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秀芳 《职业》2013,(20):178-179
随着现代陶艺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对陶艺的艺术性和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抓住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审美心理和力求创新审美体验,陶艺也在创新着。本文通过对原生态美学思想进行解构重建,提出利用原生态的意念、造型、材质对原生态进行捕捉,阐释原生态设计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小议文人画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中,中国的文人画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中国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书法等多种文化形态所滋养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本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了它的审美本质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整理了中西方有关美学的理论发展历程,实现把审美主体纳入核心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新的方法论,确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思想研究的理论体系。在审美视野下分析新现象、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新形势下学科建设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才是思想政教育美学思想视角研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赵智萍 《现代妇女》2013,(11):258-259
严君平所著《老子指归》中的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关于道和美的观点,在经历了西汉盛世的衰平末年,严君平的这一著作更明显的展示了道家美学的思想。道家关学思想的特点是其理论隐藏于道家哲学之中。这些所隐现的关学思想和审美意识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爱美之心和美育思想。《老子指归》认为美隐藏于道中,以无为追求“道”,在生命中体验“道”,它以道为关的,强调以虚静无为的审美方式体验生命所展现的最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生气之美。  相似文献   

5.
语文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智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活泼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美好的天性,使他们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跟据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美学教法,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一天天成长,使他们逐步具备美的欣赏力,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汉英民族这种审美习惯上的明显差异是历史文化传统使然,在总体上规定并制约着各民族的审美方式和欣赏习惯,因而形成了各自语言上迥然不同的表达风格。反映到各自的景物描写中,即使是对同一景观,往往也会采用不同的审美角度。本文试着从同一景物描写文本的中英文入手,分析中外民族美学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美学中提到的很多重要的审美范畴,对动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离不开美学的滋养与浇灌。百部经典中国动画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人文关怀,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向世界各地,在国际上更是极负盛誉。而如今国产动画面临着日美动漫文化双重冲击的境地,从业人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却得不到政策的扶持关爱,只重数量不谈质量的垃圾作品始终侵犯者人们的审美底线,我国各个年龄的受众群体仍然被日美动漫所吸引。面对这种局面,通过分析近百部经典动画影片的取材、造型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学思想,继而为国产动画的"探索民族风格"的后续发展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之所以会产生差异,并不是因为审美者的眼光、视角不同,而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形成的不同,对整个世界、社会的观点不同,其精神文明也不同,因此在这种不同的文化精神中所产生的音乐美学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围绕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观进行比较,具体阐述其在审美理想、审美方式以及审美过程中的具体不同,旨在更有利的帮助我们全面、客观的认识中西方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自鲍姆嘉通、康德之后,美学一直笼罩在康德的幽灵之下。一直以来都是在其框架之中进行思考的,美学一直是被认为是审美的,是"无功利的",但是审美到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美学意识形态》序言里,伊格尔顿声明要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伦理规范等方面探讨现代欧洲的美学理论是如何为政治霸权服务的,他换个角度对美学进行了分析、解读。通过对伊格尔顿《自由的特殊:审美的兴起》的细读分析美学,认识到美学也是戴着镣铐跳舞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探索了口腔医学生的审美教育,首先详细介绍了审美教育对口腔医学生的重要性,然后说明了口腔医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口腔美学内容,包括口腔材料美学教育、口腔色彩美学教育、颜面美学教育以及牙周病审美治疗,最后,提出了几条提高口腔医学生审美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心怡 《职业时空》2012,(9):142-144
中西方审美意识的差异造成了艺术表现的对象及表现方式的差异,东方绘画重意境,轻技巧;而西方绘画则偏于写实性地再现对象,往往表达重于构思,要透过层层物象才能体味画家深藏的内心世界。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美学思想溯源于各自文化最初的产生及发展。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美学价值观的思想源头,而西方审美心理则是以希腊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为主的美学观念为奠基。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也造成了其在艺术欣赏方面的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2.
音乐它属于一种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它涉及的面非常宽广,因此有很多音乐家们把它称为音乐哲学,在他们认为研究音乐美学就是研究哲学,这是不无道理的。音乐寓于哲学当中,我认为这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因为事物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入的审美也是多种多样化的,对什么是美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因此这就是我们为何要学习音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笔者多年担任技校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多方尝试美育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以下谈谈切身体会和具体作法。一、开设美育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美学知识,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上好美育课,达到应有的效果,我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充分利用班会和每天的读报时间,保证每周有1-2课时的美有授课时间。第二,根据学生实际,编写教学讲义,力争做到深人没出、通俗易懂。整个讲义分为七大专题:“审美过程”、“审美与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与生活”、“审美与爱情”、“人…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必修课,其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审美体验是现代美学范畴,是人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审辩中所达到的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一种极为强烈的人格、心灵的高峰体验。艺术的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又是艺术欣赏、批评和传达的枢纽.同时也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一种超越的融入状态。而无限意味则源自于这种融八状态.以至于在审美主体体内生成一种“回味无穷”的情感。本文将着重以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例谈一谈审美体验时主体形成的这种无限意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设计具有"以和为美""意境之美""重己役物"的造物观等美学思想,西方设计具有科技之上、功能至上的设计美学观,中西方设计观创造了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对后人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钢琴演奏是表达音乐作品中美的品质的一个重要方式。音乐美学促进了钢琴演奏中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以及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钢琴演奏者必须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理论知识学习,增加审美经验,才能更好地将美学思想应用到钢琴演奏当中,促进钢琴演奏美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明式家具因其具有高度艺术美感和独特精神气韵,而被后人视为家具审美典范,这种美感穿越时空,寓意深远,其背后隐藏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哲学美学思想。目前对它进行意匠解析的著作评论也相当之广泛。著名收藏家、鉴赏家王世襄先生在1985年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赏》和1989年的《明式家具研究》著作引起了学术界和收藏界的轰动,此后研究著作也开始层出不穷,其中对于明式家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美学底蕴,及现代价值也有着不少成果,就哲学设计思想上来说,主要分儒家的"中庸之道"和"礼"的观点,道家的"天人合一","普通和谐"、"有用之学"、"返璞归真"等。本文将以一个新的视角出发,以"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入手,通过对明式家具的结构、造型、装饰图案、和材质的分析,揭示出明式家具的含蓄内敛、虚无空灵的深层美学观念,并阐述明式家具设计中美学思想对于现代设计理念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长期以来,关于老子其人,说法不一。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先秦诸子中,《老子》一书在思辨哲学方面做出了很高的历史成就。老子的美学思想也被称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根基,他的辩证主义哲学观念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老子》是一部人生哲学,是构建美学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料,老子的美学体系是建立在他的哲学体系基础之上的。从美学观点的罗列中可以看出老子的美学思想,下面从所选《老子》一书的资料中,分析他对美的认识和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20.
唐君红 《现代妇女》2013,(12):357-357
在上个世纪,王国维自身的美学思想受到了心性论的重要影响,王国维自身运用心性论将中西思想进行沟通的过程也彰显出了心性论的重要价值。本文对“心性论”对王国维关学思想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性”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影响和作用;第二部分论述了王国维对心性论的继承以及将中西方美学运用心性论进行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