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性爱也不例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夫妻“不性福”与心理因素相关.国内一项关于性功能的调查也显示,50%的勃起障碍与心理有关;68%的女性在性爱中遇到过“心结”.那么,如何化解不良心态,找回美满性爱呢? 整日焦虑,性欲低 高发人群:职场中层 去年,李小姐的丈夫跳槽去了一家外企,职位和收入一路攀升,可性爱上却失去了往日的雄风.他整日忙于工作,两人经常十天半个月不亲热,即使有也匆匆了事.这让李小姐很郁闷:自己刚30出头,就要过“无性生活”吗?  相似文献   

2.
性爱是人类基本的生命体验形式。性爱文明的构建取决于一个成熟、健全的文化语境与发展机制。20世纪初期和末期中国社会出现两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而由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引发的性爱价值观的“革命”又毫无例外地被转述到纵情“声色”的文学创作中。中国当代小说的性爱叙事中有一个性描写逐步趋于大胆、性观念趋向多元化和性的本体地位逐渐确立起来的过程,产生这些变化的重要基础在于对“人”的表现在文学中逐步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重要的地位,人的主体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和突出;而通过对性爱叙事演变过程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中国人对待现代性问题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态度。  相似文献   

3.
一位著名的性爱学家曾经说过:性就像一扇门,不同关系的男女在经过这扇门之后就会变成不同的关系。这“不同的关系”想来不过是“亲昵”或“尴尬”吧!本来感觉很好的,却因为性的不和谐而变得别扭;那些本来只是一般般的,又因为性爱的完美结会在了一起……可见性有多么微妙!那么在性爱中,哪些可以成为点燃彼此激情的火种呢?怎么才能幸福地享受属于你们自己的“床宴”呢?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社工课堂上,我们一起讨论加州的最新法律“是,意味着是”.这个法律是针对性爱关系中性别文化对于女性的限制而设的.即便是在美国,性爱文化也不鼓励女性主动提出亲密要求.这样的“沉默文化”,造成很多沟通不畅,男性尤其容易将女性的沉默甚至是拒绝,理解成“默许”或者“欲迎还拒”.约会强奸的实施者,经常用“她其实很乐意”“她心里是同意的”,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是,意味着是”的法令明确规定,只有女性以语言明确表示自己同意,性行为才能发生,这样的行为才不算约会强奸.  相似文献   

5.
“妻子必须满足丈夫的性要求,不管对方的身体是否允许,心理是否有足够的准备。”这个错误的观点在某些男人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觉得性生活应该由丈夫做主,想要就要,“任性”而为,却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正严重影响着夫妻感情和亲密度。丈夫的“任性”是不是与你有关?当丈夫“任性”时,你该如何应对?“任性”丈夫一:以为每个女人都喜欢粗暴的性爱祥子比小春大六岁,小春觉得他成熟,什么都听他的。新婚之夜,祥子像饥饿的困兽,狂风暴雨的袭击打破了小春对美好性爱的幻想。事毕,祥子满足地看着小春,说:“舒服吧?书上说女人都喜欢威猛有力的男人。”…  相似文献   

6.
朝朝 《伴侣(A版)》2007,(2):58-59
同过去女人古板的性观念相比,现代女性越来越成熟开放,她们开始渴望得到更多的性满足。可惜伴侣的表现与她们期待的总有差距:比如他前戏不够;他很枯燥;他的做爱次数达不到她的要求;他很努力,但所给却不是她想要的……总之她们不满意自己平淡无趣的“低温”性爱,而憧憬着一种激烈似火能达到巅峰的“高温”性爱,但面对丈夫的“失败”,这样的愿望如何实现?其实,很多时候性失调并非丈夫的过错,恰恰是女方本身的问题,如果多点了解和体贴,性生活自然就能和谐甜蜜。  相似文献   

7.
五四女性文学的启蒙话语中,性爱心理的描写并不多,本文分析了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性爱心理描写的几种类型:一是对"非欲望性"的精神爱情的推崇;二是对于两性关系的恐惧与排斥;三是对"肉欲"的强大力量的展现。这些性爱心理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那一时代女性解放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一、元分析:“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现象自人类存在于社会开始,其进化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实物资料的生产和文化信息的生产。实物资料的生产旨在维系人类自身的繁衍生存,而文化信息的生产则在于维系人类社会文化的传递与演进。故此,上述两类生产对人类社会来说都是必不可缺且相互依存的。一般说来实物资料的生产包括“体能文化”与“物质文化”这两种形状。文化信息的生产则包括“社会权能信息”的生产与“社会智能信息”的生产这两个系统质。前者主要是对社会生产起协调、控制和规导的作用,它具有“规范文化”的特征,后者几乎囊括了一切不具特定流动方向的文化信息,如科技、宗教、艺术、哲学等等。因此社会智能信息的生产创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以为“性”致是一种一下子出现的东西。譬如,夫妻俩饭后小憩,互送秋波,情意绵绵,突然为欲望所动,迫不及待地相拥进人卧室……其实,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夫妻没有那么浪漫。要知道:性爱并不等于性交。你的爱侣虽说与你眉来眼去、情话喃喃,那可能只是性爱热情的表露,并不是暗示要与你马上去翻云覆雨。夫妻俩经常亲呢一下,并非一定是为过性生活,更重要的是保持性爱的热情,让两人都感受到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那么亲密那么依恋。有一对夫妻因性生活不和谐去找咨询医生。丈夫先说:“她说需要我更多的温情,但当我向她示爱时,她又拒绝了。我想她一…  相似文献   

10.
“己”的结构位置——对“己”的一种释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关系”作为重要的社会事实 ,不独中国社会所有。本文要研究的是 ,“关系”何以成为“中国社会之本位” ?“关系”如何左右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在这个研究中 ,我的关注点是中国文化的“己” ,力图通过对“己”作出的释义 ,寻求中国社会“关系本位”的文化根源。一、关系本位“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主体与客体、客体之间、客体构成要素之间相互沟通、由此达彼的“通路”(或称之为“桥”)。因此 ,“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而不是其内容本身。从社会结构角度说 ,“关系”属于社会结构的概念 ,是社会结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对女人来说,要和另一半分享内心深处的秘密欲望,或是探讨两人关系中不完美的所在,是件尴尬的事;而从男性的角度讲,更不可能永远是床上的赢家,对于性爱他们也特别容易受伤害,可苦于男人的尊严,他只能口是“性”非。  相似文献   

12.
也许你不知道,近年来,都市人对性爱的满意度已降至40%以下。而你是否也在为两个人的亲密关系感到苦恼呢?如果你们已经激情不再,如果你们出现了性困惑,那么有没有想过其实你能够燃烧双方的爱欲火焰,办法就在于只需给性爱动几刀小手术,术后改变的一点点不同,就能让亲密生活变得完全不一样。甚至,你会因此享受到世界上所有的“性”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城市暧昧文化的兴起,一种叫亚偷情的现象正在"脱颖而出"。传说中,他们与偷情者不同,亚偷情相关双方发乎情而止于性,其实更类似于婚外密友……亚偷情.发生在中国熟人社会解体之后.发生在中国人对婚姻关系和婚外男女关系的评价出现很大变化之后,发生在各种即时通讯交通工具拉近人与人距离之后——这一系列的社会条件下,潜伏在人内心的情欲很难不被点燃。有一种观点说.现在的社会难的不是偷情,而是能偷情却保持不偷的境界——亚偷情者貌似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们发生的是"无性外遇"。  相似文献   

14.
很多个夜晚,你们也许不想来一场火辣辣的SEX,但是心中涌动的爱意需要寻找出口,怎么办?越来越多的经验表明,在生活默契的夫妻那里,我们需要创造一种“大性爱”的概念,即SEX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动真格的”,而是可以一起练习一些亲密功课。  相似文献   

15.
说“老婆”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文化是语言演变发展的推动力。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反映到语言中,表现为词义的演变发展。本文以“老婆”为例,通过古今妻子称谓的对比,探究“老婆”的词义源流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16.
“单身贵族”阶层在深圳,在一些发达地区已悄然形成。其含义有二;一是单身独处,起码是没有婚姻制约,二是“贵族”,即有良好的经济收入、文化修养、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常人认为,结婚是人生的必由之路.可他(她)们为什么不想结婚呢?画家黄永玉有一个说法;婚姻象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趾头才知道。因而,“单身贵族”们奉行着新的观念,与其鞋子夹脚,不如赤脚走路。虽然现代社会的观念认为,只要不危及社会与他人的存在与发展,任应当容忍他人的生活方式上的自决权。但也仍有人认为“单身贵族”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其论据之一是单…  相似文献   

17.
主流社会对同性之间的性爱现象和当事人最普遍的称谓是“同性恋”、“同性恋者”,或称“Gay(男同性恋)、Lesbian(女同性恋)”,还有“别棍儿”、“基佬”等歧视性称呼。但这些蔑视和不认同都难以阻挡的是,同性恋作为一种现象已经并正在浸入主流社会的机体。  相似文献   

18.
“偏离”与“整合”──论青年文化与主导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社会居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经济秩序、组织导向力量的集中表达,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是对社会现实的正面映视。它规定、影响着青年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而青年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副文化,是青年社会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它处于被动、从属的位置。但基于它的文化超前性、“边缘性”等特点,因而它总是着眼于创新、反叛。因此,青年文化与社会文化总处在矛盾冲突和双向互动过程中,即既存在着青年文化对主导文化‘偏离”,又存在着主导文化对青年文化的整合。一、社会“整合”与青年“偏离”历史创…  相似文献   

19.
不可否认 ,在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上 ,“三资”企业与现实社会有很大的差异。上班工作感受的是一种文化 ,走出企业融入社会、感受的又是另一种文化。对于这种文化上的跳跃 ,他们如何去适应呢?围绕这个主题 ,我们重点从青年如何看待外企对中国市场和社会的适应策略 ,以及青年如何适应外企与社会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两个方面问题。进行了个案访谈。一、企业对社会的适应及“三资”企业青年的态度商业行为准则上 ,“三资”企业对社会的适应方式 ,与“三资”企业自身的文化价值观有关。不同企业 ,禀承的文化不同 ,他们对中国不太完善的市场制度和不太…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文化交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交流的时代,文化交流亦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它促使中国从过去单一的历史时间的思维隧道中走了出来,进入了一个广阔的与世界交流和接轨的新纪元。正是在这种情景中,如何对待和进行文化交流,成为人们经常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其实,文化交流就是一种“通”,按照中国古人所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变通”过程,所谓“一合一辟为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也。而在中国文化中,这种“通”又无不与“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