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培强 《创新》2007,1(4):19
易培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于2007年8月7日在《光明日报》上撰文认为,快乐、幸福是人类生活的内在需要,实理和增进最大多数人的快乐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5月18日—20日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与国民幸福快乐”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5月29日在《光明日报》摘编认为,国民幸福与快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3.
从和谐社会的构建到国民快乐指数的测定,使产生于快乐经济学的快乐原则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构筑快乐原则下的和谐社会互动模式,为国民快乐指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测量社会群体的苦乐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看点     
《东西南北》2011,(5):4-4
丹麦 幸福指数最高 根据2010年7月份公布的盖洛普国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显示,在全球155个被调查国家中,欧洲童话之国丹麦摘取了“世界冠军”,当选为最幸福国家,国民综合幸福指数高达82。  相似文献   

5.
孤保与低保的关系 相同点:同一体系。孤保是社会福利建设,低保是社会救助建设。无论是社会救助,还是社会福利,同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相同。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稳定,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促进经济发展,体现政府的公共责任和社会的道德良知。  相似文献   

6.
我有个朋友,职位并不很高,薪水也不太多,可是却比很多人过得快乐,或者说对生活的幸福感比别人强。一日,向她请教幸福秘诀,她告诉我:其实我以前也经常感觉不到幸福和快乐。后来,有件事启发了  相似文献   

7.
题记"清晨曙光初现,幸福在你身边;正午艳阳高照,微笑在你心间;傍晚日落西山,快乐随你一天;夜间满月高悬,伴你美梦实现。"——张兆华院长寄语生活在福利院的智障人员  相似文献   

8.
李静  白江 《求是学刊》2016,(5):62-68
文章首先提出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全民福祉的提高,并将福祉定义为一种幸福的状态,包括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和生态福利。其次从居住条件、消费多样化、居民收入、人口拥挤等方面,分析城镇化带来的全民经济福利的变化;从社会福利均等化方面分析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变化;从城市人口承载力、资源的消耗、环境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城镇化带来的生态福利的变化。最后,提出了基于福祉增进的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活着不是应该,需要你的选择,无聊但我不空虚,这是我个人的决定。我快乐,因为我没有主义;我快乐,因为我什么都放弃。”他唱着陈底里的《我快乐死了》,心越来越迷惘,什么是快乐?哪儿才有幸福?如果他像陈底里那样什么都放弃,能站在幸福的门前吗?他把疑问装进背包,决定寻找他的“幸福伊甸园”。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最大的民生态度调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以及收入不平等等相关变量是解释“收入—幸福之谜”的重要因素。但相比之下,幸福感作为一个主观变量,更关键的是其会受到个体对环境变化预期的影响,即预期收入(而非总体收入或绝对收入)是影响和决定中国居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预期收入越高,其减少“很不幸福”“不幸福”和“一般”概率的可能性就越大。无论对居民总体、还是不同异质性群体而言,该结论均较为稳健。机制分析发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提升国民的预期收入,能有效克服“收入—幸福之谜”效应。为此,应提倡政府不断强化预期管理,弘扬和践行“中国梦”精神,增强国民自信和理想信念,提高社会预期和经济预期。  相似文献   

11.
罗军伟 《社科纵横》2011,(11):111-113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对前人幸福追求的反思和超越。它将需要的满足作为幸福的内驱力;它把劳动视为幸福的源泉;它以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幸福的终极价值目标。今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的幸福观为指导,在肯定个人正当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幸福;在使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幸福;在奉献与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快乐中升华幸福。  相似文献   

12.
温暖照片     
《东西南北》2008,(9):40-40
中秋节的幸福在于团聚的快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听风、煮茶论史,说说这一年过半的奋斗故事,讲讲经历的人生喜乐,团聚的快乐让生活的艰辛淡泊成一缕雾气,淡然飘散。  相似文献   

13.
肖亚红  国世平 《创新》2009,3(6):42-45
金融海啸期间,经济波动从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消费作为与国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密切相关的活动,必将因此引起改变。面对改变,民众和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等各种措施来拉动消费的增长,促进国家和世界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一 《社会》2009,29(5):132-148
目前,中国经济继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出现了总需求不足下的居民储蓄总量持续攀升的状况,高储蓄、低消费所造成的内需不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良性运行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老百姓不敢花钱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及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试图从社会保障角度来探讨扩大内部需求、刺激居民消费和增进国民福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亚里士多德适度的伦理观角度探讨幸福,认为幸福就是适度,就是面对痛苦、超越痛苦,享受必要的快乐,适当享受快乐而不沉溺,并且适当地控制欲望使其成为人生的动力。适度的幸福观对于人生中的痛苦、快乐和欲望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殡葬服务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加快形成特色。个性化服务的提出源于国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求差异,渴望关注。作为殡葬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时刻关注消费群众的需求,分析消费群体的心理,尽力满足不同对象的服务需求。丧葬消费需求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般可分为贫困家庭、一般家庭、富裕家庭和事故家庭等,同一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幸福的主要内容;自我实现和无私奉献是幸福的终极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我们才能最终创造出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的社会是个体获得幸福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劳动创造和谐、促进身心和谐与价值实现建社会和谐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惠康老年护理院本着"为社会解忧、为家庭分忧、替儿女尽孝"的宗旨,以"让老人舒心的生活"为己任,通过高水平服务团队和人性化院务管理创造老人满意、儿女放心的医养条件,为老年人创造温馨、快乐、幸福的生活家园.  相似文献   

19.
北京将率先进入休闲经济时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休闲经济是建立在休闲的大众化基础之上 ,由休闲消费需求和休闲产品供给构筑的经济。休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国家竞争力的增强 ,也有利于国民生活质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北京在生产、消费以及居民的时间分配等方面 ,已经显现出休闲经济特征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 ,将率先进入休闲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9):77-82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口流动、迁移的浪潮越发活跃,跨省市迁移的老年人口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迁老人长期生活在农村,习惯农村的生活方式、村落文化,从熟人社会进入到完全陌生的生活场域,城乡间生活、文化巨大的差异,使之产生了诸多不适应问题,例如语言沟通的障碍、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交往的困境等。以甘肃省Y村的8位随迁老人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入访谈,利用类属分析方法,划分出生理适应、心理适应、文化适应和角色适应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基于相关指标进行详细描述,分析阻碍老人融入城市生活的根源,依据萨姆纳"内群体、外群体"理论,探讨影响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原因,希望能够引起随迁老人子女和社会民众的关注,给予随迁老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增进随迁老人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晚年生活的快乐度和幸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