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巍巍嫂子松     
巍然屹立在风雪之中的不仅仅是那棵“嫂子松’”,它更是一种情怀和信念的延伸……那一年,我从军校毕业被分到边防站当悄长。报到那天,与我交接的老哨长给我介绍了哨所的情况。我第一个认识的,是山顶的一棵松树,老哨长说,她叫“嫂子松”。我虽不懂木质,但“嫂子松”这个名称还是第一次听说。后来听战士们说起,才知道关于“嫂子松”的故事。15年前,当时的哨长在一次排雷时,被突然爆炸的地雷炸断了左臂。上级在没确定他转业之前,他当小学教师的妻子领着不足两岁的孩子来到部队,以方便照顾哨长。于是,边防哨里又多了两口人。嫂子的…  相似文献   

2.
胖妻     
我和妻子结婚30多年,可说是平平淡淡,没有多大坎坷,也没有多少磕碰。妻子很胖,她说她小时候是胖孩子,出嫁前人们叫她胖姑娘,结婚后大家叫她胖嫂子,现在年轻人叫她胖大娘。妻子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三个哈哈一句话,见人还没说话就笑开了。她谈吐风趣,说得人家乐呵呵的,是单位里有名的“喜乐神儿”。人们见她老是笑容满面,都爱跟她接触,就是一两岁的小孩都愿意和她在一起玩。单位里的人说,哪里有笑声,哪里就有胖嫂子在。他们还说,只要听不到胖嫂子的笑声,她准是病了。妻子心地善良,对人真诚友好。她不仅热情、大方、开朗,…  相似文献   

3.
人是世上最善变的动物,而其中最最善变的当数我的嫂子。前一年她还是我的同学,且是无话不谈的好友。高考结束,我和她纷纷败走麦城,卷铺盖回家。她家里有个尖酸刻薄的嫂子,经常拿酸言冷语刺激她,她惆怅郁闷,于是经常来我们家,寻求心灵上的放松。  相似文献   

4.
贾易 《当代老年》2008,(4):18-18
与老伴结婚一晃都四十多年了,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我们现在都成了进七十的人了。 有一天在街上碰到一位老友,于是闲聊起来。老友说:“老贾呀,你可真有福气,家里家外的都不用你操心,老嫂子真是一个难得的贤内助呀,你可要经常买些她爱吃的东西犒劳一下她呀……”老友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是呀,老伴为我、为这个家辛苦了这么多年,我也是该经常向她表示一下了,但买点什么呢?我这个人比较粗心,居然不知道她爱吃什么。  相似文献   

5.
老人在往可乐瓶做成的水烟筒上装着烟丝,装好后,她抬起头,望着我说:“问吧,孩子。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个慰安妇。”坐在老人的面前,很久很久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对老人开口。如果有可能,我愿永远不向她提问,不问60多年前在她身上发生过的那些往事。老人将嘴抵在水烟筒上,她深吸了一口,接着又叹息般地呼出刚刚吸进嘴里的烟,开始讲起当年自己被日军强掠进慰安所的悲惨经历。1942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未满15岁的陈亚扁正在家中的堂屋里织着桶裙,嫂子和姐姐则在一旁舂米。突然,几个端着枪的日本兵闯进屋来。姑嫂3人吓得呆在那,不知如何是好。“日本兵叽哩咕噜的一阵乱嚷,眼睛在我们3人的身上扫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停留在我的身上。他们把姐姐和嫂子赶出了家门,然后用匕首割断了我身上系着的连着  相似文献   

6.
范丽娜 《老年世界》2008,(24):14-15
两位头发花白、年龄相仿的老人相互搀扶着走进浴池,从交费到换拖鞋,都是高个子老人一手包办,她还不时提醒另一位老人小心滑倒。浴池老板好奇她们的关系,两位老人相视一笑,高个老人答道:“她是我嫂子。”顾客、搓澡工听了都啧啧赞叹:“瞧这对姑嫂,相处得多融洽啊!”  相似文献   

7.
嫂子退休后,做了专职的婆婆和奶奶,尤其是她当奶奶的那份热情,用时尚的话说叫“孙奴”。  相似文献   

8.
面对梅的背叛,面对山本健的执著,我认输,我退出王原曾是家乡人的骄傲,是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学习的榜样。他读完大学后马不停蹄地考上了研究生,然后去德国留学。回国后不久,王原结婚。新娘子梅相貌平平得几近于丑陋。但正原一点也不在意,因为他心目中的梅,是一个有分量的女子。几年后,我大学毕业成了一家刊物的编辑,在很偶然的情况下遇到了王原,见他形只影单一个人,便问:“嫂子呢?”王原轻轻一笑,调侃一般地回答道:“你嫂子搞起了跨国爱情交易,在这个股市上我遇上了熊市,被套牢后血本无归。她老人家现在已成为外国贵妇了。…  相似文献   

9.
嫂娘     
烟雨  刷刷 《现代妇女》2005,(12):26-27
两年不见,嫂子瘦了,皱纹也深了。站在田埂上,我的泪不知不觉流了出来,“嫂子”两个字含在嘴里,却怎么也喊不出来。  相似文献   

10.
李霄凌 《老年人》2005,(1):32-32
我 老妈 ,75岁 ,平 生 最喜欢 给 别 人 的 婚 姻 大 事 牵 线 搭桥,算起来当了50多年的“红娘”,至今乐此不疲。 别以为我老妈是当媒婆的“专业户”,她15岁参加八路军,是一位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革命”。解放后,她上了大学,在一个设计院工作,再后来还担任了这个设计院的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猜测中,时下的名人似乎都很有钱,过着高消费的生活。其实情况并不完全如此,请看——王昆:我现在还是属于工薪阶层王昆可以说是个大名人,然而当记者采访她时,却毫无人们常见的那种“款爷”派头。记者提出“消费”问题时她竟念起了“穷经”——“我现在还是属于工薪阶层,偶然有一点收入,比如说当个评委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丁丁  张颍 《老年人》2005,(1):30-31
提 起 著 名 电 影 演 员 王 馥荔,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她在《咱们的 牛 百 岁》 中 扮 演的 菊 花 、《日 出》中扮 演 的 翠喜 ,以 及 那一个又一个的嫂子形象。她扮演嫂子的角色,得心应手,炉火纯青,好像天生就是这块料,因而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嫂”。 王 馥 荔 原 籍 天 津 ,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天,我和老婆去嫂子家做客,发现嫂子郁郁寡欢,我问她怎么了,她拿出体检报告,指着超声报告和我说:"你看,子宫肌瘤。"我一看,"哦,是这么回事,可这也没什么啊。子宫肌瘤是良性的,不会恶变,注意观察和调整饮食就行了。"她接着说:"医生也这么说。可医生还说,不能再吃大豆和豆腐、豆浆。""这就不对了,为啥不能吃大豆和豆腐、豆浆?"我不解地问。她说:"医生说了,因为这些东西有植物雌激素,可以刺激子宫肌瘤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哪天起,飞机上天带起“黑匣子”来,以记录飞行的有关数据。据说最近有人提出把“黑匣子”装在小汽车上,以防不测。大概因为有“吃亏”的教训,人总复对事情作好两手准备,为一旦出现“万一”留下退路。人与物如此,不失为明智,人与人寻皆如此。却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去年夏天,女友说要去打工,我尽了最大努力也不能改变地要去远行的梦想,只好默认。朋友知情后好心劝我要准备“黑匣子”.做两手准备。当心她甩你而去,岂不误了“青春?”我淡然一笑:多谢!面对情感,我想我应经得起变化的考验,不必圆滑若此。虽与女友相交不长…  相似文献   

15.
去同事严嫣家玩,她正“噼里啪啦”数落她先生.她先生李哥笑眯眯听着,似乎很享受.说起来李哥也是有身份的人,职位与薪水都在严嫣之上,我们没想到,他竟然能如此欣然地接受她的唠叨.因为即便是公司里严嫣的下属,对于她的数落也会顶嘴,甚至受不了而辞职.听了我们的疑惑,李哥笑:“娶了她,她又不要我养,那我养她的一个缺点也算是爱的表达吧.”养缺点?我们面面相觑,然后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6.
周子涵  沐雨 《职业》2008,(3):4-6
她的桂冠如此美丽,以至于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她-中国首位“世界小姐”。国外媒体评论说“刘翔让世界知道了中国人的速度;姚明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高度;张梓琳让世界欣赏到了中国人的美丽!”  相似文献   

17.
珍视生命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有一次我在英国参加一次会议,与会者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访问。同时,他们采访一位濒死的妇女,她过去从来没有想过,死亡竟然是如此真实,所以恐惧不已。现在她知道了,她只想对在世的人谘一句话:“认真看待生命和死亡”。  相似文献   

18.
蜜糖婆媳     
佚名 《老年世界》2010,(24):10-11
年夜饭后,妈妈拉住嫂子说有事,却吩咐我和哥哥去收拾那堆小山似的杯盘碗盏。我们好不容易拾掇清爽,人家婆媳已坐在阳台摇椅上品茶了。我大叫道:“这不公平,专门欺负我们这些没婆婆疼的人!”一家人都笑了起来。哥哥打趣说:“你眼馋也没用,她们是天赐的婆媳缘。”妈妈叹息道:“缘分不是天赐的,是自己修来的。”  相似文献   

19.
<正>周日下午,琦缘躺在床上半睡半醒,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她努力爬起来,脚一沾地,眼前金星直冒。挪到门口,原来是妈妈和嫂子来了。两人看见琦缘后大吃一惊,嫂子一边打量她一边问道:"小妹你怎么了?脸色这么不好,是不是病了?"妈妈看着琦缘憔悴的面容,赶紧把女儿扶到沙发上坐下,心疼地说:"缘缘.咱们马上去医院吧?"琦缘虚弱地摆了摆手道:"你们别担心。我正在减肥呢,三天只吃了几个苹果。我没病,这是饿的。"妈妈恨恨地道:"这孩子是不是疯了?有这么减  相似文献   

20.
<正>她和父亲的那点儿暧昧记忆里,我6岁起就和她住在一个大院。她是一个精致的女人,不太漂亮,但是很会打扮,举手投足间都很有味道。小时候,妈妈和其他阿姨都穿着黑色或者深蓝的衣服,只有她,经常穿一条大红的裙子,鲜亮得让人移不开眼睛。她的丈夫在部队,一年才回来一两次。她和我父亲是初中同学,两家是世交。她管父亲叫"哥",管母亲叫"嫂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