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诸葛亮是典型的二重形象人物,而二重形象的心理学意义在于元形象是如何被演化塑造成为艺术形象的.通过对诸葛亮个案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完美艺术形象塑造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影<2012>的上映,关于华人形象的问题再一次成为焦点,影片中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与解放军的正面形象无疑改变了以往其他好莱坞影片中的华人形象.这种改变也引发了国人的思考,幕后的推手到底是谁?华人形象的正面化是为了谁?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首先简单地回顾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其次在历史的延续与变革中分析其原因,最后分析其旨向.  相似文献   

3.
媒介女性形象刻板印象之成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女性在媒介信息中占据着可观的空间,然而媒介中女性的形象与角色是单一的、刻板化的,仍然处于被异化的状态.其成因在于:女性在历史语境中的"他者"地位是媒介女性形象刻板印象化的始作俑者;文化工业链条下的传媒运作机制日益商业化则直接导致女性形象的物化、欲望化和消遣化:女性的边缘地位和她们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的"失语"巩固了刻板印象的生成并在媒体中的大量存在;媒介通过谴责或浅薄化造成了女性形象的"象征性地歼灭".基于此,媒介传播者在进行反思的同时,女性也应对自身存在着的"盲从意识"和"自贱意识"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4.
中等强国的概念从历史上看曾有过两重含义:一是指这类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在世界上处于中间地位;二是指这类国家在国际冲突中处于中间、"中立"或缓冲的地位.在十九世纪,随着欧洲政治条件的变化,上述两重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秦本纪》在记述秦穆公之亡时对《左传》中《黄鸟》相关叙事文本的载录,一方面展示了秦穆公的"杀贤"之行,使其与前文近乎完美的形象形成极大反差;另一方面其中"秦不能复东征"的预言也与后文秦国最终"东征"成功的历史事实不符.这两重文本的矛盾并非是司马迁在叙事中的困境与失误,而是寄寓着太史公深刻的"过秦"思想,是其历史逻辑、著史考量与宏阔历史视野的综合展现.秦穆公贤明厚德,死后却留下"以人为殉"的污名,一生尽力伐晋,却屡屡受挫.司马迁以一国之事系于一人之身,暗示了秦文化的残暴与落后造就了秦穆公的悲剧,也为秦国最终二世而亡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马红霞  高曼华 《社科纵横》2008,23(6):125-126
形象资本这一词语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当今社会它已成为社会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公共关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内理论分析的重要视角.对于其概念也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而凸显出来.随着市场竞争要素的多元化.形象资本作为一种新型资本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要揭示形象资本与社会学中的"社会资本"的关联,从而在社会学领域对其给予崭新的含义界定.  相似文献   

7.
武松形象是<水浒传>人物研究当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这一形象自问世以来,论者对其看法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综合这些看法,大致可归结为两种:一是传奇式英雄,"天人"的形象;二是恩仇意识强烈,个人复仇典型.这两种带有过高赞誉和过低贬抑色彩的见解,显然是读者难以接受的.既然作为一个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形象,那么对于该形象给予大体公允的评价就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重视个体价值,讨回公道的价值观,是武松形象特征的集中体现.但是,武松讨回公道的途径为什么要强调个体作用,采用个人奋斗的方式?带着这一问题评价武松形象,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武松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70年代始,来自中国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破产农民和无业居民大量移居俄国的东部地区乃至欧俄核心地带,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了俄国境内广泛分布、人数庞大、从业各异的华工群体,成为近现代史上跨国界、跨文化的历史现象.从这一群体中产生了最早的俄语翻译家、互市商人和革命家,诞生了第一个华人团体--中国旅俄联合会和旅俄华工联合会.在十月革命中,先进华工英勇地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之中.旅俄华工以自己的坚强、勤劳、聪慧和正义赢得了俄国人民的尊敬和苏维埃政权的信任,一举改变了俄国数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扭曲的中国形象.这一特殊群体以及生存和活动方式,不仅促进了中俄两大民族的相互认识、两大文化的碰撞交流,而且促进了现代中国形象在俄国(苏联)的形成,即超越了俄国(苏联)人乃至欧洲人传统的历史一文化视野之下的负面中国形象.初步形成了现代中国的正面的政治一革命形象.  相似文献   

9.
导演挖掘"形象种子"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戏的思想内容、戏剧冲突、演出形象加深理解和感受,进行升华的过程,是思想与形象统一的过程。导演挖掘演出的"形象种子",是未来演出的形象化的思想立意,是概括思想立意的象征性形象。通过它可暗示出布景视觉形象的寓意,启发演员表演的自我感觉。所以说,排演一部戏之前,形象种子的挖掘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就导演挖掘形象种子的重要性、导演挖掘形象种子的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总结出挖掘形象种子的方法或者一些规律,让导演在以后的排演中寻找挖掘种子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0.
乡村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生态空间,至少在文学史上,乡村同时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 "新时期文学"给人们打造了一个结束过去、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崭新中国形象.而这时期小说中的乡土中国既带有新时期文学的总体特色,同时也有它独属于自己的独特面貌、内涵和形式,既不同于1950-1970年代同类题材作品那样高度意识形态化和整齐划一,也区别于1990年代以后同一领域的那种六神无主、难以命名.它所塑造的中国形象既乐观向上朝气蓬勃,又免不了带有缅怀历史时的沉痛忧伤和展望未来时的慌乱与迷惘,这正是置身全球化、现代化语境里的80年代中国的独特历史神态.  相似文献   

11.
作家文化形象不是真实作者展示出来的个人形象,也不是存在于作品之中的隐含作者的形象,它是由作家、读者、批评家共同建构的作家的公众形象.本文从批评的角度,论述了作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及其机制.毫无疑问,作家文化形象的建构是以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为基础的,但批评家自我的融入和批评家所属文化的"社会集体想象",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而作家文化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他者形象.要使作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具有公正性,批评应走向开放的多元主体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唐人小说以相当的篇幅塑造了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帝王形象,其中隋炀帝、唐太宗和唐玄宗三者最为典型,各有其代表性.隋炀帝是纵欲亡国之君,唐太宗为英明创业之主,唐玄宗则前后期各居其半.三人的共性特征是皆绝顶聪明,其成为明君与昏君的关键就在于;在理智和欲望的冲突、碰撞中,何者取得主导地位.唐代士人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情节、传神的细节等小说艺术强化之,寄寓了企盼"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再现于当代的文化心理.唐人小说中的一系列帝王形象典型.蕴涵着丰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具有超时空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儒学有没有基本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如果有,那它们是什么?这是儒学成为一门学科及其现代化的最基础性的问题.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做个初步的梳理,以期抛砖引玉.本文认为:全部的儒学尤其是宋明儒学,是建立在"天道之诚"和"性情之真"这两个基本观念之上,以"里面出来"和"外面入去"两种基本方法,围绕"心"与"理"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凡是主张"心"与"理"一,是一件东西的,都坚持和发展了"里面出来"的学问方法;而主张"心"与"理"二,是两件东西的,都坚持和发展了"外面入去"的学问方法.儒学的历史,就是这两种立场、两种方法相互对立、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冉耀斌 《社科纵横》2003,18(1):60-61
自从《三国志通俗演义》流传以来 ,人们对魏延的形象一直持否定态度 ,但是历史上的魏延并不是一个不忠不义的人 ,而是一位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大将 ,曾为蜀国立过汗马功劳。作者在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有意抬高诸葛亮 ,贬低魏延 ,可罗贯中又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在创作时力求人物形象符合历史和艺术真实 ,所以在塑造魏延形象时 ,内心也矛盾重重 ,塑造的魏延形象也并不统一、完整 ,以致在写诸葛亮时也左右为难 ,欲益反损。本文就魏延形象的塑造来考察作者的思想矛盾 ,给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广东文化形象既有历史积淀的一面,又具有不断演进的特征.自古以来,岭南文化的传统以及广东对外开放的悠久历史,客观上锻造了广东创新求变的文化形象.在当代,全球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更促使广东文化形象在敢闯敢试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在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当代广东文化形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  相似文献   

16.
<明太宗实录>是以朱棣为传主的帝王专史,为了突出朱棣这个主角,该实录将他的对手建文皇帝塑造成反派配角,对其形象进行了有意的弱化、矮化和丑化,将建文帝描写和塑造成僭伪者和昏君的形象,经常受到朱棣感召的被动形象,以及听任"奸臣"摆布的庸君形象.对建文帝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实录修纂具有主观性的一面.然而,该实录在记载建文事迹时,在不太敏感的内容上也保持了据实直书,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于它们生动地勾画出英国特定时期的政治风云和历史面貌,而且在于它们当中活跃着一系列形态各异的封建官僚形象,而这些官僚形象恰恰是作家传达其人文主义政治理想不可或缺的艺术媒介和载体.因其身份地位、政治品格和才能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官僚形象主要可体现为四大类型:一、私欲膨胀、颠覆王权的罪臣.二、谋求私利、威胁王权的乱臣.三、秉持正义、重建王权的能臣.四、爱国忠君、维护王权的忠臣.其中,既能忠君护主又能辅国安民、才德兼备的封建官僚,最为作家所激赏.这是莎士比亚通过历史思考得出的结论,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爱国思想的人文主义者共同的政治期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了两汉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特点后,指出其特点因诗歌类别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并进而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崔琰 《唐都学刊》2014,(3):107-110
在实地勘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陕西宜君县旅游资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宜君县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历史、民俗、文化艺术等旅游资源具有特色,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梳理出宜君旅游发展的功能分区和形象定位,并提出相关旅游形象推广的建议,力求促进宜君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总统题材的电影是美国电影中长盛不衰的一种类型,是"美国梦"的生动体现。近几年来,第16任美国总统林肯更是频频被搬上大银幕。本文简述美国"总统电影"的历史与发展,对林肯总统银幕形象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林肯总统银幕形象的塑造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