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加强,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人们获得法律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多,并且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人们给予司法案件更高的关注度。很多的司法案件在不同的方面触动人们的神经。民众的观点和态度对司法案件的实践带来影响。通常将来自民众的影响因素称为民意。有多种因素导致民意与司法实践产生联系,第一个原因是国家对于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司法能够满足民生的根本需求,另外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因此更加关注司法案件。总而言之,近年来民意与司法案件联系越来越紧密。对民意进行概述,分析民意对司法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阐述了民意与司法关系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参与需求日益提高的时代,政治决策、立法与制定公共政策需要开放更多制度化的渠道,来吸纳民意,提高政治与法律体系的回应性.什么是民意,如何发现民意,又是吸纳民意的前提. 在这里,以带有立法性质的司法解释为分析标本,呈现发现民意的复杂性.正是这种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于司法过程与民主过程、司法过程与行政过程之间关系的持续争论,这种争沦同样弥散在政治决策、立法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3.
网络民意是指通过互联网的各种渠道,比如BBS论、文章跟帖、网络投票、空间评论等表现出来的虚拟世界里大部分成员对公共事件或社会现象所持有的意见的总称.简言之,网络民意就是通过网络这一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意,它是民意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现阶段,要研究我国的网络民意表达问题,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在转型社会公民对表达途径的选择、网络民意表达呈现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个体为本,结社为用,民主法治立基——小议公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近年来我国学界热议的一个话题。公民社会之所以引起关注,无疑与人们对它在现代社会政治发展、在公民个体权利的增进维护上的功能期待有关。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热切期待,使得公民社会这个范畴跟其他许多源自西方的话语一样,在从西方引入我国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个从经验性话语到规范性话语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陈灿 《现代交际》2014,(6):18-20
在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法理与民意之间的互动关系值得我们来考量。民意对法律产生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司法裁判中依据法理回应民意,一是民意干涉司法裁判从而影响法理的运用。民意干涉司法裁判从而影响法理的运用是司法实践中最为严峻的问题,学界一直以来对其的研究也从未停止。民意干涉司法裁判的现象对法治一体建设产生巨大的效应,此种效应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缺陷。因此为实现法理与民意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遵循以下路径:甄别正当民意和依正当民意对法理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6.
舆论与司法的关系向来密切又复杂。司法活动因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历来受到媒体的关注,媒体以及民众舆论的影响力又使得司法机关不能不重视起来。媒体的新闻报道作为舆论表达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社会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成为监督司法审判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近几年的一些司法案件中出现了媒体和舆论超越正常司法程序,对案件提前下结论甚至影响和左右司法进程的情况,对司法的独立性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本文以2011年的药家鑫案为例,在理清"舆论审判""媒介审判"等基本概念后,重新梳理了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舆论审判现象,并试图分析其对司法独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法与刑法交叉案件处理中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对一种行为进行评估,这种行为必须根据不同的民事价值观和刑事价值观来选择;二是对一种行为进行评估,由于民法与刑法概念体系的不同,导致其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在适用何种法律评估时会产生差异;第三,对单一行为进行处理,从而决定民事和商业事务的适用或适用不同的程序。刑法的先后顺序是不同的。在处理民法与刑法交叉案件的过程中,司法内外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司法机关与第三审分离的客观情况导致专业法官的价值判断遵循不同的法律特征。同一概念体系在思维过程中缺乏相同的概念体系,导致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差异;而外部法院与公安机关、检察官的不同。检察机关在处理民法与刑法的交叉案件中,权责不清,不同机关对司法管辖权的引导和协助作用有不同的认识。上述立场的不同,最终可能导致司法立场定位的模糊,消除司法在统一秩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观点     
网友参与案件调查不应成法治社会常态 2月23日《人民日报》刊文认为,云南“躲猫猫”事件中,让网友组成调查委员会参与案件调查,体现了对网络民意的尊重和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的保障,成为官民在知情权问题上良性互动的范本。但网友参与案件调查只能是特例,不应成为法治社会的常态。  相似文献   

9.
强市场中的“弱参与”:一个公民社会的考察路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市场经济发展与公民社会发育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人们自主空间的释放,推进了公民参与的发展。然而当我们将这种"空间释放"控制之后,从宏观的表现上看,公民参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也产生了一种抑制效应。同时我们还发现,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公民参与网络发展从而提高社会资本的能力愈趋于弱化。作者认为,公民间的相互合作与参与网络的建立,不应该仅仅表现为一种"原子化"参与能力的提高,只有增强人们彼此间的合作精神与公共责任感,才能真正推进公民社会健康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体验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 《当代青年研究》2002,(5):47-50,44
青少年的体验具有明显的风格差异,主要表现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前者的体验更多地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评价,后者的体验更多地关注体验材料本身的内化加工。由此形成的态度是否会发生变化,既取决于认知的一致或认知的失调,也取决于社会信息在个体心理上所获得的权重和位置。导致态度变化引起体验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是自我经验和个体经验的失衡,而“无条件关注”和“无条件尊重”则是解决这种失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不断成长,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与影响逐渐显现,其中草根组织的行动策略尤其为学界所关注。文中在梳理前人关于草根组织行动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其行动策略对于组织本身发展实际上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并且这种负面作用可能会阻碍其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振宁  厉业 《现代妇女》2013,(12):40-41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著写了《政治学》一书,提出了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司法)技能的分权思想。中国在长达几千年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中一直维持着司法与行政不分的政治体制,直到鸦片战争后司法独立才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近几年,由于“许霆案”、“药家鑫”等案件的发生,学术界、司法界和舆论界展开了社会舆论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对立与冲突的讨论。本文将通过对法律监督制度和司法独立制度的分析司法独立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杨妲 《现代妇女》2014,(11):190-190
公众参与是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意见与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方式;司法独立是司法权独立于国家的立法权与行政权,独立于其他形式的干预。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逐步建成,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升。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参与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如何正确的处理公众参与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实现司法公正合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尺度。提高公民政治参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民众关注政治参与,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文化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联合国见识公民社会的力量 当今世界,公民社会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开始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公民社会”的定义有很多,通俗的解释为:公民在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自愿结社、自由讨论公共问题和自主从事社会政治活动而自发形成的民间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从法理视角分析,法律与社会互动性与联动性必然促使法律变革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激烈。这种现象在欠发达地区或乡土社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中原经济区创建这个时代背景下.“三化”建设的时代主题给中原农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养成提供了经济诱因.构建“和谐中原”的宏伟蓝图为农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提供了政治动因,而农民法律意识整体淡薄则成为农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的文化元素。基于此.从立法、司法与法律教育等层面入手则为农民法律意识培养机制完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肖潇 《现代妇女》2014,(1):149-150,142
参与式社区自治的核心内容,没有居民参与的社区自治不能称之为自治,没有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建设如空中楼阁。行为是意识的表现,作为公民社会应有的公民意识最终还是反映在公民参与公民社会的行为上,因此,公民是否具备了公民社会所需的公民意识可以通过其行为表现来衡量。本文将选取山西省临汾市区120名公民发放12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98.3%。以这118名公民为研究对象,针对公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公民参与社区事务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信访制度作为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机制,具有政治参与、民主监督和权利救济等重要功能。回顾其发展变迁的历程,可见其在沟通政府与百姓、反映民情民意、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社会问题纷呈,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加剧,同样给信访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海风 《公关世界》2008,(10):26-27
2008年6月20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同网民在线交流变成了现实。近年来,各级政府官员也以不同的方式纷纷“触网”,上网直接倾听民意,与网民交流。超越传统的地域时空限制,可以让官员们更为自由、深入、真实地了解、把握社会情况,这种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关方式正在翻开中国互联网政治的新篇章。海南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以网络行政的方式,直接了解民情民意,为百姓解决急难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与时俱进地将网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并充分重视“草根”们在网络上反映的民声民意的做法,值得其他政府部门和官员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段时间,接连发生了几起有较大反响的社会事件,其中很多与我所在的地域广东有关。无论是佛山南海的小悦悦事件,还是深圳公务员虐老事件,以及最近曝光的深圳治安联防队员强奸同乡之妻的案件,均在媒体上有较大篇幅的报道。而我们在阅读报道的同时,有没有敏感到这些事件与社会工作有关,需要我们这个专业有所表现?这样的敏感性是否已经成为我们的职业惯性,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公共情怀与社会责任,从而型塑社会工作的社会价值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