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在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研究中,关于现代图书馆与藏书楼的关系问题一直就是人们研究并激烈争论的一个话题.一种观点认为,藏书楼无法孕育近代图书馆,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图书馆的出现是中国藏书楼发展的历史必然.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视野看问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类文化现象的存在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正是顺应了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提高规律,也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民族之一,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古代藏书楼在传承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中国近代的图书馆是在西方图书馆的思想基础上和中国古代藏书楼保留藏书的物质基础上萌生和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图书馆,既是对古代藏书楼和近代图书馆的肯定和继承,也是对古代藏书楼与近代图书馆的否定和发展。本文对藏书楼到数字图书馆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书院藏书楼是中国古代四大系统图书馆之一。它从中唐诞生以来,到清末更名为学堂图书馆,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图书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书院藏书楼的盛况书院之名,原为藏书之所,后来虽然演变为授徒育才的教育机构,但藏书仍然受到重视,与讲学、供祀合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可以说没有藏书,就不能称其为书院。所以,古代书院都非常重视藏书楼的建  相似文献   

4.
古代藏书楼图书流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我国古代官府藏书楼、寺院藏书楼、书院藏书楼和私人藏书楼的图书流通范围、流通方式、借阅制度等进行了概括性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读者增强对“藏书楼”这一图书馆早期历史形态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藏书楼的今日"重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古籍传统的收藏和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图书馆模式。有必要应用当前的数字化技术,将藏书楼的经典古籍建立古籍数据库,以实现古籍的资源共享和传统藏书楼的虚拟再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变革过程中,李大钊无疑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他对于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基础,推动了北大和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他被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的《世界图书情报百科全书》称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7.
私人藏书楼中的资源共享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楼自身发展中早已存在的资源共享意识,随着历代藏书楼的浮沉,已渐被更多有识的藏书家所接受,在古文献的利用、递藏、流传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最终发展成为近代图书馆学中文献资源公共、公开、共享思想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的业务工作,通常分为两大部分,即藏书工作和读者工作,前者,为收藏系统,后者为服务系统;二者在图书馆工作体系中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的地位与作用.从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从近代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这一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和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变迁,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心逐渐地由藏书工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界一直存在一些争议。一些学者从近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特征考量,不承认中国古代存在图书馆。图书馆的公共性、开放性,形成于近代的欧洲,它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应用,图书的大量印刷;二是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古代图书馆是有限开放的,并非只藏不用,应客观看待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开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作为保存、积累和传递人类智慧成果的专门机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它伴随着文献的出现而诞生。自从图书馆诞生以来,其形态和功能就处在不停的发展和演变中。曾经历了农业社会的藏书楼时期和工业社会的近代图书馆时期,而今又处在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演化的变革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文明同步发展的,因此,它的职能是与一定时期人类社会对它的需要相适应的。1古代图书馆的形态及职能中国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殷代,王室就有了专门保存文献的地方。外国最早的古代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美索不达米亚出现在亚述首都尼尼…  相似文献   

11.
《新编天一阁书目》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的藏书楼.其创建者明代范钦主要致力于收集当代的著作和文献,形成了天一阁以收藏明代地方志、科举录为主的特色.天一阁藏书目录的编制,从范钦时代开始,其后不断有新编出现.这些书目,记载着天一阁盛衰变化的历史.骆兆平编著的《新编天一阁书目》,是建国后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天一阁藏书目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天一阁藏书的现状和历史,著录谨严精到,信实可靠,具有学术性。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村沼气可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治理环境污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提升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水平和农业发展方式。我国的沼气事业经历了“两落三起”的曲折历程,当前,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加”发展模式逐步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沼气现代化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沼气产业结构、科学技术水平等。因此,我国农村沼气的现代化发展,应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推动沼气产业供给侧改革,努力突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创新沼气现代化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农村沼气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代新民思潮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四”前后“改造国民性运动”必然组成部分。它是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随着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亡道路”的过程中提出并深入发展的。持续紧张的民族危机是这一思潮兴起并不断深入发展的最深层次的原因。但救亡的迫切任务又反过来阻碍这一思潮的深入发展,救亡的要求成为制约着近代新民思潮发展的逻辑线索。因此,其艰难的历程既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留下了必须完成的课题,又为我们今天的国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是传统中国人关于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传统中国人将无讼视为和谐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的结果,创造了独特的无讼法律文化。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作为传统社会达至和谐的手段的无讼法律文化能为之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文化不自觉曾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直到今天,现实中仍大量存在着文化不自觉现象。以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她对中国文化建设规律和"古今中西"关系的认识不断提高,并形成了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针和政策。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梳理和反思我国文化自觉历程,对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中介组织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社会结构的日趋分化,如何有效地促进中介组织的快速发展,建立完善的中介组织体系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大课题。文章试图对中介组织在现代经济社会的作用、公民社会为中介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提供的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介组织的制度构建,以建立完善的中介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功能,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革命传统精神的生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是由古代生发、流传下来从而制约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东西。人类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传统 ,并在历史进程中发展传统。在 2 0世纪的百年历史中 ,中国人民不断创造、积累、熔铸和发展的光荣革命传统 ,主要体现为北大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等一些群体和个人精神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与和谐图书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关于和谐、融合、和睦的思想和观念。文章就构建和谐图书馆过程中,如何借鉴儒家传统文化包含的"以民为本"、"修身正己"、"和而不同"和"举贤任能"思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儒家文化对构建和谐图书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主权国家的建构是一个受多元因素制约而逐步实现的过程,它与此间国际关系格局重构、中国国家实力逐渐增强,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考察近代中国独立主权国家建构进程,是深化抗日战争研究必不可少的命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南近代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与商品化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贵浩 《南都学坛》2005,25(3):35-39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至今一直是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区。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商品输入和原料掠夺的加强及中国机器工业的发展,促使经济作物商品化,农业种植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河南农业经济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发展轨道,但是这个发展是不正常的,带给农民的痛苦也是沉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