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正道 《理论界》2014,(5):137-140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采用经学训诂的形式对义理内容进行建构,在学术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戴震的义理旨趣、考据特征以及对《孟子》的创新阐释及其缺陷作了分析,认为其过度目的性阐释导致了《疏证》在接受方面的诸多困局。戴震义理学表面上对程朱理学持批判立场,但双方在动机、旨趣和义理内容的建构上不具同源性,戴震把程朱理学瑕疵当成程朱理学本身加以攻击,对原始儒意的理解并没有超越宋儒而进行。戴震对于《孟子》的把握仍有未达,但《疏证》所展现出来的批判精神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戴震诗说研究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宗旨为孔子的“思无邪”说,此宗旨源于戴震根深蒂固的尊经意识。二、方法为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而知人论世为戴震说诗的主要方法。三、从与《孔子诗论》相较中可窥,戴震诗说与《孔子诗论》同异互见。四、评价戴震诗说之得失,并对其失作深层意义上的挖掘。  相似文献   

3.
吴棫所分古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音韵学界的误解认为吴棫将古韵分为九部,这差不多已经是音韵学界的定论了。例如张世禄教授的《中国古音学》(1930年版),王力教授的《中国音韵学》(1935年版,1956年重印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和《汉语音韵》(1963年版),董同龢教授的《汉语音韵学》  相似文献   

4.
关于戴震早年是否为朱熹学术的维护者这一问题,目前学界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以近年发现的戴震早年治诗作品《毛诗补传》入手来对此问题加以辨析。细绎《毛诗补传》可发现,戴震在词义考释、诗旨阐发及淫诗说、赋比兴等方面,对朱熹《诗集传》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批判,由此可知,戴震早年并非朱熹学术信徒。戴震治学不立门户,毕生遵奉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他早年对朱熹学术的评判,正是其践履治学理念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20世纪初,以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人为代表的戴震研究,凸显了戴震哲学的现代性价值,那么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哲学界的戴震研究则主要展示了戴震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其突出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徽学术界同仁整理、出版了《戴震全书》和《戴震全集》,为全面、深入地研究戴震提供了最为丰富、全面的资料。二是以周兆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对戴震与“新安理学”,进而上溯到朱子学的关系进行了明晰的考察,而以实证材料揭示了戴震与朱子一系的“理学”的学脉关系,揭示了清代哲学与宋明理学的继承性一面,补救了侯…  相似文献   

6.
程嫩生 《江淮论坛》2007,(5):165-168
戴震诗说著述宏富,成就较大,而目前对戴震诗说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值得继续探讨的地方。对目前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戴震说诗时所看重的应为考证名物字义而并非探讨诗旨,戴震的说诗代表作《毛郑诗考正》并非宗毛宗郑之作,戴震在中晚年对朱熹学术并非全面痛诋。  相似文献   

7.
去年,我写了《戴震与国保书法家》,戴震与13位清代乾嘉时期的国保书法家的关系(载于《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一期)。这些书法家均为戴震的朋友、熟人和弟子。因当时资料未收集毕,还有清末民初的三位国保书法家未写。他们是戴震的再传弟子、三传弟子或私淑弟子俞樾、章炳麟、梁启超。戴震的这三位门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在戴震的私淑弟子阮元创办的浙江“诂经精舍”、广东的“学海堂”从教、学习过。他们深受戴震思想影响,继承了戴学,并为清末民初掀起戴学研究热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戴震诗说建构在汉、宋诗经学基础之上。戴震说诗时既能铺陈汉代诗教思想,又能吸收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文本主义思想,不过,戴震所主张的文本思想隶属于《诗经》的经学本质。如同诸多经学家说诗一样,戴震也未能冲破经学说教的牢笼而落入了传统的窠臼。  相似文献   

9.
徐道彬 《云梦学刊》2006,27(6):53-55
学术界一般认为,戴震受新安朱熹的影响,其早年便是程朱理学的信徒,表现为唯心主义者。戴氏早年之《屈原赋注》与朱熹《楚辞集注》及戴氏晚年著述比较表明,他对程朱思想的态度始终如一。可见,早年的戴震与其晚年一样,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戴震是18世纪我国著名的考据学大师。他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历史上的各种经典文献,还涉及到古代的许多文艺作品(如《诗经》、《楚辞》等)。加上戴震本人是一位哲学家,因此,他的考据学理论很自然地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如果我们进一步考虑到戴震考据学思想与西方解释学理论之间的某些相通之处,其美学意义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试图从上述见解出发,对戴  相似文献   

11.
在明末西学入华之后,传统士人在研究西方技术知识的同时,以西学为镜,开始重视对于传统《考工记》器物制度之学的研究,戴震的《考工记图》即是这一研究的代表作.笔者意图通过对《考工记图》撰著的历史背景、戴震研究器物学的历程以及《考工记图》对考据学方法的应用等诸多问题的细致梳理、考据,还原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特殊的历史时期西方科学技术对于传统“考工”之学影响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戴震和纪昀是清代学术思想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二者共同拥有反宋儒、 反程朱理学,以及崇实黜虚思想倾向.在 《阅微草堂笔记》 中,纪昀借助戴震学术思想惩艾宋儒,"两个戴东原"影响着纪昀创作小说."两个纪晓岚"也注定他的笔记小说的学术思想和戴震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性.这种思想上的影响对后来仿 《阅微草堂笔记》 系列小说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杰出的反理学战士。主要哲学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正》和《答彭进士允初书》等。安正辉的《戴震哲学著作选注》(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版,以下简称《选注》)就是对这几种哲学著作的注解。这本《选注》有总论戴震哲学思想的前言,有记述选注工作的后记。卷(篇)首有提要,正文是逐字逐句注释。选注是很周详的。但有的解释似与原著不合,甚至相反。姑且举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旧世纪相交之际,随着年轻的一代汉语音韵学工作者的日益成熟,经受着第五次中外文化交流振荡的汉语音韵学,可望取得重大的进展,使古老的学科焕发新时代的光彩。一、深入方法探讨传统汉语音韵研究方法理论化不够,引进西方语音研究方法未必全然切合汉语实际。如果把方法论作为一个专门的对象加以深入探讨,对于推进整个汉语音韵学的进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杨耐思《音韵学的研究方法》(《语文导报》1987年3、4期)首次系统阐述。冯蒸《汉语音韵研究方法论》(《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3期),从三个层次把握方法论,又对学科方法论详加推阐,富有新意。这两篇专论,与以往只运用方法、秘而不宣形成明显对比,为方法论的系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2014,(2)
《水经注》的武英殿本和自刻本皆出自戴震之手,但却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版本。在戴震接受殿本《水经注》校订之前,乾隆皇帝已为《水经注》题诗,竭力贬低以朱谋本为代表的"近刻"而抬高大典本。这实际上就给《水经注》的校订定了调子,下了御旨。因此,尽管《水经注》宋代已亡佚五卷,而殿本仍"割裂以傅合四十卷之数",以示其底本(即大典本)所谓"全文具存"的完整性。戴震在校订中已竭尽考古之功,但为了美化大典本,还要把大典本的讹误,硬说成"近刻"的讹误。这无疑是四库当局的主意,而戴震只有痛苦地被牵着鼻子走。为了伸冤,即对社会和历史有个交代,戴震节衣缩食,最后还是完成了自刻本的刊刻。自刻本与殿本相比有两个最大的区别:一是破卷立篇,充分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治学准则;二是通书白文,与殿本案校充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无声的抗议。自刻本积聚了戴震大半生的心血,是他独立研究《水经注》的终极成果。但是二百多年来,殿本被"举世奉为圭臬",而自刻本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李清桓 《江汉论坛》2003,(2):121-123
中国文化既源远流长,又绚丽多彩;既恢宏博大,又兼容并包;既见之于诸子百家,又现于乡村俚语。本文阐述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音韵学与文化的关系:音韵学中的术语的产生,如反切的产生;音韵学学科发展的外在动力,如印度的佛教影响、基督教的渗入、西洋学的涌进;《周易》的象数投射在音韵学上,如四声之比附天之四象;俗文化在音韵学的折射,如避讳的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17.
戴震是位“专与程朱为水火”“发狂打破宋儒家中太极图”①的狂者。在对待程朱理学的立场态度上,姚鼐跟他的对立与分野,早为学界所共知。他们在文章观上的瓜葛,却鲜为人论。我虽然曾以《戴震文章四面观》为题,评说过戴震在文章写作上的造诣;虽然曾以《哲学家戴震是位文章家》为题,简介过戴震的文章观,但没有思考过戴震文章观与姚鼐文章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上古汉语声母结构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汉语声母的变异,到钱大昕才明确地指出来;顾、江、段、孔各家,还都没有谈到。邹汉勋写《五均论》,对钱大昕古无轻唇、舌上的说法虽然有所诠发,但是仅存书目,无法征验。戴震作《转语》,曾经区分古声为二十类。章炳麟承戴震的余绪,知道娘、日两纽古时本归泥纽。到了黄侃,才进  相似文献   

19.
《辞海》“戴震”条,只说东原“深通天文、历算、史地、音韵、训诂、考据等学……对经学、语言学有卓越贡献。”而我还要说:“哲学家戴震是当之无愧的文章家”。之所以执意要说这句话,是出于下面几点原因的:  相似文献   

20.
1994—1997年汉语音韵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 1 997年间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先后召开两次关于汉语音韵学重要的学术会议。第一次是1 994年 8月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前出版了《语言研究》1 994年增刊 ,共收论文 82篇。论文内容非常广泛 ,包括音韵学史、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现代汉语方言、汉藏语言以及音韵理论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 ,都是音韵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次是 1 996年 8月在福州福建师范大学举行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前出版了《语言研究》1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