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比较《劝世良言》与洪秀全的思想,找到两者对基督教最基本的三个观念:"三位一体说"、"原罪论"、"平等观"解释的差别,来阐述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与中西文化的关系。太平天国意识形态的核心仍来源于儒家文化,之所以其中会出现一些基督教文化的影子,是因为文化之间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2.
潮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风格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在历史上既在潮汕本土传承发展,又随着潮人移民海外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他们又给家乡带来了西方文明,起着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造船业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直接成果。就科技传播的方式与途径而论概有 3种 :建厂造船 ;设翻译馆出版译作 ;建船政学堂及派留学生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局面,形成于中国晚清社会.与前两次大规模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不同的是,它不是在主动选择、自主交流与平等互换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这一形势下被动地、扭曲地进行的,因而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本文拟从文化势差的产生、侵略与反侵略以及文化“入超”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予以廓清.  相似文献   

5.
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目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环境的特点: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际文化交流更为深入和广泛;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传媒公司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生产和交流的商业化程度大为增强;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继续在全球占据统治地位;世界文化的美国化在继续;发展中国家依据国际法,积极采取措施,趋利避害,保护本土文化;东亚经济的崛起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国内环境方面,有利因素:积极进行中西文化交流成为基本国策;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增强了文化实力,增强了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以及对外来优秀文化的渴求和包容度;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知识界和民众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心态趋于更加理性;不利因素:文化产品的商品化造成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文化环境。展望:未来中西文化交流将有三个主要特点:中国吸收西方文化进入更为理性的阶段;更主动利用民族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素;今后几十年内,中西文化交流依然是中国的输入远大于输出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功利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以来,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与整合的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极其明显,文化只是工具,不是目的,文化讨论不是为了建构一种新文化,而只是实现中国人强国之梦的手段.尽管这种倾向在中华民族经受生死存亡考验时,为中国人民突破长期以来的封建意识形态束缚和为中华民族摆脱压迫走向独立起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任何文化交流都是从接触开始的,两种文化的接触必然导致冲突(和平与非和平)。文化冲突是促进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重要动力,是新文化产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相似文献   

9.
10.
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看日本近代化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爆发,使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清王朝走上外患和内忧并存的道路。日本以“清”为鉴,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幕府弊政,毅然走上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运动对上海近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红 《南都学坛》2008,28(4):59-60
太平天国在长江中下游的军事活动使江浙、苏南一带的巨大财富和充裕的劳动力进入上海,促进了上海租界的繁荣、航运和贸易的兴旺。同时,房地产、消费服务业和钱庄业也大量发展,推动了上海迅速繁荣,走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12.
晚清道光、成丰年间吏治的腐败,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靠反清朝腐败吏治起家的太平天国领袖们,却忽视了自身对吏治的整饬.从而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力量.这是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因素之一.与太平天国领袖们不重视吏治整饬的态度相反,清统治者特别是湘军代表人物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痛定思痛,在整饬吏治上狠下功夫,取得了相当成效,从而奠定了战胜太平军的政治基础.1864年太平天国的失败,最终说明重视整饬吏治与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就发动和组织起义而言 ,洪秀全的宗教实践是成功的。然而 ,由于自身理论上的种种缺陷 ,当上帝教上升为统治人们思想的意识形态时 ,它便日渐暴露出其先天不足的一面 ,既无力继续胜任太平天国精神支柱的角色 ,也无法阻遏太平天国内部自相残杀、上下离心等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到了后期 ,洪秀全的宗教活动已不像前期那样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而是一味强化自己作为真命天子的权威 ,故而无法挽救其内部的信仰危机。另一方面 ,在拒绝认同基督教的同时 ,洪秀全又激烈反孔 ,这就使得他的宗教在洋人和国人眼里都成了“异端”。总的说来 ,洪秀全的宗教实践是失败的 ,其理论更多吸收的是中西文化中的弱点或缺点 ,而不是双方的优点。太平天国覆亡后 ,缺乏生命力的上帝教便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历法(天历)的颁布,为中外所关注,清王朝对此竭尽咒骂、诋毁之能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谢兴尧、郭廷以、孟森、罗尔纲、董作宾等前辈学者对天历作过卓有成效的研究,主要弄清了天历历理,证明了天历纪支干支、礼拜较阴阳历日"差一日"。建国后,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天历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成果更为丰富,但天历的研究并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从政府视角出发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著述主要集中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应对策略及影响。至于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总体上相关研究较少,缺乏研究共识;研究者需要勤于思考以强化意识;相关研究中仍带有革命史观的影响;相关资料有待整理挖掘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太平天国的文书档案入手,考察了太平天国所奉行的积极进步的卫生措施。这些卫生措施对当时革命战争顺利发展和太平天国广大军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医药卫生措施在显示它的科学实用价值的当际,也表现出革故鼎新、移风易俗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浙江省农村政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浙江省农村政治因各郡建政先后不同及受李秀成政治的直接影响程度不同而呈现出较显著的地区差异:嘉兴郡实施传统地方行政为主的良性政治,绍兴、宁波郡以征贡为主、传统行政为辅,台州、温州、金华、湖州等郡以征贡方式为主。浙江太平天国当局希望乡官的政治表现能够弥补他们自身地方行政经验的不足,个别地方出现的县级政权的本土化现象只能说明太平军对农村建设的漠视。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虽然同为近代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但他们的政治意识即对洋人、洋教、政权和清政府等问题的认识,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来看,史学界对史与论的关系问题始终没有处理好。我们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不是无限拔高,就是曲意美化。而对它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往往视而不见。罗尔纲先生一生专治太平天国,成绩卓著。但在史与论的关系的处理上,也颇多失误。这和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政治气候有着密切的关联,不是哪个个人的行为。现在可以讨论这个影响整个史学界的关于史与论的关系问题了。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失败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原因当是太平天国政权对儒家积极思想的背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矛盾性:他既反儒教又对儒家思想中的糟粕予以认同,他崇奉基督新教又对新教教义一知半解。这种矛盾性使太平天国始终没能建立起一个指导思想,没有在整个太平天国内部形成一种向心力。对儒家传统思想和知识分子的排斥又使太平天国处于极为孤立的境地。而曾国藩却不失时机地打出了维护儒教和传统文化的旗帜,并且用儒家思想牢牢控制军队,把道德说教与儒家功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从本质上说,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外来基督新教对中国本土儒教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