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容提要文化具有重要的软实力作用,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对于重庆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尚存在文化的价值未被充分认识、文化自觉自信意识不高、文化精品不多、文化保护不力、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文化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应充分重视地域文化资源的软实力作用,加强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重视和引进高端文化人才,拓展文化投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2.
张维青 《东岳论丛》2012,(3):149-152
地域文化生态与艺术创作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地域文化生态与艺术创作应考察其生成的历史和面临的处境,应有宏阔的学术视野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政府在对地域文化生态与艺术创作的保护与利用中应承担起责任,使传统的深厚积蕴在创新建设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 ,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 ,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 ;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因而涉及到时间和传统 ;地域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因此必定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或参照系 ;地域又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 ,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而处于核心的、深层 (内在 )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在进行研究时 ,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地域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 ,应进一步讨论地域的划分 ,行政区划与文化区划既不相同 ,又密切相关 ,行政区划有时也可转化为文化区划。第三 ,地域与文学之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尤其是对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这里第一次提出“地域文学场”概念 ,对解决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的热点一再兴起,但对于传统文化与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之间的关系,尚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养育毛泽东的湖湘地域文化两个方面研究文化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充分挖掘、创造性转化和整合丰富的民族历史风情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活水源头和不竭动力,是当下发展经济、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地域民族歌舞文化价值转换具有长期性和动态性、特殊性和有效性、整体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地域民族歌舞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子系统,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地域文化为背景,搞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要在积极挖掘、研究、开发,创新和利用地域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基础上,创新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校训,培育优良校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大学精神文化教育,培育先进大学精神文化增长点和校地文化互动新模式,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和人类精神家园,成为地域文化精神的辐射源。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6):240-245
客家文化源于中原文化,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它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与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一样,客家文化对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发轫于封建社会的地域文化和族群文化,它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对农村基层政治现代化、农村经济现代化、农村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和要求,对客家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具体途径包括:对客家传统文化合理扬弃,促进客家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以先进文化指导客家传统文化的创新,积极倡导现代观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宋小霞 《东岳论丛》2019,40(2):125-1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才能获得新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做好研究梳理的基础性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文化创造,还要与其他文明加强交流互鉴。同时,要抓住我国互联网科技和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契机,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把优秀传统文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融媒产品,以传统文化的创新呈现、现代表达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好评不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索,年轻时尚的表达、全覆盖的融媒传播、电视IP的产业转化、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等激发了体验经济和参与式文化的巨大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唱响中国风,用现代科技赋能,在理念、实践、产业层面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文化传递过程,既包含着激烈的文化冲突,也包含着文化融通。文化全球化面临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与民族国家以及地域文化的特殊价值调适问题。黑土地域文化是中华共同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地域亚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黑土地域文化面临深刻的文化矛盾。为此,要抓住全球化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继承、采借、创造性转化、实践创新等方式,实现黑土地域文化转型,促进区域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楚文化研究只是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兴盛,都离不开考古学的成果。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对其所在地的经济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在弘扬地域传统文化中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注意剖析本地区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一面,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视界中的东北地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域文化是在同一地域生活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在不断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东北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本质特征,那就是不完全、不成熟性和世俗化倾向。东北文化的最大弱点是重感性而缺乏理性。经济发展形式迫切需要我们在研究并认识原有地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改造并发展地域文化传统,以现代文化精神洗礼与重塑人们的文化心理意识。以实现经济、社会、政治、人文等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政府建构中方兴未艾的文化创意产业,应拿出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创意”作品.立足民间智慧和本土文化资源、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把精彩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独有的传统文化遗传基因而生发出各具特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意作品,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找到自身精神内核与独立文化定位、实现本位确立、取得国际领域话语权、避免跟风布局与重复建设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于学前舞蹈教学而言,不但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舞蹈学习状况,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于学习舞蹈的兴趣和将来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学前舞蹈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与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学前舞蹈教学的创新,将通过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得以实现。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出发,综合分析当前学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其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并尝试性提出相关可行性策略与建议,以期提高学前舞蹈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吴敏霞 《人文杂志》2007,(1):112-116
陕北佳县白云山现存碑刻150余通,壁画1300余幅,是白云山文化的具体物化表现。它们记载了历史,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从政治和社会两个层面上充分发挥了宗教文化的功能,对于丰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文化内涵表现在:它们是儒、释、道三教相结合的产物,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白云山碑刻与壁画,内容丰富,技术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资料和艺术欣赏价值。探究白云山碑刻与壁画的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道教文化、地域文化、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开发白云山旅游事业,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设计教育创新在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与设计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指出目前的设计教育不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提出湖南设计教育服务于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从三个方面来培养设计创新人才:以地域文化研究为教学内容;整合式设计教育方法;产学研合作办学。  相似文献   

18.
媒介文化生产与地域文化意义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是由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文化精神共同构成的。对地域文化意义阐释的唯历史根据和唯历史话语,忽视了地域文化结构中的现代文化元素,是一种狭隘的历史化解读。媒介文化对地域文化现代性质产生重要影响,构成地域文化现代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造就了人类延续于今的精神交往面貌和信息传播智慧,也形成了与不同地域社会生活相对应的媒介文化特性。这些特性不断融入地域文化的整体内容中,对地域文化进行意义构建的文化再生产活动。它拓展了地域文化的意义空间,也赋予了地域文化意义新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9.
西口文化是流传在我国晋陕蒙冀毗连一带的民间地域文化,它生动地反映了在“走西口”移民运动的牵引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团结互助的多彩历史。作为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西口文化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不竭动力,但就现有研究而言,西口文化所蕴藏的这些深厚价值并未得到深入发掘、系统总结和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为促进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和实践指引。立足新时代,聚焦西口文化的认同意涵,发挥西口文化的情感效应,推进西口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不断推动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多维转化和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0.
坚持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文化自强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文化创新是实现文化自强、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在当代中国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化自强和自信必须立足基本文化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科学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并实现对中国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