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扬弃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从形式层面解决现代主义建筑异化矛盾的进路,转而从空间的层面对其进行解析。传统建筑理论不同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后者继承科学的理性空间思想,以此作为其理论原则的核心并统摄其他相关要素。现代主义建筑在理性空间思想统摄下使目的性功能变成客观量化目标,方法性构造演变为力学实证手段,结果性形式成为数理几何的呈现,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就是理性空间,把握这种本质才能摆脱矛盾、走出困境,达到诗意栖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西方艺术史上相互承接的两个重要艺术流派——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的不同发生背景、创作特点和美学倾向,简要描述了社会文化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型之后的美学状况,着重探讨现代主义美学主体在技术复制和传媒时代所遭遇的分裂和消解的不可避免性,以及当代社会文化及艺术生存的"反美学"状况,并由此结合后现代文化思潮的相关论点直接讨论了"美学的终结"这个命题,揭示出现代主义之后的美学所面临的存在危机。  相似文献   

3.
建筑美与城市环境空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而当代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不合理布局对周围空间造成破坏,给人以压抑感,与城市景观环境不协调。应从城市整体空间布局、景观环境设计及城市历史地域文脉的延续等方面强化建筑美学在城市环境空间中的应用,以营造和谐美观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审美的角度和层面,努力建构青年审美体系的过程,总结了创立“青年审美学”的主要依据,并进而指出敏感性、趋同性、浓烈性、娱乐性是青年审美区别于其它社会群体审美的特殊性。只有把握了青年审美的特征和规律,才能更好地为青年提供审美活动的条件,对青年审美活动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5.
6.
环境美学的审美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自然审美,当代环境美学提出了许多模式,它们可以概括为分离和介入两类。本文分析了这两类审美模式的缺陷,尝试从显现美学的角度提出解决这场争论的方案。根据本文的构想,介入的目的是介入到美也就是“象”的创造之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有必要同各种功利、概念、目的分离开来。由此,分离模式与介入模式的争论达到了一种辩正的和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壁画艺术的概念和起源出发,阐述了壁画对建筑环境的作用,探讨壁画艺术与环境之间融合和渗透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环境美学研究已经明显地扩展了审美理论。环境具有交融性、包容性、动态性等特征,它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比体验艺术时更直接、更有力的欣赏体验方式。这种新观念既对艺术欣赏提出了挑战,也对审美理论提出了挑战,促使我们重新反思传统美学中的审美静观说与审美无功利概念。环境美学能够作为一座桥梁,将审美欣赏的传统形式与其他领域的审美价值密切联系在一起。如果自然美学、环境美学和艺术美学能结合在相同的理论框架中,那么我们就必须发展一个充分开放的结构,既尊重三者各自独特特征,又适应各个领域,从而重新改造美学学科。在对审美欣赏的尊重中,我们能够尊重地球及其所有栖居者,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因而走到了一起,美学与伦理学也因此而达到了根本契合。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和艺术都发生重大变革的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根据自己的艺术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艺术理论和美学观点。在笔记手稿中,他多次对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讨,这不仅突破了中世纪神学框架下的艺术理论,重新发扬了古典时期艺术模仿自然的理论,更将艺术提升至科学和哲学的高度,提出艺术改进完善自然以及艺术对自然进行审美超越多层内涵,这对文艺复兴时期以及之后的艺术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文学思想有广狭之分,这里是在广义的意义上使用的,指文学中表达的思想.沈从文新的道家思想形成了悲哀的审美观念,具体表现为"静"的意境和美丽的忧伤情调.现代性是在主观的基础上发展的,沈从文通过病的隐喻指出都市文明对生命和人性的摧残和扼杀.面对新的思维方式,沈从文固守"思"的观念,同时也在"信"的压力下作出了某种调整.  相似文献   

12.
叶燮的理性美学观倡导察识征理而以理性为艺术立法 ,提出“幽渺以为理”而为艺术理性定位 ,强调情得理真、情依于理而申扬“情理交至”论 ,分别解答了文学与理性、艺术理性的概念规范和情感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化是素质教育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其主要表现为:平等和谐的氛围美,鲜明集中的目标美,灵动有序的过程美,授之以渔的观念美,丰富热烈的情感美,形象直观的媒体美,生动精当的语言美,灵活巧妙的方法美,等等.语文教师应从这诸多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其重要性已愈来愈显见,但它的重要性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却是要加以细致地分析的。《大学语文》在启迪学生的生存智性、拓展学生的认知时空和提高学生的美学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行为的目的理性,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交往行为理论认为目的理性只是交往行为的一个纬度,翻译目的论在提升译者主体性的同时,将主体间性交往行为“异化”为主客关系的工具目的行为。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翻译目的论既有合理性也有其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是我国一支重要的专业技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科技人才不足的矛盾。因此,党和政府应重视老科协工作,把老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为他们再做贡献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事业中的作用,实现第二次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17.
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从科学认识到形成国际法律规范,最终成为政治家和国际社会关注焦点的演变过程,概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及框架;重点说明了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法律规范灵魂的《公约》及其《议定书》的理性精神;同时分析了对待《公约》及其《议定书》的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及其根源,说明了那些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非理性表现,进而探讨了一个科学问题背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博弈的表现及其根源。最后说明了中国在非理性意识的影响下备受世人关注的原因:理性地表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当坚持的原则立场和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林德回访中镇、弗思回访提科皮亚、哈钦森再研究努尔人到弗里曼重访萨摩亚、韦纳重访特里布罗恩德岛以及刘易斯重访特波茨兰村,文章在回顾西方民族志中这些有关回访与再研究的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回访与再研究的区别,揭示了其中对于历史、场景和理论的关注对于人类学学科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反思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即如何在理解他者(包括学术先行者和同一时空坐落中的当地人)所处的历史、场景和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对话与交流,从而深化田野工作,领会人类学的人文特色,发掘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传媒语境中文艺批评的话语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院批评的衰落与媒体批评的兴起,并没有必然联系。文艺批评的困境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传播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学院批评不但不该责骂媒体批评,反而应该与媒体批评既分工又协作,共同致力于文艺批评的繁荣。文艺批评可以在文本形态、传播方式、切入支点、表述风格等四个方面来拓展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中小学教育实际出发,理性分析了完善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