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盛明  李红波 《现代交际》2010,(11):125-125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以重创,于此同时,国际市场司空见惯的贸易保护,借此而愈演愈烈,本文重点分析了在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国制造”的现状和挑战,并得出了打破贸易壁垒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2007从内部看,中国各项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用工政策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30年来帽度最深、影响最广的一次调整;从外部看,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美国次级债贷款危机等所引发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明朗,都促使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作为推动这个新阶段健康发展的行政举措,《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特征及管理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但由于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以及社会冲突、贸易摩擦等频繁发生,加之国内政策的调整变化以及企业基础信用管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国外贸企业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出口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经济发展中三驾马车中的出口,长期以来一直饱受贸易保护主义困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反倾销、保障措施和绿色壁垒等新型贸易保护措施在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保护本国利益,而我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点围攻的对象,我国企业在贸易保护中深受其害,未来中外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加将是必然趋势,对此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去深入分析研究其形式特征,找出应对方法,主动适应,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传媒览要     
干扰全球资金流动和破坏世界经济稳定性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美国在财政政策上的鲁莽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性问题,仅因为中国生产了大量的鞋就对其进行指责,这等于用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体系进行攻击。事实上,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给亚洲带来了稳定,正是中国经济的繁荣将日本拖出了经济衰退,增加了世界的财富。按购买力计算,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的1/3得益于中国的拉动,而同期美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只有13%。从历史上看,美国对亚洲经济提出的建议往往都被证明是不成功的。所以,当美国官员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时候,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碚 《科学发展》2009,(12):30-34
全球金融危机深刻反映了实体经济特别是产业经济中所存在的深刻机制缺陷,即反映了各国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成本控制机制和市场渗透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尽管所有的人都在呼吁"创新",但却因创新机制缺陷而看不明创新的方向。危机爆发后,各国在采取超强度的刺激政策和救市措施以遏制经济大幅度下滑势头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的前提下,将进一步实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调整,竭力寻找新的产业核心技术路线创新突破方向和新的产业增长空间,希望形成带动经济强劲增长的新的产业增长引擎,并使本国产业能够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条件下保持相对竞争优势。为了实现经济战略调整,各国尤其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大的发达国家,将进一步反思现行竞争规则及国际贸易规则的有效性和有利性。发展中国家会更倾向于传统意义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规则;发达国家则会更倾向于在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规则中加入各种非传统因素,以抵消日益削弱其传统竞争优势的传统规制对其的不利影响。因此,国际竞争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产业一方面表现出历经30年改革开放而显著增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因而能够在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2009年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即使外向型产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工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持续提高的势头);另一方面,中国产业发展长期存在的深层问题也在危机冲击下更突出地显露出来。因此,经受金融危机冲击之后,中国也将实行重大的发展战略调整,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演变将呈现显著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横扫全球的金融海啸未见消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却日渐抬头。继2月9日法国宣布向雷诺和标致雪铁龙两大汽车公司分别提供30亿欧元的优惠贷款从而引发多方非议之后,美国参议院3月6日又对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进行表决,按照流程,如再经总统奥巴马签字生效,中国禽肉五年内将无法重返美国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在共享60多年自由贸易成果之后,全球经济正面临一场比金融危机更可怕的贸易保护主义逆流。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国首次调低经济发展预期,然而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下滑至8.1%,4月份进出口贸易数据也出现明显下滑,中国经济的下行信号十分明显,虽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强调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内需,改善民生,但是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对外出口面临到金融危机后欧美各国债务危机,内需在国家加强补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弥补出口下滑,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助力,但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政府在投资上也更加谨慎。因此,本文将回顾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美经济刺激计划,通过比较研究来反思政府在市场出现问题时如何选择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极为复杂。金融危机使全球的治理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各国转型发展的压力增大,对市场、资源、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我国逐步进入国际体系的核心部位,机遇增大,但挑战更大。2011年,中国经济可归纳为"五大目标实现"和"三大风险缓解"。2012年,中国宏观金融政策总体上稳中求进。同时,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内外推动因素,对今后1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作出趋势预判。  相似文献   

10.
格林威德(Nigel Grimwade)于2000年出版的新版《国际贸易:贸易、生产和投资的新模式》是一本国际贸易方面的好教材。该书论述了演变中的国际产量和贸易结构、国际贸易和生产的基本理论、产业内贸易与专业化、跨国公司与世界贸易、国际经济互动的新形式、日本与世界经济、新工业化国家的兴起、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服务贸易等专题。由于此书内容丰富,这里只能就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旧问题作一评论。书中提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包  相似文献   

11.
方勇 《科学发展》2014,(4):13-19
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不能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机制模式,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在梳理和分析自身特点和约束条件,并在与发达国家进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一种最适合自身的机制模式。中国金融机构应紧紧跟踪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动向,在海外业务发展过程中力争在新金融领域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因此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本文基于以上这一问题就"中美贸易结构的差异及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脆弱、经济"逆全球化"升温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比较严峻的外部形势。本文针对淄博市开放型经济存在的成本提高、贸易出口两头受阻、外资回流的压力增大、企业"走出去"的门槛大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外贸战略亟需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通过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促进了外贸和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上位于美、德之后的第三大进出口贸易国。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不但对本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长做出了贡献。据WTO最新资料,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居全球首位。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2004年贸易与发展报告》中也认为美中两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引擎。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贸易大国,我国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5.
曾凡 《科学发展》2015,(3):76-84
全球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争端加剧,新一波跨区域贸易安排浪潮正在来临.发达国家主导的BIT、TTP、TTIP、TISA等一系列更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正在加快制定,将对中国建设开放经济新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上海自贸试验区必须密切跟踪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新动向,按照国家总体部署,通过先行试验及时对接,不断完善自贸试验区制度框架,为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陈恭 《科学发展》2010,(4):110-112
2009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并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全球经济整体向好。如何看待世界和中国经济复苏,复苏中是否会出现再次探底,与此相关的政策是否会调整,以及调整的方向与力度将如何等,是国内外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注的重大和热点问题。《经济复苏与战略调整:中国经济分析2009~2010》一书认为,在经济复苏中,加大战略调整力度,不仅是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顺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凸显世界经济发展主题的重要组成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贸易便利化水平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全球竞争力报告(GCR2010)和全球贸易投资便利化报告(GETR2010)中的评估数据,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在政策环境、海关与边境管理环境、物流与基础设施环境、政府和金融环境等四个领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程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并提出提高全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政府将人民币国际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出台了相关政策推进与贸易伙伴国家的货币互换和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贸易中,国际贸易反倾销策略,已经被各国普遍视为保护国内产业的积极措施。我国的对外贸易行业,特别是纺织业,一直都以出口低价产品而受到很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1995年至今.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数量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反倾销对我国的纺织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中国纺织企业遭受严重损失;但随着近年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转变国际贸易地位观念,争取国际市场主动权;转变发展方向,开拓国内市场;适度实行自我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20.
陈靓  谈茜 《科学发展》2021,(6):41-47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的签署,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区域贸易投资环境,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价值链的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增长活力.作为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起点,RCEP协定在市场准入、规则协调等方面都展现出诸多新特点.研究发现,落实RCEP协定对上海经济发展短期内不会形成重大负面影响,长期来看则具有稳定器、引导器、推进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