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长波 《职业时空》2008,4(10):190-190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供了一个对于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研究视角。分析认为,大学体育教育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个体需要所产生的动力的影响,因此大学体育教育应该以学生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体育教育目标,不断改进和调整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用科学的体育观引导学生的体育需要,使得学生形成正确、适宜的体育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自觉地、长期地维持这种良好的体育锻炼与学习行为,进而达到终身锻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谭朝春  于敬广 《现代交际》2010,(10):163-164
为了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以普通学校体育的教学措施为参照系,结合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措施:确定特殊教育的对象;体育教学的教育诊断;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与教法;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迅速发展,教育部2003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有重大突破,提出体育教学从认知、技能、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合作和交往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多元教学目标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手段和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担负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职能,如何发挥高校体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教育方法,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但是,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运动技术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黄元龙 《职业时空》2008,4(9):58-58
高师专科是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新型办学模式,是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高师专科的学制虽增加了,但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学生素质、生源、就业等方面均受到严峻的考验,新课程的实施,更对高师专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就体育学科而言,鉴于高师专科办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改革应借鉴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体现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发展观与考核观。考核作为检验教学的重要手段,应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因此,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体育成绩改革更具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高梦锦 《现代妇女》2014,(12):362-364
21世纪的学校教育,应当是以人文本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对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个性化需求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体育教学个性化与学生需求的关系,揭示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潜在关系,探索教学个性化的内涵,为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郭洁  胡娟娟 《现代妇女》2013,(10):248-249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龙头.20世纪70年代以来,后现代课程观的出现,引发了新的教育观点和理念.这种新的理论对于丰富体育课程价值、促进师生合作与交流、重视学生差异与多元化评价及优化教学过程等都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红 《职业》2007,(33):30
一、为什么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教学一直是我国体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体育课程的基本途径.由于体育课程改革质量和效果.最终都要通过体育教学体现出来,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便成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现行的技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但由于它只是体现了中技生的教学内容与要求,高技生的教学内容则没有明确的要求,这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怎样进行体育教学和合理安排运动量,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自觉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是体育教师必须要弄清楚的重要问题,否则,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便无法通过体育教学来贯彻.基于此,本文试图以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做一个初步分层,为新课程标准下中技和高技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8.
李燕文 《职业》2013,(29):62-63
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更趋于平衡。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再被理解为单一的身体锻炼,而是更倾向于训练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重要的课题。良好心理品质的构建是可以依靠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来完成的。自信心的建立、坚强意志的培养、承受挫折能力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良好团队精神的形成等,都离不开体育教学。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9.
刘红 《职业》2007,(27)
一、为什么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一直是我国体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体育课程的基本途径。由于体育课程改革质量和效果,最终都要通过体育教学体现出来,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便成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与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是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学校体育在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中其有重要的作用,体育的教学,应以培养终身体育观为指导的思想,注重引导学生对从事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自觉炼体的习惯,为养成终身体育观打好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这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责。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也就是将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2.
彭玲群  王强 《职业时空》2009,5(6):97-98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因此,如何使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是摆在广大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针对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设想,以引起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钽 《现代交际》2010,(1):69-69
本文研究和分析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改革思路,面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诸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求建立更为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建构主义的影响,很多学者对建构主义运用在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态度褒贬不一,建构主义教学观是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产物,将建构主义教学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也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本文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避其弊而取其利,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整体功能,是当前高校体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分析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并找出相应的策略,使大学生在接受高校体育教学后,不但能巩固和提高中小学阶段体育成果,还可进一步培养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地影响。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国民的体育素质,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体育课程在整个教训活动中所占有的比例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随着学校和教师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积极地进行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是现阶段体育教学的首要工作。本文主要就竞技体育教学与模式在体育足球选修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期,我国教育部决定将体育课程设成"主科",体育成绩或成升学加分项,体育教学备受关注和重视。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拓展和深化,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创新教育理念的目标及对大学体育教学的要求,提出了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推动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丰富和创新现代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对体育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在改革与发展现状分析中呈现些许问题。推进体育课程改革需继承教育改革的外部价值即为政治、经济发展服务;并强调教育改革的内部价值即人的全面发展。从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运用教师运动技能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需要去思考体育教学工作,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训练体育技能以及增强身体素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终身体育观以及美育教育等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加强素质教育、鼓励地方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即校本课程开发。本文以此为视角,论述了我国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