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根据《山海经》及大量先秦典籍和现当代考古发现 ,以相同或类似的文化习俗和族属特点为契入点 ,论证了古代巴国和吴越各族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共同的历史遭遇 ,指出巴、越同属东夷族属集团 ,并通过对神话“羿射十日”的破解 ,揭示了华夏族属集团与东夷族属集团大融合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古籍上有巴国、巴地,但似乎没有谈及有独立成系的巴族.古籍谈到巴民族时,多是以各部落、氏族胪列说明它.所谓巴氏或廪君务相姓巴,并不是指独立的巴民族,而只是以巴为姓氏的一个氏族分支.巴氏务相的族属并不是巴族,而是古代的越人.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区原是巴人、蜀人和其他一些民族聚居之地。蜀人建有蜀国,巴人建有巴国。关于巴人和蜀人的族源及其相互关系情况比较复杂,本文不加详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巴人和蜀人都是与中原民族有很大差别的少数民族。无论是传说、文献资料,还是考古发掘都可以证明这个论断。《华阳国志·蜀志》说.“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  相似文献   

4.
依据历史文献,辅以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探讨了巴、楚关系的发展历程:西周时期,巴与楚关系基本保持平衡;到春秋,巴弱楚强的格局已经形成,巴楚之间既有对抗,也有联合;战国时期的巴则基本无力与楚抗衡,巴国成为秦、楚对抗的前沿地带.  相似文献   

5.
巴基斯坦社会的反美主义与美国的对巴政策、反恐战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巴国内高涨的宗教极端主义密不可分。巴基斯坦普遍化和极端化倾向的反美主义严重困扰着美巴关系的发展,对美国的反恐战略和地区局势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于美巴两国互有战略需求,反美主义作为一种公共舆论很难从根本上影响美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巴文化作为与蜀文化交相呼应的古文化,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源头之一,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是内涵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圈层。笔者对于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概略性地探讨了巴国的历史、巴文化的视觉符号构成、巴文化视觉符号的探讨三个主要问题,旨在厘清巴文化的视觉符号脉络、对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做探源性理论推导、补充现阶段的巴文化研究,为今后的巴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助推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文化已成为56个亚文化层构成的稳定结构,这一稳态结构的最终成型,是和每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聚合过程中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的。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亚文化层的土家族文化也经历了由“清江巴人文化”、“巴国巴人文化”、“前土司时期的领主文化”、“土司文化”到清“改土归流”至1949年的“土家族文化”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撤军使阿富汗未来局势走向的不确定性增大,主要看点集中在政治和谈、反恐和重建等方面。巴基斯坦对阿富汗具有独特影响力,其对阿富汗未来局势的作用取决于伊斯兰堡对一系列涉及其核心利益问题的判断,包括战略纵深问题、悬而未决的杜兰线问题、与巴现行安全战略的一致性问题、阿富汗新联合政府所能提供的机会、巴国内的挑战问题等。阿富汗稳定符合巴国家利益,巴从多方面努力促进与阿合作,支持阿富汗的和平谈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市中区七星岗附近,有所谓巴蔓子将军墓。据《华阳国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赖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  相似文献   

10.
一古代巴人以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如今,人们研究楚文化离不开巴文化,研究蜀文化也离不开巴文化,说明巴人的文化原型形成较早,并有鲜明的个性和影响力。巴国的历史是短暂的,而巴人作为一个民族团体其影响却十分深远,这使我们研究巴文化时,不得不从其文化原型入手进行深入的探索。所谓文化原型,是指“人类依据不同生态环境创造的文化特征,在原始积累和功能实现中  相似文献   

11.
《史记》本纪与世家记载的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最后决战发生在垓下毋庸置疑。两汉人士也从无疑义。《汉书.地理志》及汉魏旧注均认定垓下乃沛郡国下属的聚邑,与陈郡无涉。《史记正义》所主垓下"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说"无文献根据,且自相矛盾,不可采信。从《汉书.地理志》本注体例可知垓下聚与城属于不同层级,决非同地。近年安徽固镇县濠城镇北"霸王城"(原名圩里村)考古发掘成果,证实此处为"大汶口文化最早的遗址",亦为秦汉城遗址,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但认定即垓下聚遗址,既与汉魏权威文献违戾,亦有移花接木之嫌,恐难以成立。据唐《元和郡县志》及宋《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垓下聚遗址应在濠城镇东北二十余里处探寻。  相似文献   

12.
始于"大禹治水"神话的夏朝历史,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记载中的神话历史阶段,在神话历史向现实历史交替的过程中,夏朝历史出现了历史人物命运的悲剧性,这一模式最终成了后来中国现实历史记载的基本模式。夏朝历史最终被"神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思维支点,被后人熟悉却无法掌握,不确定的交流演变成重演,使中国文化在重复中得以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联夏攻金的“秦巩之役”是嘉定年间安丙发动的影响宋金夏三国时局的重大事件。安丙决策发动此役本身是正确的,其失败原因主要是宋、夏各怀目的和宋方蜀口将帅对发动此役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4.
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重庆巴渝地区,远在二百万年前便有人类居住繁衍。原始社会后期,因其所在之地大巫山盛产鱼盐丹砂,形成独特的盐丹文化。进入夏商以后,古老的巴族活跃在这里,建立起泱泱巴国,创造了自成一系的巴文化。降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巴渝以其丰富的物资及勇武善战的巴渝民众,这里又成了支持中原王朝统一大业的柱石和后方基地,其军事文化又成为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5.
论巴金的童话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的童话《长生塔》共收集了他早年创作的四篇童话,其内容对当时的反动统治者或揭露,或诅咒,或嘲笑,或鞭打,使人们看清黑暗,蔑视黑暗,用歌颂和赞美鼓励孩子们看到希望,追求光明。这就是革命民主主义者巴金在早年的童话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主调。  相似文献   

16.
巴渝文存中的秦良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良玉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巾帼人物,生平事迹于正史可征.而关于描写秦良玉的诗、词、文,从清人至今人,见于巴渝方志之文存中尚多.考见这些文存,可见其与史统内容相异的文化特征,但这种相异正是巴渝文化把秦良玉作为巾帼英雄进行的认同与变异.故巴渝文存中的秦良玉是巴渝英雄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一向被认为是"推步之书",它对中国历史的一些精到见解因此而被淹没。但是,仔细梳理分析《皇极经世书》对中国历史的记述可以发现,它把中国有纪年可考的历史定位在公元前2327年唐尧甲辰,推断夏朝之建在公元前2166年,这不仅比"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夏朝之建(前2070)提前了近百年,而且其推断都有权威翔实的文献依据,表现出尊重史实和文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周公是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自小聪明好学,成年后以笃厚仁孝、多才多艺著称,从父王处理政务或征战,才干过人.武王继位后,他任辅佐大臣,在灭殷建周中立下汗马功劳.武王崩,成王年少,局势不稳.周公临危受命,摄政称王,维护和巩固周王朝统一政权.他在大功告成后,又还政于成王,成为流芳百代的社稷大臣.  相似文献   

19.
先秦文献中“尚书”的表达仅两处。一处在传世文献《墨子·明鬼下》中,此处的“尚书”并非经书名,也非讹误,而是《夏书》的修饰语;“尚”是表尊崇的程度副词,反映了墨子对大禹以及《夏书》的极度推崇。另一处在出土文献帛书《要》中,此处的“尚书”也并非经书名,而是指所有“上古的典籍”;“尚”是表时间语词,为了突出《周易》的特殊地位。因此,“尚书”在先秦文献中均与经书名《尚书》无关。  相似文献   

20.
詹子庆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一书中提到夏桀时期的公刘为周人始祖后稷的四世孙,这种提法显然不符合从尧舜至夏朝末年五百多年的史实。詹氏失误之源头应追溯到汉代司马迁之记载。对于司马迁的这个失误,唐代就已经有学者指出过。通过对中国每一百年平均在位帝王的计算,我们大致推算出从后稷至公刘,周人先祖至少经历了十七八个王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