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愁诗是余光中诗歌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更深刻、更广泛的角度看.余光中的乡愁作为一个游历海外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乡愁.不仅仅只是一种故国家园之思,更有对源远流长的精致文化传统的依恋。爱而生愁,爱而有期待。诗人的乡愁最后升华为一种对中华民族崛起的强烈期望。这使得余光中的乡愁诗超越了传统乡愁诗的情感局限,闪烁着现代理性思考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乡愁是雾朦朦露珠漉漉, 乡愁是霾漫漫粉尘飕飕; 乡愁是崎岖路弯弯陡陡, 乡愁是嶙峋地坎坎沟沟。  相似文献   

3.
依托乡愁推动民宿旅游,既是民宿旅游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理念,也是留住乡愁的有益尝试。这就要求在民宿旅游开发中坚持现代化改造和传统形态保护并重,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乡愁资源,形塑乡愁载体,为本地村民和游客提供可以寄托乡愁的场所。通过乡愁形式的民宿旅游,既能唤醒村民和游客的文化记忆,提升民宿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又可以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使民宿保持“民”味,推动民宿旅游健康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有人说,如果 20世纪有几位中国诗人能被后人记住名字,那么其中有一位便是余光中;如果 20世纪有几首诗流传于后世,那么其中有一首便是余光中的《乡愁》。去年 10月上旬,余光中先生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黄曼君的邀请,前往武汉参加“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研讨会”。其间,他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曾几何时,余光中那首情以象抒,一唱三叹的《乡愁》。表达了无数台胞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至真至醇的深挚情怀。如今,随着两岸周末班机的启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千呼万唤,"台湾游"终于正式开放了。  相似文献   

6.
任致远 《城市》2015,(7):73-76
乡愁是人对自己生长的地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风情等深沉的情感投入、深刻的生活记忆,孕育成难忘的故土情结,乡愁是城市文化具有厚重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读城,研究发掘乡愁要素,将其纳入规划,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形势下,要尊重历史文化,保护继承,避免大拆大建、复古造假.  相似文献   

7.
漂泊在外的人都知道,褛餮大餐远不及家乡的街边小吃来的诱人,独自在海外求学的Fiona也深有体会。一个偶然的机会Fiona接管了一家奶茶店,为了做出特色,推出了很多中国小吃,没想到无意间缓解了不少华人顾客的乡愁,还让当地的老外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8.
握一把乡愁     
<正>白雾清蒙月昏黄,万家灯盏齐留殇。人间真情为何物?游子眼底泪两行。只听过乡愁,没有触摸过。当我真正的离开父母,客居异乡,才发现父母就是乡愁,乡愁就是父母。才懂得余光中的乡愁是赤子对母亲的呼喊,是血脉相连浓浓情,母子遥望盼团圆。男子,却也柔情如水。乡思,眼角也会开满泪花。一个人,有时孤单,或许也是一种旁人无法体会的  相似文献   

9.
脱贫攻坚缔造奇迹.全国蛋品行业龙头企业——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扶贫而开创的德青源模式,就是一个奇迹. 在琳琅满目的超市,德青源鸡蛋十分抢手;在有着田园牧歌乡愁的农村,德青源模式正在全国18 个县落地。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新疆维吾尔族中到内地城市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但语言、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和隔阂赋予了他们深厚的“文化乡愁”。他们既要传承民族文化,又要积极融入现代化和全球化,这就必须以“文化自觉”为理念,超越并重构“文化乡愁”。  相似文献   

11.
邓开云 《当代老年》2006,(12):12-13
2006年9月8日上午,成都市杜甫草堂内,78岁的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应接待方的安排,在数百名诗迷的簇拥下,闲步来到唐风遗址,这里早已矗立着专门为余光中雕刻的诗歌石碑。余光中从容地揭开石碑上的红绸,上面刻的是正是他吟唱了几十年的诗歌《乡愁》,余光中欣喜若狂,禁不住念出声来,当他念到“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  相似文献   

12.
小非 《老人世界》2008,(8):12-14
2008年4月29日凌晨,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8岁。 斯人仙逝,埋骨台湾,但乡情乡谈乡愁依旧。柏杨一生崎岖,经历了五次婚姻,育有二子三女。现年69岁的郭素萍是柏杨的长女,是柏杨与第一任夫人艾绍荷所生。让我们走近郭素,听她讲述一个身为人父的柏杨。  相似文献   

13.
王英 《老人世界》2014,(10):1-1
人人都有家乡,人人也都有乡愁。我从事写作二十多年,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11部,主编图书20部,所写的事儿,所写的人,都没有离开可爱的家乡。爱家乡,写家乡,成为我写作生涯中的永恒。特别是2004年退休后,写家乡名人,写家乡之情更强烈。  相似文献   

14.
儿时的甜蜜     
儿时的世界,亦苦亦甜,五彩缤纷。岁月氤氤,朦胧淡忘了许多。唯那沥去苦涩的甜甜味道,尚存于记忆里,久留在唇齿间,融入味蕾中。不曾散去的,是浓浓的乡愁……  相似文献   

15.
林坚 《城市》2015,(4):74-76
城市是流动的空间,时间是流动的记忆.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舞台.城市和乡村、传统和现代、实物和精神、本土和他乡,这些都是城市记忆和乡愁中相互缠绕的要素.留住城市记忆,记住乡愁,才能让城市有韵味,人们生活有回味,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6.
纳博科夫是一位有着流亡经历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流露出一种思乡情结。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等方法,分析其小说《菲雅尔塔的春天》中的乡愁意蕴。  相似文献   

17.
向鹏程 《伴侣(A版)》2016,(11):16-17
缘起乡愁 一直以来,乡愁始终都是羁旅客们割舍不去的情思.徐河也不例外.以前,在天津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他,总是被公司安排去全国各地到处跑,每一处的奔波,都让他心里忍不住思念起家乡河北泊头的那片土地. 2012年4月,坐在开往济南的高铁上,望着窗外绵延无尽的荒芜田地,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突然从徐河的脑海里跳出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深知,年轻人外出打工,使得大片的土地无人照料,才出现了这样杂草丛生的境况.“或许,我应该做点什么,留住这田地,留住这乡愁.”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故乡是用来怀恋的,都市是用来漂泊的,那么现代乡愁便不复以往游子征人式的苦闷,而是成为排遣孤独茫然的情感寄托,是在现代都市日渐拥挤的空间中自我营造的一个个安放心灵的巢。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三农问题"的愈加凸显和对"乡愁"情怀的愈加关注,近两年乡村规划以及乡村建设成为了行业的热点,但追问下来,物质空间的更新改造终究针对的是现象而非基础。各地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无一不是社会组织在物质空间建造上的投影,而当今传统村落的凋敝不仅与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乡村社会的变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只有以村庄社会组织建设为支撑基础,村落物质空间的更新建造与之相对应,乡村规划和乡村建设才能得以有效和持续地开展,而非为寄托城市人"乡愁情怀"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晓 《老年人》2013,(10):27-27
某天,当我们突然怀念图书馆里沙沙的翻书声,就像怀念乡下那些正在簸箕里吃桑叶的蚕——一定是乡愁来了。怀有这种乡愁的人,就像我这样,喜欢在青灯黄卷里倾听夜风掀开书页的声音。前不久的一天,我所在城市的一位老作家吴老邀我一起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听后我哑然失笑,亲爱的吴老,你就不会用搜索引擎么,把关键字百度一下,互联网的大海里,所有的鱼虾海藻尽在网中了。年近八旬的吴老,早年毕业于北方一所著名大学,身世坎坷,那些年在"牛棚"里他坚持读完了《史记》、《论语》甚至《本草纲目》。吴老可谓学富五车,每当他引经据典跟我们讨论什么的时候,我们这些后辈只有洗耳恭听的分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可敬的吴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