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律援助与城市少数民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化与民族散居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文章认为,城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切实保护城市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实现我国司法公正的一项有效的法律制度。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是维护城市稳定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的一项系统的法律工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工业化与城市化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条主旋律。建国后中国依次经历了非城市化的工业化过程 ,弱城市化的工业化过程 ,正在建立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其中关键的环节是通过新型工业化之路 ,建立以现代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和装备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进而拉动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第二次劳动力转移浪潮的持续推进 ,为城市化奠定经济基础。其次 ,城市化进程将有力拉动市场扩张 ,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效市场空间。为此需要加快制度创新 :简化、降低城市设置标准 ,赋予国民以自由迁徙权 ,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口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滚动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提高城市对主导产业R&D投入 ,关注贫困等。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意大利不但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高度社会化的保护意识、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先进的保护技术等,使它的保护理论和实践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建设经历四个阶段,设置不同机构的多方参与及协作机制,通过对古建筑的修缮、城市环境的保护和现代功能的引入,促使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获得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受"全球化"的显著影响,地域建筑文化在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传承、保护与更新发展的诸多现实挑战和问题。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分析地域建筑文化发展现状,包括古建筑保护、历史老街区保护、传统城市格局与风貌保护、新建筑的地域文化精神体现等诸多方面状况,通过对"新型城镇规划与地域建筑文化保护"、"新型城镇建设与地域建筑文化传承"、"新型城镇的城市文化营造与地域建筑文化更新发展"等方面内容的研究,提出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匹配的地域建筑文化发展策略,达到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和谐发展的目标,弘扬与发展本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即1978-1984年的农村体制改革阶段;二是持续发展阶段,即1984-1992年城市体制改革阶段;三是稳定高速发展阶段,即1992年以后至今,以原有城市的建设和功能完善为主,当代中国城市化稳定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城市化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要缓解这些矛盾从根本上说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城市发展。首先需要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增强经济实力、扩大城市就业、服务城市居民、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继续深化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改革,为人口与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充分就业创造环境。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阐述我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面临着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城市经济规模较小、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等现实问题。加快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策略包括:走多元化的城市发展道路,建立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重视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性;以市场化推动城市化,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全球化的有机统一;通过城市群战略拓展城市化的深度与广度;在行政区划调整、城建投融资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方面着力完善城市化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呈现出未曾有过的蓬勃之势。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我国的优良传统,加强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势在必行。通常文物古建筑修建于城市的中心区域,这就和现代城市建设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如何保护文物古建筑,并提出了开发古建筑的同时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公司化”理论框架难以完全解释建立在中国特色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基于“新苏南模式”的经验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快速发展秩序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优越性。地方政府通过征地制度,把土地作为公有生产资料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形成政府主导的、公共性的城市开发体制。同时地方政府不断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普遍、公平地实现市民化,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形成城市开发的社会基础。苏南的经验对全国后发地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土地制度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又快又好的城市化模式,不仅促进了城市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国家和农民新型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陷入两难之地。为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耕地立法问题,在深刻认识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城市化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城市化率的提高部分建立在耕地减少的基础之上;要协调城市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运用土地集约利用原理为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提供路径,强调城市建设也是一种经营土地的方法,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指出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原则,比较城市化建设收益与耕地占用成本价值的多寡,强调运用法律的手段协调二者的关系。针对法律关于耕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耕地产权制度不足、土地流转制度严格、激励制度相对匮乏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耕地产权,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的基础上,要创新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建立适度简易的土地流转制度,让耕地作为一种要素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来;加大耕地补偿力度,参考市场价格,增强农民保护耕地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环境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着城市发展的区域协调 ,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调整 ,城市管理、体制建设与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等问题。城市规划工作方法中 ,缺乏明确有效的区域发展制度安排 ,缺乏作为项目管理的规划程序 ,缺乏实施规划的措施安排和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等等。所有这些说明 ,社会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改革的主要原因。面对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背景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会随着城市化发展出现互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方法和观念等方面的改革 ,归根结底是要在新形势下进行制度创新 ,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化进程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建筑众多,且具有自身的消防安全特性。本文结合当前古建筑消防安全形势,从消防管理、防火设计及火灾扑救三个方面,对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建筑作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所显示的艺术审美蕴涵了一定的哲学意义。通过对山西具有代表意义的佛教建筑群、民居建筑群等古建筑的考察研究,认为山西古建筑的哲学内涵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一、蕴涵了古代“上下有序”的伦理观念;二、蕴涵了古代“不偏不倚”、“尚中”的人生理念;三、蕴涵了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环岳麓山而建的湖南省高校建筑,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为代表,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所决定,已成为长沙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肯定了这些建筑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和校园景观所具有的美。同时也认为,在服从长沙山水州城整体规划,实行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现历史文脉、人文气息、艺术韵味等方面,环岳麓山大学校园建筑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阆中古城由于保护意识不够,责任感不强;保护资金短缺,影响古城保护;保护手段有限,效果不佳;以及古城内居民的生存问题等诸多原因,制约着古城的保护,使古城阆中的保护成眉睫之势。在具体保护过程中,应在坚持古城保护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阆中古城的环卫风水意向、古城文化、古建筑等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的出台引发了关于古建筑能否"私有化"的讨论,笔者通过对这类古建筑的性质和相关行政法律关系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国有的古建筑在符合法定条件下的"私有化"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从易被忽视的西方建筑遗产保护理论视野,分析了西方在建筑遗迹保护中不同阶段的理论流变与由此反映的建筑遗产保护中的不同阶段矛盾,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我国建筑遗产商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提出了在建筑遗迹保护性开发利用实践中,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物保护理论与我国国情,更好地处理建筑遗产保护中文化与经济利益间的独特矛盾,促进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北京旧城的街道规划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旧城是明清时期的都城,它的城市规划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最后的经典之作,因内外城垣拆毁,在城内拓宽改建道路,兴建高楼大厦,破坏了旧城的城市规划和风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斥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外。鉴于北京旧城城市规划在中国和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抢救北京旧城街道格局和历史风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丰厚,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独特的、有着强烈个性的木结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闻名于世,而木结构的精髓在斗栱?窎砝⒄稀⒊墒於ㄖ啤⒆笆位蠼锥蔚姆⒄寡莼?不仅具有传递荷载、承托挑檐、减少剪力和地震力等结构功能, 更加具有形式美、结构美、风格美、色彩美等美学价值和装饰功能。充分认识到斗栱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能够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9.
石狮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是中国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等古建筑群都雕刻有石狮子。山西大同这座千年古城拥有许多古代寺庙等古建筑遗迹,如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善化寺、华严寺、府文庙等都有数量众多的石狮子。从北魏到明清,大同地区可谓集北方石狮艺术之大成,风格自成一体,有着十分显著的大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0.
设立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的做法,在国际公约和发达国家立法中均有先例。我国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资金的筹集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要充分运用公益信托制度,促使专项资金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