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超群 《现代妇女》2013,(12):188-18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剩余劳动力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分析西部地区剩余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能促进西部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加速转移。  相似文献   

2.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旭明 《职业时空》2009,5(6):167-168
通过对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具体对策,据此为陕西省和其它中西部省份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出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后,我国农村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大好机遇,迎接挑战,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又是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新时期,新的形势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把人口数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当前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很多制约因素,党和政府要积极为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易斌 《城市观察》2015,(6):151-160
预测城镇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由于我国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故对城镇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预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转移地——昆明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过程和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农村农业劳动力的人均收入与城市制造业、建筑业、交通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劳动力等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的重点行业的人均收入差距,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预测方法,并对昆明市2020年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进行了预测.本文是对城市规划业内既有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通过转移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不仅可以拓展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渠道,缓解贫困地区人地矛盾和生态压力,而且对加快贫困地区城市化进程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有些地区针对承担转移培训的机构并没有实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造成国家用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被滥用,严重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煜玲  张军涛 《城市》2009,(1):17-20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均耕地的日益减少.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国农村有劳动力5亿多.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得到拓展.近年来已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领域的转移。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处于城市边缘.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是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但这些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提升从业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转移,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笔者所在技工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大机械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必然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保障平稳和顺利地实现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缓解了农村经济、社会等矛盾,降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风险,这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保定市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随之增加,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和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将极大的促进我市城镇的经济发展,一旦解决出现偏颇,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村的经济增长和消费水平具有建设性的意义。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一定要走出误区,要从正确的角度出发,形成统一的认识,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于拉大城乡距离的所有问题都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从而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更好的转移,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开发的战略重点已由沿海地区逐步转向广大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传导城市文明的有效载体,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如何加快西部小城镇建设,以期为振兴西部地区提供一个启动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制造业出现了大范围的用工荒问题.而且这种趋势日渐蔓延到中部省会城市,但在中国农村依然存在着上亿的剩余劳动力。最近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农村劳动力市场不完,以及妨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多种因素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若干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年农民工的社会归属与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农业中转移出来,进入城市从事其它产业成为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不断进行着的一个过程。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年龄上的特点是以青年为主,近年来35岁以下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例持续上升。青年农民工的社会归属和行为选择问题具有其特殊性,此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比较不同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以期为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配置做出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城乡收入差距增大,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现象的调查和分析,加强对剩余劳动力的制度研究,维护其基本权益,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人口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建国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处于极度萎缩的状态,并且不算短的时间里(如“10年动乱”)则几乎断绝了一切转移途径。自1978年以来,以9500万农民转向农村非农产业就业为主要标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9.
张军涛  刘建国 《城市》2011,(3):44-48
一、引言 大多数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的发展会导致城市化,经济发展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推动力。经济发展初期,农业部门总是占据主导地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到非农部门,并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主要工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旧体制遗留下的问题以及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使“九五”时期的劳动就业工作面临着比以往更严峻的形势。据劳动部门预测,“九五”时期,我国城乡将有7200万新成长的劳动力需要就业,城镇企业中至少有1500万富余职工需要分流安置;农村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达到1.3亿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规模将达到4000万人,形成了劳动力资源供给的巨大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总量压力。当前,我国人口已达12亿,按劳动力资源约占人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