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因此,创新教育已刻不容缓!而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要注重情境的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要鼓励尝试,变式求异,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总结评价。让学生体验创新乐趣。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充满创造活力、充满想像,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宗艳敏 《职业》2011,(9):155-155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我教你学”的陈旧模式,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邓荣华 《职业》2013,(12):58-58
课堂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课堂中只有学生作为主体,全员参与,真正成为创新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人,才能创新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数学教学课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空间,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课堂教学应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应对学生对创新题型的恐惧心理,选择题和填空题一般被认为是整张试卷面中难度较小、得分率较高的部分,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强,试题的革新也逐步走向深入和完善,越来越多地突出了对学生的观察的能力、评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探索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综合近几年中考题和近期一些模拟试卷上的经典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有一类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选择题、填空题频繁地出现,其对学生的非常规思维形成挑战,这类题型我们称为“创新新颖题”也称“非常规思维”。 一、正确认识创新新颖题型  相似文献   

5.
卢迎辉 《职业》2011,(6):136-136
课堂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允许进行不同的“解读”,倡导“创读”。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一、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要把“以课本、教师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思想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  相似文献   

6.
段丽 《现代交际》2010,(2):83-83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要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时代呼唤我们敦育要培养新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古今中外伟人们的成功之道,无不是从求异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力争让学生自己独立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求异恩辨、发现创新,并鼓励学生“多嘴多舌”,“异想天开”,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从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探讨“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及构建原则是十分必要的。这对落实能力本位教学思想,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秦凤英 《现代交际》2011,(5):207-207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引发思维“冲突”“发散”“开放”和“拓展”,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活动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日积月累,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1.
李真 《职业》2012,(32):49
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的四方面要素:目标设计、内容设计、策略设计与检测评价设计,这也就是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路路径.课堂教学创新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能、优化教学过程作为其归宿.  相似文献   

12.
王庆岩 《现代交际》2013,(9):152-152
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创新的动力,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不仅要深刻认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大意义,还要探讨分析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进而采取必要的策略和手段,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创设情境,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3.
黄锦文 《职业》2015,(3):94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能力为重点,突出创新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后学生参与制作科技创新产品,可以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乐教好学”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杨雅 《公关世界》2023,(19):123-125
近几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2020年我国教育部提出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挥高校智能支持作用和科研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进而随着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对学生综合素质所提出要求也日渐升高。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因此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创新创业的实践入手,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以“创新创业比赛平台”“校企合作联盟”及“大学生孵化基地”三个载体为依托,打造本校创新创业团队,践行本校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针对高职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路径探索提出建议,借此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思维是一种主动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我们知道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但语言的性质决定了语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成为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那么,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把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与学生自主的“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启发创造想象,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何家理 《职业时空》2009,5(6):123-124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两大目标。高师学生培养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这种倾向是选择教育观的必然产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习方式改革“四项改革”一体化设计,可以培养高师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战场,课堂教学关键是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完成认识上的两次飞跃及有利于创新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路志远 《职业时空》2008,4(6):47-48
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进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现就创新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办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张瑞 《现代妇女》2013,(12):171-171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不妨让这个“错音”多响一会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