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校校报副刊办刊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提升高校校报副刊舆论引导能力,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总结近年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报副刊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从贴近实际原则、增强新闻性、坚持以人为本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高校校报利用副刊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校报上有关科技报道有所加强和改进。但是从宏观上分析,这些科技新闻报道的基本观念和格局并没有根本性的改观。长期以来,校报的科技新闻报道作为反映高校科技的软性报道领域,从报道的规模、发稿比重、版面安排,对其价值的评估以及可读性等总是处于校报的从属地位。为使校报科技新闻报道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校报工作者对此必须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拓宽新的科技报道领域,努力探索科技新闻报道的新特点,以发挥校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真正把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宣传,增强高校师生员工的科技意识,作为校报宣传指导思想和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报的属性是新闻性,传递校内外的新闻是校报的主要职责。增强校报的新闻性的最佳选择就是采编人员挖掘新闻报道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陆振生 《金陵瞭望》2005,(23):47-4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导我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针。近年来,金陵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在“三贴近”的方针指导下,认真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就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大潮中的高校校园,涌现出了很多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这为高校校报的新闻报道提供了众多的素材和广阔的领域。作为党委机关报,高校校报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追踪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搏,采写校园中出现的新人新事,展现广大师生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面貌,为精神文明建设摇旗呐喊,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击鼓助威。 校报的新闻报道中,消息和通讯是两种最主要的体裁。消息往往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简练的语言、最直接的方式告诉读者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让读者“知其然”;而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叙述、描写,将事情的星星点点、来龙去脉向读者作较为详细的报  相似文献   

7.
典型宣传在新闻宣传中占有重要地位。校报作为高校主流报纸,探索和研究典型宣传策略,理应把新闻宣传的共性和校报报道的个性结合起来,把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特有的服务功能结合起来,从典型宣传的内涵创新、宣传策略和校报编辑职能建设等方面着手,以典型宣传感染师生,以深度报道引导师生,以鲜活新闻贴近师生,使典型宣传体现时代性,保证先进性,突出平民性,努力打造校报作为学校主流媒体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着面孔单一、可读性不强的缺陷,校报的读者群日益萎缩,生存状态不容乐观。要改变高校校报生存状态,需要在编辑过程中突出采访的作用。采访有助于发现新闻线索,增加新闻的时效性,丰富新闻细节,升华新闻报道主旨,进一步提升校报的可读性。在通讯写作中深入采访,进一步拓展校报“深、新、活”特质;在言论写作中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高校校报普遍存在的可读性较差的现象,探讨了增强校报可读性的若干原则;权威性与服务性原则,贴近性原则与开放性原则,时效性原则与深刻性原则,信息量原则与含金量原则,知识性原则与思辨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与局部性原则,稳定性原则与新颖性原则,并提出了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常听人说,校报吸引力不强。究其原因,无非是校报周期过长,校园范围不大,校内发生的新闻,等到校报报道出来时,几乎已是尽人皆知了。这一顽症,正是校报新闻的致命之处。 在1988年湖南省高校校报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上,与会的许多同志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改善校报新闻报道的办法。有的同志提出了“慢新闻”的概念,即把因周期过长而报道得慢的校报新闻称为“慢新闻”。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我认为,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新闻的特点中有两个是“新”和“快”,不新不快,如何称得上新闻?说得严重点,“慢新闻”的提法仅仅只能当作校报工作人员无法根除这一顽症的自我解嘲。另外,有的同志提出,在编辑处理校报新闻时,如果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久了,可以将它的时间作一个模糊处理,将时间定为“近来”、“不久前”等等,事实上,许多校报编辑对许多稿件的处理都采取过这样的手法。但是,这样做是违反新闻原则的,它削弱了新闻应有的魅力。因为新闻最基本的东西是五个W,五个W之一的时间(When)如果模模糊糊,将就着交代一下,岂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么?我们这样做,是对不住读者的,当然也就会慢慢地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一、传播于围墙内的新闻纸 在大众传播媒体中,有一种小巧高雅在大学师生中广为传播的报纸,这就是高校校报。 就校报的性质而言,它是学校的机关报,是学校党政领导和师生员工的耳目喉舌,是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传播校园生活信息的工具,是学校领导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由于校报是由“校”来修饰与限制“报”的,决定了它既要遵循新闻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规律,同时  相似文献   

12.
专栏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报道的深度标志之一,高校校报的专栏设置有其自身特点。校报要贴近高校生活,可根据受众需要,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开设各种专栏,从中突出学校及其专业特色。专栏名称及其内容要有鲜活特点,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以形成校报自身独有的特色专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在我国高教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高校校报也在蓬勃发展。全国高等学校1054所,出版校报的有688家,占全国出版报纸总数的42.2%;每期发行量约170万份,从事校报工作的专职记者、编辑3000多人。黑龙江、山东等11省市成立了高校校报研究会和新闻学会。①校报在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培养“四有”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校报质量不高,这是目前校报工作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质量是校报  相似文献   

14.
高校报“报网合一”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校报读者群有限、出版周期相对较长等问题,提出了“报网合一”的解决办法。从高校校报“报网合一”的发展形式、优势、可行性三方面展开了论述,经实际运用证明,采用“报网合一”形式办高校校报既能保持传统纸媒介的特点又能发挥网媒介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对体现高校校报新闻价值的三要素——新闻时效性、舆论导向性和可读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校报的时效性、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以及增强校报的可读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联合社会、整合校内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合力共建。应坚持“三贴近”原则,探索规律,改进创新,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要加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教师队伍在基地建设中也要苦练“内功”。  相似文献   

17.
校报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报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钟志光,申明(娄底师专)目前,全国共有高校校报820多家,发行量近200万份,这种高校校报也属新闻业务的范围。但是校报又和社会上的一般日报和晚报不同,日报晚报天天出版,大量刊载“昨日讯”“今日电”,给人以新鲜感,校报则视学校的规...  相似文献   

18.
一、校报及其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校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作《校刊》),是高校中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定期出版物。校报在“报”之前冠以“校”字,说明了它不同于一般报纸的属性。这种属性是由它所处的特殊环境决定的,是与教育规律、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它特殊的读者群及撰稿人有关的。因此,新闻规律的共性和教育规律的个性决定了校报的根本任务是“办报育人”。 校报“办报育人”的根本任务,决定了它的性质和它在高校中的地位。它是校党委的机关报,是校党政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喉舌,是校党政领导的宣传工具和全校师生员工  相似文献   

19.
从高校校报编辑工作特点和双重角色入手,以文献研究和已有相关量表为基础,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所获得资料,编制高校校报编辑工作压力问卷。对测试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高校校报编辑的压力主要来自职业发展、工作特征、领导支持、工作负荷、生活保障、行业竞争6个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6个因素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编制的高校校报编辑工作压力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今后测量高校校报编辑工作压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发挥校报优势坚持办报育人论新形势下如何强化高校校报育人功能冯岩高校校报作为重要的思想教育宣传舆论阵地,是学校党政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耳目喉舌,也是学校联系师生、传播知识、推动改革和交流经验的信息窗口和新闻媒介,更是加强校园两个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