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汽车制造业作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面对汽车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县域制造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也迫在眉睫。以T县大车配行业为例,分析了该县域的汽车行业发展规模,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就县域制造企业的升级之路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
未然 《公关世界》2008,(4):31-32
令人振奋的2008年已经到来,在国人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怦然心动的时候,如果让我们回首2007年的企业危机公关事件,完全可以用“数量空前”、“形式各异”、“影响深远”等词语来概括。在2007年,从IT,手机等新兴行业到汽车、食品。服饰等传统行业,从奔驰、西门子、戴尔、宝洁等众多全球行业领导品牌到恒基伟业、五谷道场等诸多国内非主流企业,均经历了危机公关的“浩劫”;  相似文献   

3.
《职业》2012,(26):5
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技术更新迅速 业内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汽车维修行业潜在市场巨大,有良 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汽车车身维修的新技术、新工艺被不断应用于工作中.在钣金方面,现代汽车车身除满足强度和使用寿命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性能、外观、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需要.自石油危机爆发以来,作为轻量化材料的高强度钢板、表面处理钢板的使用量逐年上升,有色金属材料使用有所增加,其中,铝的增加明显.非金属材料的使用量也在逐步增长,近年来开发的高性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不仅替代了普通塑料,而且品种繁多,在汽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车辆设计和生产工艺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强音 《职业》2016,(33):15-16
日前,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21.7%,2016年机器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第一季度工业机器人产生销售量已同比增长19.9%.  相似文献   

5.
金融海啸从华尔街引爆,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显现,全球经济开始衰退,从欧美到亚洲,从金融、房地行业到汽车制造、饮食服务、互联网等其他行业,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的经济层面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市场亦不能独善其身,从珠三角到长三角,许多企业陆续死亡。企业纷纷节省开支,精细运作,寻求自保。全球失业率攀升,裁员热潮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与技术发展中国正走向繁荣,尽管2003年第二季度的非典对经济增长造成了巨大的暂时性影响,但该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仍达到了9.1%。中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变化程度非常惊人,尤其在电子制造行业方面。中国已经在2001年成为全球电子公司生产和安装生产活动的新选择地。在经历了投资繁荣之  相似文献   

7.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立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本文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并得出结论: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将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对此,本文对我国日后如何防范和应对经济危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詹轩 《公关世界》2008,(11):62-62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在欧美国家经济降温冲击企业出口、银根紧缩及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一次前所未有的企业裁员浪潮已经波及到国内的地产、汽车、金融、证券、印刷、电力、石化等众多行业,一时间各行各业人心惶惶,企业内部人人自危。  相似文献   

9.
肖文平 《职业》2011,(6):120-122
一、引言“十一五”期间,我国家电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在全球出口市场中保持60%左右份额,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小家电生产基地。2008年小家电产品出口额达138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52%,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480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433亿元,从业人员一千余万人。2009年家电业销售收入达百亿元以上的有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科龙、格兰仕5家,其中顺德家电企业有3家。中国小家电家电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国主要的工业产业之一,而顺德作为“家电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公关世界》2008,(2):60-61
岁末年初,如果让我们回顾2007年中国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的话,就不难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在刚刚过去的2007g,更多的企业经历了危机公关之痛。从手机、汽车、IT到食品、服饰、超市等行业,众多企业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公关危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诸多危机公关案例事件中筛选十大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1.
韩涛 《职业》2003,(2):16-17
从2001年开始,中国步入家庭轿车时代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深圳等城市,家庭轿车拥有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2002年汽车市场呈“井喷”态势,当年全国汽车销售超过了320万辆,其中轿车销售超过了110万辆,分别较2001年增长了35%和4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有望在未来1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即年销量达到17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中国已经有条件成为一个最具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作为共和国的首都,北京现已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巨大的消费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力量,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汽车制造这一高附加值的产业,真正服务于首都经济建设,造福于全国人民,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为此,记者专程拜访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面对记者的提问,徐先生解释了———  相似文献   

12.
快速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蕴涵广阔商机。据权威专家测算,全国1.69亿老年人口可撬动1万亿元规模养老产业,但由于目前产品种类少、服务层次低等“软肋”,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亟待激活。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13.
朱景丽  潘景霞 《职业》2011,(26):125-125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打击。受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压力陡增。全球性金融危机还未消除,各大高校扩招政策又相继出台。因此,技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的现象,有关人士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技工荒”“高级技工荒”。  相似文献   

14.
重型机械制造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国家把建设重型机械制造业作为我国重工业的基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重型机械制造业已形成了自己的产品、技术体系和企业群体。为我国的钢铁、电力、汽车、矿石、石化、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制造了大量成套的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15.
陈桂福 《职业》2016,(6):20-22
机器人、数字化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业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系统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为此,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指引方向.因此,本文提出,快速发展当代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6.
孙可娜 《城市》2008,(12):41-45
2008年9月,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迅速向世界各国蔓延。全球经济气候骤然降温,经济周期瞬间见顶回落。旷日持久的金融海啸,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刻思考:不期而遇、袭扰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将给世界带来哪些警示?面对危机,中国如何保持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建立反周期的政策设计?滨海新区,如何在危机中担当起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席卷全球,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如今国际化程度高的行业纷纷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国际航运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年逾七旬的钱永昌思维敏捷。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航运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日益加深、蔓延,两岸三地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如何携手面对和渡过这次危机,是摆在两岸面前实质而严峻的课题。为加强两岸业界沟通,切实推进两岸产业与金融合作,探讨深化合作、共渡危机的可行之道,近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与民革上海市委共同主办、《社会观察》杂志社与中华金融人员暨投资人协会承办的“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两岸投资与合作论坛”在上海社科院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网络汽车     
随着网络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和汽车一体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人们可望在今后几年内买到一种具有全球通信能力的“网络”汽车。  相似文献   

20.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与挑战之后,当前全球经济开始出现积极向好的局面,进入后危机时代。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外部冲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政策。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土资源市场建设,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土资源管理积极配合国家出台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共同抵御金融危机冲击波的干扰,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