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燕 《社会科学家》2006,(Z1):193-194
李清照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她的词作就是她的人生悲剧写照.在创作题材上,她以词表现爱情、婚姻、家国、身世赋予她的愁苦和灾难.在表现技巧上,她善用残缺形象、愁苦意象来体现悲愁情绪.李清照词呈现出一种与诗不同的悲愁性基调,凄惨感伤的格调使其词具有了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王蒙的创作总体来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斗争阶段,作品的主题是斗争;第二阶段是温和阶段,作品内容体现出一种豁达和成熟;第三阶段是宽容阶段.作品主要表现罪与恕、人生的无奈、爱情的无奈、命运的公平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喻继红 《江汉论坛》2003,(11):114-117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创作中她始终站在体验者、观察者的立足点上,从理想彼岸的想象回到现实此岸的审视.她的小说,蕴含着一种宽容的审美意识,蕴含着对凡俗人生的深情关注,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崔璨  陈国恩 《江淮论坛》2014,(6):183-187
在左翼作家中,萧红是个另类的存在.她的创作在现象与成就上均与一般左翼文学呈现出程度上的契合与疏离,她偏向私人化、体验性的笔触与视角展现出迥异于左翼文学的独特风貌,也体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学品格.本文从萧红的身世经历与文学生涯两条路径出发,提出了萧红创作背后的驱动因素,并分析了她与左翼在价值观与方法论上产生根本分歧的原因与表现.萧红对于左翼的疏离,是一个独立作家对于话语程式的突破,更是一种人生向度上的突围;她的创作,由于怀着绝望处的悲悯,由于突破了单一话语的束缚,达到了对于人生世界进行无差别审美与同情的“飞升”境界.  相似文献   

5.
李雪 《理论界》2007,(11):200-201
池莉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平民化的视角描写现实,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创作倾向;综观池莉的成长历程,丰富的人生经历、对文学创作天生的热爱,以及社会和时代对平民文学的呼唤,决定了她的世俗化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6.
梁贵子是韩国当代文坛的一位主流女作家。作为世态小说的集大成者,她在创作形式上强调"朴实",即以平视的视角注视着小市民的百态人生,体现出其个性化的审美意蕴,语言和心理描写的灵活运用与紧密结合及情与景的配合等,描绘出小市民的悲、喜、情、欲。  相似文献   

7.
张洁是新时期一位重要作家.多年来,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和执着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顽强追求,在追求的道路上有曲折,有反复,也有变奏,但其基本精神始终未变.这是张洁的创作理想,也是张洁创作的总主题.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女诗人.她的古典诗词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身份的证明,"根"意识的体现.本文从"飘泊之苦"、"故国之思"、"报国之情"三方面解读叶嘉莹诗词中浓厚的"中国情结",这种情结与她深厚的古典文学的修养一脉相承.叶的诗词是她在异域文化中的心声,也代表了大多数海外赤子的心声,既是她个人人生和心灵的写照,也是海外华侨人生飘泊和心灵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的创作始终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和命运,抒写小人物于生存困境中体现出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闪烁着浓郁的诗情和人性的温情之光.因此,她笔下的艺术世界呈现出奇特的风采:她展示了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却不一味展示苦难,而是深情抒写民众在面对生活磨难和命运打击时表现出的坚忍和顽强以及他们在人生灰暗情境中生存方式和深层人性的变化,特别是其中闪烁的人性光辉,以此达到了对生存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林湄作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其创作虽然也同样具有着新移民文学的共性,即强烈的"自我性",但更重要的意义却在于她对这种"自我性"的超越上.林湄的这种对"自我性"的超越,主要体现在她的后一阶段:前一阶段,林湄主要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着重于女性问题的探索;后一阶段,林湄的视野明显拓宽,能有意识地联系跨文化经验,思考中西文化关系的交流变化,探寻与人类普世价值相关联的若干问题,从而展示出一种全新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1.
唐寅由于人生遭际而形成的处世哲学、人生态度、诗歌风格,在他所创作的题画诗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其题画诗所表现出璀璨美、意趣美、新奇美和悲剧美等多重审美意蕴,体现了唐寅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左怀建 《社会科学》2002,(11):77-80
施济美是近几年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所开始关注的 4 0年代海派著名青年女作家。但其人生姿态与创作姿态均与当时典型海派作家如张爱玲、苏青、予且等不同。对于 4 0年代人性普遍异化、精神普遍退场、世俗普遍泛化的都市市民人生 ,施济美表示出深长的绝望与忧伤。其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坚持“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精神立场 ,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守望 ,成为对于现代人类生存的另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现代女作家施济美的人生经历呈现在她的作品中并影响着她的创作内容和创作风格。凄楚哀婉的遭际,忠贞不渝的爱情变成了她笔下的一个个美丽而幽婉的小说,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本文仅从古典主义情结和爱情经历两个方面阐释其人生经历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的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她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即创作"真"与"爱"的文学,表达对生命的"爱"。"真"既是她的人生态度,也是她的创作态度;"爱"既是她的真切体验,也是她对世界本质的概括。因此,本文在分析冰心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真"与"爱"的同时,进一步阐释"冰心体"中"爱的哲学"的产生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死亡是文学的三原色之一,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对死亡的探寻尤其体现出作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鲁迅是“五四”时期开创先锋的大师,余华则是带有世纪末意识的先锋作家。不同的人生经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人物死亡的独特方式及对死亡意义的不同开掘、人物死亡场面的独特观察与叙述等方面的不同,使鲁迅、余华小说中的“死亡”呈现出不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04,25(6):67-70
人生与文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人、塑造人,陈昌本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注重其各自的独立性又将其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人生的舞台上,他塑造好自己一生中不同的人生角色;在文学创作中,他创造出有着自己独特体验的艺术形象。陈昌本的创作与人生形成了和谐之乐。  相似文献   

17.
无论在莫里森创作过程中,还是在她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三个不同层面又相互交织的、强烈而自觉的读者意识:女性读者意识、黑人读者意识以及大众读者意识。分析这三个不同层面的读者意识,对当今的作家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要刺激性的强烈的对照,而只要一种和谐的、参差的对照,故她小说中的人物常表现出对现实不反抗、不斗争,甚至软弱无力的人生态度.他们与自己的命运妥协,"以苍凉的感受来对抗虚无",以求得人生的安稳.  相似文献   

19.
台湾作家三毛(陈平)女士46岁英年自杀身亡,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千千万万三毛的读者无不陷入震惊与哀悼之中。 三毛,不仅是一位留下十几部足以传世作品的好作家,又是一位聪明贤惠的好妻子,她与她的西班牙丈  相似文献   

20.
童年经历对萧红一生创作影响非常深刻,无论是对乡愁的书写,对"家"的渴望,还是对女性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独特思考,都充分体现出童年创伤性体验对她内心情感世界的深深触动,从而也导致她最后与左翼文学的关系日渐疏离,在生命旅程的最后带着全部的人生经验和生存压力艰难地返回童年的栖息地,使精神回归故土,创作出属于萧红的文学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