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折腾了两三个月的快男张杰和上腾娱乐的官司正式开打,成为不靠谱的公司PK不靠谱的艺人的闹剧选秀是个是非之地,从来没有消停过,继重庆卫视的选秀节目因为恶俗炒作被叫停之后,折腾了两三个月的快男张杰和上腾娱乐的官司又正式开打,开庭的情形非常有趣.基本上是不靠谱的公司PK不靠谱的艺人,加上媒体和粉丝起哄架秧子,搞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  相似文献   

2.
她是恶搞、作秀时代的登峰造极者,也是选秀时代的终结者她被网民评为"史上最牛钉子户评委",2007年,她参与评审的一个选秀节目被全面叫停。有人说,中国的选秀节目是被杨二车娜姆"毁掉"的。"我的眼睛就是毒,我这双眼睛就是用来选冠军的",杨二车娜姆坚称自己选择的就是人才。  相似文献   

3.
何蓓 《国际公关》2009,(5):17-18
2009年夏天.因为有了选秀节目再度变得热闹起来。经过去年一年的蛰伏,今年各大卫视的选秀节目刚一启动就有数以万计、怀揣音乐梦、明星梦的年轻人加入了选秀大军。一时间“快女们”.“绝唱们”.“天使们”纷纷活跃荧屏。在广电总局“十二道金牌”的压制下,各大卫视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提高节目收视率.使出浑身解数,频出“高招”。在各大卫视相互PK中,湖南卫视的《快乐女生》(简称“快女”)最终凭借“争议最多”这一“殊荣”,荣登选秀节目收视冠军。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各种"好声音"热爆荧屏,就连以往对卫视选秀歌手"闭门不见"的央视春晚,日前也正式向全国9家综艺选秀节目广发英雄帖——全国9大选秀节目前三强PK选三甲上央视春晚。这个举动是否能最终成行还有待观望,但它却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声势浩大的选秀节目一度掀起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选秀节目的成功,源于其平民化娱乐的创新导向契合了当下大众娱乐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然而,选秀节目在经历了人们对它的热捧、追逐到质疑、非议之后,其发展终因主管部门的"规范"走入窘境。选秀节目的成功,称得上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的可贵突破,但是它的滥办乱播,却破坏了媒体谋求节目创新与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间的和谐与平衡,扰乱了正常的电视生态格局,损害了电视媒体的公信力。选秀节目由热播到"限办"的命运告诉人们,电视娱乐节目不断追求创新是必要的,但这种创新应该建立在不背离媒体社会责任的导向前提下,必须注意寻求节目创新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讲求健康,注重品格。  相似文献   

6.
正关注流行音乐或者选秀节目的人,肯定知道最近又冒出了一个选秀王"霍尊"——东方卫视《声动亚洲》亚洲三强,中央电视台《中国好歌曲》第一季冠军,天津卫视《国色天香》年度总冠军。如果仅仅是这些成绩,对于音乐圈、娱乐圈乃至公众来说,只是一件小事。说到底,各大卫视选秀节目数不胜数,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但作为一名选秀"专业运动员","霍尊"的成名过程似乎特殊了许多——第一,他是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的大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成为我国电视传播的一个显著现象。各类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本文主要透过这些选秀节目看看背后功不可没的生产性受众。通过对生产性受众产生的背景及条件、解构节目时获得的三种快感以及这些快感对节目的建构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现阶段我国生产性受众的特点,并探讨在选秀节目泛滥、媚俗倾向严重的情况下,媒体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8.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播出使国内音乐类选秀节目走向一个新纪元。《中国好声音》模式的创新之处,包括节目播出方式的创新,节目评委的创新和节目价值的创新。以《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案例思考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未来发展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我国音乐类选秀节目可以走的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好舞蹈》一经推出就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舞蹈的热潮,成为当下相当火爆的电视选秀节目.以《中国好舞蹈》节目为例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进行了分析,指出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进行正确引导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中国好舞蹈》是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一个缩影,虽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分析其火爆背后暗藏的问题不仅能够促进该节目的健康发展,更能促进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事业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以模因论为基础,以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的流行为例,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模因是文化互相交流传播的重要单位及模因对选秀文化进化的影响,在被称作"选秀末世"的今天,《中国好声音》唤醒了大家对音乐的追求和感动,这是一个奇迹。探析跨文化交际中模因对文化的影响,有必要采取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为丰富人类文化宝库而努力。秉持着"以精英实力打造大众文化"的宗旨,不断发挥正能量,激励和鼓舞人们不断向前奋斗,相信梦想,也相信奇迹。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这些选秀节目中的"好男儿"形象中蕴含着丰富的当下时代信息.男性的"中性化"体现了强烈的个性张扬,而这种个性突显正是男性在当下竞争社会中承受重压的映照;男性的"审美化"宣告了男性中心地位的终结,并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男女关系;男性的"消费化"显示消费时代,"男性身体"已成为商家所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型商品.  相似文献   

12.
流行音乐在近些年受到,得益于电视传媒的广泛影响和导向,尤其是近两年的一档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制作颇为成功,引发收视狂潮,它区别于其他选秀节目的最大价值是其对于流行音乐的解读与判断融入到了节目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舞台上,观众从对以往选秀节目中"看热闹式"的单纯听歌方式升级为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电视选秀节目受众参与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超级女声"为例,探讨电视选秀节目受众的参与动机。首先用探索性研究找出参与"超级女声"的25个动因,再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呈现出7个动机维度,分别是追求自我表现、追求独特体验、追求真诚的友谊、追求梦想、追求亲情、追求社会认同和追求审美。分析发现,不同背景的受众在7个维度上动机差异显著;通过聚类分析,"超级女声"的受众可以区分为三个群体,分别追求"体验"、"梦想"和"情感"价值。文章最后探讨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定位和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选秀"节目在全国的热播,一大批与"选秀"有关的新词涌入了汉语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拓展。对这类新词采取宽容的态度,及时准确地对它们本身及其英译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必将对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选秀"节目在全国的热播,一大批与"选秀"有关的新词涌入了汉语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拓展。对这类新词采取宽容的态度,及时准确地对它们本身及其英译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必将对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时讯 《今日南国》2014,(11):46-46
广电总局近日正式下发“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除此前提及的电视剧作品外,由有吸毒、嫖娼行为者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节目、网络剧、微电影等也都被禁. 据介绍,此前有消息称广电总局已经电话通知各大卫视,“凡是有劣迹的导演、编剧、演员等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视剧,要慎重考虑”,但一直未见到正式文件.直到9月29日,广电总局才正式下发“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吸毒”“嫖娼”行为被明确点名,出轨等道德问题则未提及.  相似文献   

17.
《新天地》2007,(6)
据《法制日报》报道:曾打算在去年“五一”黄金周开门营业而被叫停的黄山市西溪南村金瓶梅遗址公园,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高调开门迎客。耗资两千多万元重现《金瓶梅》场景作旅游卖点,金瓶梅遗址公园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在经济利益驱动之下,争戴《金瓶梅》故乡的帽子“热”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向恶俗文化屈服,还是现代人宽容?  相似文献   

18.
“伪娘”是选秀节目的悲哀 【声音】 “眼下少数选秀类节目将畸形审美作为一大卖点,甚至出现了扮成大老爷们的女选手、宛如美少女的男选手,这是选秀节目的悲哀。”——今年的“快男”海选出现了一批“伪娘”选手,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达人秀》总导演金磊对此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9.
老音乐家们号召抵制网络歌曲的恶俗,恰恰成为另一种恶俗前些天,老音乐家们开了个会,集中批判网络歌曲的恶俗化倾向,这个会开的有点晚,而且了无新意,去年俺们相声界就开过反三俗的会了,今年俺们电视界也发文打压了低俗化,老音乐家们唯一的贡献是发展了"三俗(庸俗、低俗、媚俗)",加上"恶俗"之后成了"四俗"。"四俗"是非常有杀伤力的概念,拿这个网往下一撒,基本上文化市场里就剩不下什么活物了,拿音乐界来说,如果网络音乐叫恶俗,港台歌曲叫庸俗,老音乐家擅长的晚会歌曲则是彻头彻尾的媚俗,不是一般二般的媚,媚得恶心,媚得姥姥不疼爸爸不爱,窃以为,谁都可以跳出来骂网络歌曲,唯独这些老同志们不适合,大伙儿都是俗字辈,相煎何太急嘛?  相似文献   

20.
谈资     
"只秀才艺还能接受"广电总局详解选秀禁令称"非常6 1"没问题。"洋人骑得我骑不得?"网友贴出老外华尔街骑牛照称此无关国格。"你这是不鼓励创新!"北京市工商局不批讨债业务被一公司起诉。"48,再进俩人,快!"美国伦敦吹出可容纳50名孩子的巨肥皂泡。终于等到嫦娥来信,大量数据和图片从"嫦娥一号"传回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