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玲 《现代妇女》2014,(9):160-160
近些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案件终审后当事人申诉、申请再审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案件经过了多次申诉、再审,当事人仍在寻求救济的渠道,"终审不终"的现象屡见不鲜。二审终审制度正在被申诉、再审、抗诉、审判监督以及其他种种复查程序冲击、侵蚀和瓦解,司法的终局性和既判力荡然无存。这一方面有部分当事人缠诉的因素在其中,但另一方面,不能否认,一项制度被破坏最根本的还在于其内在因素。我意图通过这一现象,探寻形成如此局面的深层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慎重论证,提出在制度设置上重新构建终审制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所谓涉法信访,是指那些应被司法机关受理,或者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中,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出的申诉和控告未能如愿,转而向行政机关投诉反映问题,或者寻求法律程序之外的解决途径。改革的过程中,农村社会的许多深层次矛盾以各种方式逐渐显露出来,农民的涉法信访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杨亚南 《现代妇女》2014,(7):131-132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克服了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弊端,它的建立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我国司法制度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证据失权制度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和有效的防止证据突袭,从而更好的保障司法公正。但作为一个新生制度,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依然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完善。本文结合国外民事诉讼法律规范关于证据失权制度的规定以及通过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分析,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4.
当前,涉法涉诉上访尤其是上访老户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司法机关工作的一个难点,这当中既有少部分上访人本身的一些无理缠访,但更多的原因在于信访部门处理来访问题不够透明公开,影响上访人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很多时候反映的问题虽得到处理,但群众仍然不满意,重复上访、无限申诉、集体访、越级访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设计建立解决涉法涉诉上访问题的司法听证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指检察机关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或者具有法定情形的调解书,不采用抗诉方式,而是向同级原审法院提出纠正建议要求其自行启动再审程序进行重新审理的一种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知晓案件相关情况的当事人在询问过程中有如实作证的义务。但是,如果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那么其就会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选择作证则会受到内心的煎熬,如果选择不作证则会承担违反法定义务带来的不利后果。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对近亲属拒证权的研究及立法设置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该制度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制度的体系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仍需通过在明确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使近亲属拒证权制度在我国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姚心红 《现代妇女》2014,(7):151-151
劳动报酬权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社会活动的最低限度生活需求的一项基本生存权,是社会权的范畴。解决工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宣导尊重劳动者的生存发展权的理念和精神;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来约束用人单位的行为,工资法律制度的正义性目前在我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建立完善的工资法律制度,保证这一制度的正义性,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娜 《现代妇女》2013,(12):58-58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的规定过于概括,造成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新证据的界定有不同声音。在实务界,法官到底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界定民事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浅析了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所引起的消极影响、民事再审程序中新证据界定的原因与意义,并对界定民事新证据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对儿童社会福利的处置多数是事后补救为主、预防为辅,随着社会发展,这种补缺型的社会福利转变为预防和事后补救相结合的适度普惠型制度势在必行。据了解,目前儿童福利条例草案已起草完成,但这还远远不够。当儿童的生存权,包括生命安全权和生活保障权受到威胁时,谁来发现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是当前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事执行当事人在司法实务中经常会出现变化的情况,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事执行的效率,这就需要针对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化的程序构建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民事执行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化的范畴、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化程序的启动、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化事项的核验以及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化的事后救济等,希望能够为民事执行的效率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若有不平事进我律师楼什么是“听证”和当事人的“听证权”?以往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根据违法的事实和有关规定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据说我国法律的新规定,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可以举行“听证”。我不明白“听证”是怎么一回事?受行政处罚的当事人对...  相似文献   

12.
统计显示,在所有的交通事故纠纷中,有一半以上的受害当事人为老年人,此类纠纷已成为涉老纠纷的新焦点。老年人遭遇车祸,往往遇到肇事者不负责任、伤残鉴定困难、误工费讨要无门、保险公司层层克扣,以及漫长的康复期和各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的产生对于公司而言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实施以来,在实务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概念与程序性问题。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我国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有关股权转让的各种问题。本文围绕《公司法》第七十二条,从法律实践方面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进行探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阐述笔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相关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制度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人民调解制度源于我国“和为贵”、“无讼”的传统法律文化,在预防及解决民间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西方各国誉为纠纷解决的“东方经验”.  相似文献   

15.
默多克新闻集团丑闻、红十字会信任危机、达芬奇家居涉假事件……无论是公共机构还是商业企业,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所引发的危机让当事人“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知识产权诉前禁令仅在我国的《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得到确立。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我国法律关于知识产权诉前禁令的空白,但是这些规定都太过于简单。缺乏统一的规则,难免给司法适用带来迷茫。在实体立法上没有很好的确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在司法措施上不能充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当事人的复议权,以及启动后的复议程序的相关内容等等诸如此类的能为当事人提供再一次陈述自己要求的机会的权利及程序都存在弊端瑕疵。在了解了各种弊端及问题后,试探讨下如何从立法上,程序上以及司法措施上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诉前禁令,提出更好的适用诉前禁令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年初,老龄化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就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2014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对老龄问题和老龄事业的发展依然给予了极大关注,涉老建议和提案的数量稳步增加,涉老内容的牵涉面更广,要求解决的问题也更加细化。  相似文献   

18.
当下侵犯形象权的案例屡见不鲜,许多当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社会对此问题也投入了较多关注,国外已经有许多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形象权,但中国目前无法可依,因此,研究与讨论形象权的问题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对形象权的内容、构成要件、法律保护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以期提供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违约金的性质问题,本文认同折衷说的观点,即以补偿性为原则,以惩罚性为例外,同时也认为当事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违约金进行调整的权利为形成权.文章中指出了我国目前违约金调整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最后明确法律并不是没有对其他违约行为做出规定,而是应依照“合同自由”原则来确定.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良心建议权的界定一直存在求刑权、公诉权、监督权之争,更是对量刑建议权的合理性存在争议.司法实践中,量刑建议权制度的实施也存在些许问题,需要通过构建良好的运作机制予以解决,分别从适用范围、行使阶段、行使方式、量刑幅度、量刑建议权的效力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来促进量刑建议权的合理、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