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正处于从信贷渠道向信贷、利率和资产价格多渠道传导的过渡之中。由于新的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就我国的客观现实,信贷仍是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渠道。但实践中信贷渠道传递效果没有起到预期效果,文章从央行、商业银行、非金融部门三个层面来分析信贷传递受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罗刚  何泼 《经营管理者》2009,(21):105-106
本文拟以三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即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分析我国现行的以信贷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并且指出了三种渠道各自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提出的挑战和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重点研究货币政策如何传导到股票市场以及如何由股票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由货币市场传导到股票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的传导渠道和股票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消费和投资效应,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谢威 《决策与信息》2010,(11):188-189
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对国家的货币、信贷以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是考察货币政策作为能动的政策变量,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能否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也就是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没有影响,即货币供给变化是否导致实际经济变量变化的问题,这实际上涉及到货币中性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本市场地位的提升,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日益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货币当局的重视。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分析资产价格与货币需求、资产价格与货币供给以及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尹振涛  罗朝阳  汪勇 《管理世界》2023,(4):33-46+99+47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运行特征,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18~2020年国内某头部助贷机构的数字消费信贷微观数据,首次实证考察了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在数字消费信贷市场上的传导效率。研究发现,数字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利率能够有效传导至数字消费信贷市场,表明该市场具有正规金融的属性。异质性分析发现,货币市场利率对数字消费信贷市场高信用借款者、贷款期限更长产品的利率影响更大,表明该市场具有明显的信用溢价和违约风险溢价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以中期借贷便利为代表的中期政策利率以及货币政策利率处于货币政策紧缩期对数字消费信贷利率具有更高的传导效率,数字消费信贷市场同样存在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本文研究对疏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以及对微观市场的监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晓蕾  马长宙  董博文  肖筱林 《管理世界》2024,(3):74-93+109-137
本文基于我国利率走廊体制,构建了包含央行数字货币和债券的基准模型,刻画了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和获取央行常备借贷便利的微观基础,全方位探讨了付息的央行数字货币在利率走廊下可以发挥的作用。模型的结果显示,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在上行和下行利率区间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必要时可以成为走廊的下限利率,从而发挥引导市场利率的作用。在扩展模型中,通过引入实物资本,将研究视角从批发金融端延伸到实体经济,研究了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和其他政策工具对银行间市场交易和实物资本投资的作用。本文对进一步推广数字人民币,完善我国利率走廊机制,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郝博 《经营管理者》2009,(15):40-4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货币和信贷两种渠道。信贷渠道以外部融资额外费用作为分析的基础,强调货币政策通过对信贷可得性、信贷配给以及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目前,银行信贷是国内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但传导机制存在问题,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未来,信贷渠道的重要性将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从而逐步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渠道。  相似文献   

9.
赵娲 《经营管理者》2014,(29):19-2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与否对货币政策效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利率作为连接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纽带,利率渠道的高效畅通将使货币政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利用2008—2012年相关经济月度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建立简单回归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不受限制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措施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对于产出和价格有明确的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对有效性有差异货币增长是有效的政策工具而利率不是。名义汇率的变化影响产出和价格。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仅仅通过传统理论的利率途径,难以从程度、时间和结构上解释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而信贷渠道可弥补传统理论的不足。同时,信贷渠道的相关研究,相比利率途径在研究文献数量上也相对较少。笔者基于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并建立理论模型,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基准利率不断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不断下跌引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又通过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到信贷市场、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和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传导路径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性以及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然后通过1998年以来我国的宏观数据分析了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研究了其传导机制,得出我国货币政策显著非中性及信贷传导是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机制的结论,并提出了应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08,(5):6-6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是否选择加息政策,主要是关注一般物价指数变化,但央行同时会对资产价格给予高度关注,防止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央行货币政策主要工具不直接针对调节资产价格,但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时,货币政策能够减缓其对实体经济的过度影响。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选取1999-2012年的相关季度数据,针对中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脱媒使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明显减弱,对利率传导渠道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总体上削弱了中国传统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率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兼论加息之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央行会不会加息?支持者和反对者看法各异,对加息政策的有效性各执一词。对于经济过热、投资和信贷扩张、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波动、货币总量扩张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等问题的不同判断,成为最终左右加息与否的重要因素。笔者利用中国1997年5月至2004年5月的月度数据对利率政策调整的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表明:利率调整对于产量、物价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不直接和明显,存在不同的时滞效应。利率对国内经济部门和国外经济部门、对资产价格和产品价格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利率的综合效应很不确定。利率调整应该注意协调好国内效应和国际效应、资产价格效应和产品价格效应、即期效应和时滞效应、结构效应和综合效应的关系。总的说来,加息能够抑制经济过热的观点没有得到实证的有利支持,加息政策的有效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行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各地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起来。随着房地产价格连续的上升趋势,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应对,但收效甚微。房价的高涨已引发社会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本文以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能够影响房地产价格,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文章最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飞 《决策探索》2004,(5):55-56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已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使金融市场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尤其是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定价和行使公司治理的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现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并且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缺乏相应的互动性,大大降低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本文试图从其制约因素分析。探讨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功能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两国开放经济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模型包括家庭、厂商、货币当局三个部门,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模型的动态参数进行估计,货币当局采用两种货币规则,一种是利率规则,另一种是货币供应量规则,分别在两种货币规则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两种货币规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变量的溢出方向都是相同的,但是在溢出大小方面还是有差异的,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的利率下降对美国利率的溢出明显大于在利率直接下调情况下对美国利率的溢出;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平滑性明显不如中国利率政策,中国在利率规则下对通货膨胀、产出、汇率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在货币供应量规则下的关注程度。因此,从中国货币政策的国内目标以及国际货币政策协调角度而言,泰勒规则比较适合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能够在实现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国内目标的同时,降低对美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马雯雯  母宇 《经营管理者》2009,(18):170-171
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一般分为货币和信贷两大渠道。本文采用协整理论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四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各传导途径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银行信贷渠道是畅通的,其余各种传导途径不能独立的对货币政策传导发挥作用,但是各个传导途径在共同作用下能够影响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