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宋教仁作为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他系统地研究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组织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抨击封建专制统治,基于自己对西方宪政思想的深刻了解和对中国国情的把握,提出了责任内阁制这一民主宪政思想.证明了他不愧为民主革命的斗士、宪政精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宋教仁并非“拥袁派”、“议会迷”,其对袁世凯的妥协与让步实为时势所迫。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内阁制实为限制以袁为首的封建旧官僚的势力。宋教仁在当时的形势下谋求共和政体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是资产阶级民主势力同封建专制势力之间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民初政争,是民国初年以宋教仁为首的革命派,即在孙中山等支持下建立的国民党,为了挽救辛亥革命的失败,企图通过议会和政党斗争,向袁世凯和平夺权,从而与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展开的激烈斗争。斗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较量,即由哪个阶级专政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后阶级斗争的继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第一次建立起民主共和国,广泛地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这是它的功绩。但是,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  相似文献   

4.
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宋教仁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理论有独到深刻的研究,本文以宋教仁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为核心,对其独特的宪政思想体系作了探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在理论上较为成熟,但他的宪政思想对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他在实践中却很嫩弱,忽视中国的国情而终于失败。  相似文献   

5.
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宋教仁对资产阶级宪政理论有独到深刻的研究,本文以宋教仁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为核心,对其独特的宪政思想体系作了探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在理论上较为成熟,不可否认他的宪政思想对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他在实践中却很嫩弱,忽视中国的国情而终于失败。而这正证明了一条真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6.
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述评周建林关键词:宋教仁,袁世凯,政党内阁,国民党宋教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其毕生追求的目标。民国初年,宋教仁倡导政党政治,并致力于组建国民党,企图以“政党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由翰林转变为民主革命家的思想动因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由封建翰林转变为民主革命家,不是偶然的.其缘由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思想动因.后者如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思想和西方达尔文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等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等等,为其摆脱封建传统旧思想观念的束缚而投身反清民主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由蔡元培的思想激变,可以管窥近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宋教仁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他不仅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保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革命伟人。宋教仁一生革命事迹很多,史学界已有很多论述。本文试就他与民初国民党建立的几个问题,即为什么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国民党的建立是否“历史上的倒退”?对国民党建立后宋教仁的活动如何评价?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9.
略论宋教仁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贡献─—兼评宋教仁与孙中山的关系董剑平1913年3月20日,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爱国者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了。孙中山闻讯悲愤异常,立即从日本回到上海,他沉痛地写下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宋教仁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他不仅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保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革命伟人.宋教仁一生革命事迹很多,史学界已有很多论述.本文试就他与民初国民党建立的几个问题,即为什么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国民党的建立是否"历史上的倒退"?对国民党建立后宋教仁的活动如何评价?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其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统治,并成功地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建立"民主"与"宪政"则是孙中山民主革命中最为基本的内容。孙中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把革命后建立的民国的政治建设过程划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支撑着他的三阶段建设思想的哲学基础正是"知难行易"学说。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改造与转型的角度来讲,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平等、法制等政治原则对封建专制的否定;全面改造和整顿旧的封建官僚机构,建立有别于封建专制社会的资产阶级社会道德新风尚;反对旧式教育,提倡发展资产阶级新型教育;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彻底改造封建的经济结构,力图建立资产阶级的经济秩序。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化,为中华民族展现了灿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董必武作为亲历辛亥革命的老同盟会会员,抱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信念,积极投身辛亥革命的伟大实践;在其转变为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者后,用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公正地论述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全面而正确地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指明了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功绩及其革命活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民主思想是陈独秀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甚至是贯穿其一生的主线。他的民主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 ,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新文化运动时期 ,推崇资产阶级民主 ;第二阶段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主张无产阶级民主 ;第三阶段被开除党籍 ,民主观发生了某些量变 ;第四阶段是一生最后 4年 ,民主观有了质的变化。分析、探讨陈独秀一生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 ,对我们今天仍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中间势力民主宪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以明确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清政府之统治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并打击帝国主义在华之侵略势力,为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其失败的经验教训还给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17.
2 0世纪初 ,列宁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驳斥帝国主义者的歪理邪说 ,声援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辛亥革命以后 ,列宁高度评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 ,认为他们是战斗的、彻底的民主派的资产阶级 ,不愧为 18世纪末法国的伟大宣传家和伟大革命家的同志 ,他们的纲领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列宁充分肯定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认为它已融入世界革命的潮流 ,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必武从清末秀才经过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早期思想的转变经历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由封建礼教的叛逆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接受,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实践者到马克思主义者身份的转化,从组织上的入党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内容十分宠杂,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建立什么样的国家而展开其论述的。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不可测性,孙中山关于民权主义的论述有些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这也是任何一个思想家、政治家都无法避免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时,要着重从根本上、从整个体系上来把握它,把一些枝枝节节的论点置于整个体系及历史背景之中加以考察。惟如此,方不至不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20.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国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早在青年时期陈独秀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认为中国处于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中国人民与这两者的矛盾突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陈独秀在接触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开始不再排斥社会主义,不过在这一时期他将救国的根本出路放在国民性的改造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