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当今信仰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加强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使其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基于调查数据,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不稳定,信心不足;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不完整;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不到位等方面。在对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根源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主观与社会、家庭、校园、网络等多方面客观的不利因素都是其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不仅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还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与党建工作推进等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着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旨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接班人,这一群体是否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面临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同时也面临教学方式更迭带来的新挑战。各培养单位除了要紧密把握"青马工程"的主旨,创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之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各界亦应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为培养出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将近一个世纪的传播过程中,曾激起无数坚定的共产党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斗争实践。然而今天,长期积累下来的教务主义与社会实践脱节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的界定变得模糊不清.马克思主义信仰竞成了一种无法激发有效行动的形式。一个民族或国家一旦失去统一的价值目标.就会陷入价值相对主义和由此带来的行为非理性主义,从而使民众丧失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凝聚力。因此,明确信仰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十分迫切的.这将对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出现了信仰危机。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开展实践教育,构建网络信仰教育,形成信仰教育环境,重视自我教育,使大学生主流信仰得到回归。最终确立马克思主流信仰。  相似文献   

6.
李卫 《现代交际》2012,(4):205-206
信仰是人类得以存在的精神力量,它关乎人的生命。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关乎大学生个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信仰教育包涵政治信仰教育、道德信仰教育、法律信仰教育、宗教信仰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为主要内容,用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取得其信任。  相似文献   

7.
王右木是四川最早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并将其付诸实践的开拓者。他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创办革命刊物,到领导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信念武装自己、教育他人;从设想成立工农武装,到建立四川的党团组织,他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四川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他身上体现出的改写历史、忠于信仰的先驱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校肩负着培养马克思主义青年的重要使命,需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途径。高校以"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通过物质场源、文化场源、人际场源和个体知觉场源的共同作用,发挥心理场的作用,构建有效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最为基本的精神支柱,它不仅作为一种理论以存在性概念存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世界,而且还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史过程中,是当今社会最为现实的实践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发展和改革中起到积极有效的科学指导性作用,对我国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处在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转型的关键性时期,转型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与现实性问题,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新时期,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捍卫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新时期我国当前全面进行深化改革中最为迫切的现实性任务。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产生的问题原因、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对策研究解决方式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人们对某种思想、主义的信奉和遵循。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的更高层次。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直接影响着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因此,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的时代创造新的信仰。方志敏用一生的赤诚热血点燃了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并借助中国文化、红色文化、马列主义的优秀基因共同汇聚成赣东北儿女的纯真信仰。如何克服传播中显现的面源性、革命性、先进性问题成为方志敏精神传播的现实难题。纵观全局,弘扬方志敏精神必须将政府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拧成一股绳,从文化战略、地方规划和未来信仰三个方面出发,使其成为我们信仰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新文化运动先驱者将马克思主义带入中国,使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是因为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妇女观不同,符合时代变革的潮流,响应妇女群体的呼声。通过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媒介展示其思想的魅力,引发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思考,并在一系列妇女运动、妇女工作等实践中检验了正确性。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早期接受,为当时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以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成为开展妇女解放、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完整理性的理论学说,而且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属于文化意识形态范畴。具有文化性的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文化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本质角度还是文化价值角度,马克思主义信仰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受改革开放后"宗教热"的影响,大学生出现信仰宗教现象,并且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信仰,以及信仰的程度,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才成功,而且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兴亡成败。因此,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显得极其重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相关知识,探寻这种宗教现象的起因,并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特别是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现象,引导他们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信仰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更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整体,政治维度是其最显著的部分。因此,本文以政治维度为着眼点,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认同以及践行状况,从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以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6.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构成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中国的主流信仰和精神动力,激励中国人民走出战争的雾霾,走向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走向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目前,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却在国内遭遇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重塑也势在必行。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原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塑途径这四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7.
李德宁 《现代交际》2012,(12):225+224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科学与否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成败.然而目前来看,尽管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迫在眉睫,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流是积极的、正确的,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且能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及其理想模糊的倾向,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不足,关心国家政治不够.本文围绕大学生理想观念所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的一个重镇。在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正是熊建生教授多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和结晶,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本文在参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结构划分和研究的必要性做了一定的探索,形成此文。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影响着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受到宗教的严重影响,给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不利于有效开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清宗教的本质、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提升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