉴国际上主要国家(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推进战略及发展模式,结合上海实际情况,目前上海应该主要采取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以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依据,以推动服务提供商的应用服务创新为重点,确定物联网的基本商业模式,以商业模式整合物联网产业链,以市场创造带动新一轮技术升级和网络建设。政府应重视和调动民间的力量,提供引导机制,将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政策重心适时转移到鼓励和支持服务提供商开拓应用市场和开发商业模式上来。  相似文献   

2.
高立静 《职业》2013,(14):172-172
本文从物联网基本概念出发,论述了物联网的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关系,并通过对物联网产业状况的分析,提出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在物联网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进行课程改革以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适应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本文探讨了物联网的主要关键技术构成,并深入分析其在运输、仓储、配送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物联网在物流产业中应用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刘刚 《城市》2011,(1):3-6
经过多年的发展,滨海高新区初步形成了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物联网和数字内容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雏形。虽然其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但已拥有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创新极核和产业发展的主导逻辑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杨宏跃 《职业》2016,(14):100-100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物联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全新的学科,物联网企业蓬勃兴起。在此背景下,中职院校对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物联网行业发展的步伐,创新教学模式,培养满足物联网岗位需求。本文将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引入物联网教学中,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物流企业越发壮大,而且还在持续发展中,物流行业的竞争形成了龙争虎斗的态势,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被淘汰,物联网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起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将物联网应用到物流产业中,对智慧物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流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改善,变得更加"智慧"。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津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政府把建设"智慧天津"放在突出的位置,计划投入2800亿元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和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重点放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以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绿色建筑"和"智能社区"也纷纷涌现,智慧终端等项目建设已进展过半。另外,中国电信已经与天津市部分区县签订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一)物联网建设及其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珺 《科学发展》2021,(3):82-88
上海拥有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关键行业的龙头地位、海量的数据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已占据移动物联网新赛道的有利位势,但综合领跑地位尚未形成,在发展格局、产业链联动与关键竞争力等方面仍有诸多短板问题亟待破解.面临移动物联网发展契机,上海需要进一步明晰其巨大市场纵深,依托行业坚实基础,率先发动、精准发力,凸显产业格局特色、树立标杆场景引领、巩固关键环节地位、优化提升发展环境,加速确立国内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领跑地位.  相似文献   

9.
莫目耳 《职业》2014,(34):45-47
螃蟹实验室(Crabs Lab)是南京的一家专注于物联网科技的创新公司。29岁的刘维超是螃蟹实验室创始人,更是个敢于“吃螃蟹”的科技狂人。自2013年底实验室创建以来,汇聚在校大学生和更多年轻人走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之路,从社会文化、产业市场和自然环境三原则中发现问题,分析和探索解决方案,开发物联网概念产品,来提升生活质量和丰富生活体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智能和美好。  相似文献   

10.
叶高斌 《城市观察》2024,(1):60-71+160-161
特色产业园区以特定产业方向的选择与特强产业生态的构建为核心,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业空间新形态,丰富了我国产业园区体系,并将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上海特色产业园区为例,研究分析其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塑造产业特色、创新商业模式、强化数字化赋能、创新用地政策、建设特定需求载体等方面提出优化提升的策略建议,以期为国内特色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及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对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所获资料的分析,了解到金融危机对上海市闵行区外向型制造业在海外市场的销路影响非常严重,使经营成本对企业发展的制约显得更加突出。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方面,更多的企业选择直接降价和缩小经营规模等消极应对措施,而选择转产和搬迁的企业较少。但调研结果也表明,上海的外向型制造业基础比较扎实,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赢利能力,内外并举的和谐发展模式仍然需要。通过政府帮助企业减税或增加退税、扩大内销、降低成本和推动升级换代,并支持和帮助企业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加专注于研发、精密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以及港口加工、包装、贸易和物流等核心业务,上海的外向型制造业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先进制造业大致经历了"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调整中提升"三个阶段,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竞争优势。然而,上海先进制造业也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金融危机结束后世界产业发展格局的调整,上海工业如何保持先发效应,走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实路径,实现持续发展,形成与服务经济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制订"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失衡并未简单地消除,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从产业跟踪分析来看,上海工业总体增长乏力,强未很强,弱未很弱,这是导致上海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均在低位徘徊的重要原因,政策面临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上海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平均使用,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结合经济周期阶段和产业的实际情况,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强势企业,长线促升级、短线稳增长,长短线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效果,提高上海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樊星 《科学发展》2013,(12):38-48
新型贸易业态如电子商务贸易商、贸易中间商、供应链管理商等的发展与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能够提高上海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层次与能级。当前,新型贸易业态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如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不适应刚性的政府行业管理体制,与其他相关行业(如物流、金融等)的对接还不够顺畅等。上海发展新型贸易业态,要完善制度环境,推进与贸易便利化相关的税收、市场准入、监管、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健全管理体制,按照新型贸易业态发展的趋势,打破部门分割的局面,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框架;抓好与金融、物流等产业的对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桦 《科学发展》2010,(11):42-51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城市和商业中心城市,国际贸易和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均十分发达。通过对上海服装、皮具、钟表、珠宝、化妆品五类13个进口高端消费品牌的详尽调研,研究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在上海的发展现状、背景、意义、主要趋势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说明发展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对提升上海城市的综合实力,提高上海商业的发展水平,使上海成为与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并肩的国际大都市和商业中心,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日益成为产业组织的一种主流生产模式,高端与专业性服务业的供应链整合尤为重要。服务企业能否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供应链,关键取决于各自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通过考察上海商贸、金融、物流、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等涉及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关键服务行业,在分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现代服务业供应链整合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上海增强服务业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ternet is a virtual world that develops so fast that every one access to it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who have never met before in the real world can communicate even do business transactions at home or abroad. There are substantial web service providers that provide Internet technical supports for ISP users to create, distribute, storage or receiv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从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的市场表现看,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将有望成为上海“十二五”期间和发展转型的先导产业,成为拉动内需消费的短平快突破口。因此,要抓住机遇,积极推动上海旅游产业跨入全新发展阶段;整合提升,增强上海旅游产业的引导带动力;创新思路,借鉴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内外联动,加快上海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升级。  相似文献   

19.
朱桦 《科学发展》2010,(12):10-18
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于提高上海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建成世界级城市,以及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世博会召开期间,大量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交汇,将直接促进各类交易和贸易活动大幅增加;世博会所产生的新的科技成就及理念,将推动上海国际贸易方式与贸易内容在更深层次上发生转变;世博会期间汇聚上海的国际贸易组织和贸易促进机构提供了新的贸易主体,铺设了新的贸易网络;世博园区后续利用更将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供新的空间载体。上海要紧紧抓住世博会机遇,充分利用世博会所带来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探索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新的突破口。只要拥有坚实的产业,再加上繁荣的贸易,就能够使上海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率先实现调整转型,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