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人之死     
许多人记得的拉宾,是那个1993年在白宫草地上与阿拉法特握手的以色列总理。手轻轻一握,却有万钧之力,足以改变江山。 我记得的拉宾,是他不带表情的演讲面孔。1993年9月,以巴和平协定刚刚签下。以色列国会山庄的坡地上聚集了10万的人,对拉宾怒吼,指控他出卖了犹太人的利益。巨大的海报上画着拉宾穿着希特勒的衣服,两手鲜血淋漓。几个黑色的大字: “拉宾是犹太人的叛徒。” 背着枪的犹太移民在坡地上走来走去,告诉采访的外国记者:“杀!对叛徒,要杀。”  相似文献   

2.
王俊彦 《领导文萃》2006,(10):99-104
总理打电话起用“战神”20世纪60年代初,中东上空乌云密布。阿以双方对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结果都不满意,加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激烈争夺,各自支持一方,煽风点火,兴风作浪,一场新的中东大战正在酝酿之中。作为以色列准备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人物,总理本·古里安不由想起了沙龙,于是在1963年6月10日,亲自给以色列总参谋长拉宾打电话,提出到了该起用沙龙的时候了。拉宾请示给沙龙什么职位,本·古里安说以色列最高领导层早有考虑,派沙龙到对以色列具有关键地位的北部军区担任参谋长。拉宾提出许多人恐怕会反对,本·古里安态度强硬:连同你拉…  相似文献   

3.
1993年8月拉宾促成了巴解与以色列这一对中东战场上厮杀多年的宿敌达成和平协议,这是近百年来阿以民族矛盾由对抗转向和解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在和平协议正式签字仪式上,拉宾作为一个亲身经历历次阿以战争的军人,怀着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发表了祝贺辞。今天我们重读它还能感受到拉宾对最终结束阿以冲突、实现中东和平的深切期望。  相似文献   

4.
纵观这位几经沉浮的军人和政坛领袖的足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既不是强硬的“鹰派”,也不是主和的“鸽派”,他善于不失时机地表现为既强硬又灵活,故人们送他一个精明过人的“鹰爪鸽”的绰号。真正把拉宾推上军事生涯辉煌顶峰的是1967年6月5日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当时,在美国、英国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忆外公拉宾     
对诺亚来说,外公拉宾(以色列前总理)犹如她的第二个父亲。 诺亚关于她外公的回忆录《悲伤和希望》是在拉宾遇刺5个月后出版的,书中将意志坚强的以色列总理描述为一位温和  相似文献   

6.
1993年,拉宾和阿拉法特这两位卓越政治家不顾国内反对派的强大压力,抛弃长期的敌对,在巴以和解协议上签字,为巴以和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两人也因此荣获当年的诺贝尔和乎奖。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签字仪式上,美国“派乐”公司惊奇地发现,拉宾当时使用的笔是自己公司生产的1.79美元一支“派乐”笔!举世瞩目的伟大时刻,拉宾使用“派乐”笔,这也太不寻常了。于是“派乐”公司抓住此事,大做文章,花30万美元在美国各大报纸打出3/4版广告,广告图片清晰显示:拉宾签署和约时,握的是一支“派乐”笔,而广告标题更是拍案叫绝:“战争…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既不是强硬的“鹰派”,也不是主和的“鸽派”,他善于不失时机地表现为既强硬又灵活,故人们送他一个精明过人的“鹰爪鸽”的绰号。  相似文献   

8.
有同志要我写一文,指明是“读书忆旧”而又要有点现实意义的, 因此我就写出了上面这个题目。 这本书我读过两次。一次是1944年在延安的时候,一次是解放初的那几年。在延安怎么会读这本书呢?我记得是从陈伯达那里听  相似文献   

9.
姚明 《领导文萃》2012,(15):99-104
在NBA,我总共失手了3046次,还有1304次失误。这些错误也构成我职业生涯的一大部分,如果没有这4000多次错误,我也成不了今天的我。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来到这里令我无比兴奋。我们会场南面的"鸟巢",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举办地。  相似文献   

10.
俞敏洪 《领导文萃》2013,(11):103-105
我一直试图看透成就事业的本质,以期获得生命前行的力量。我曾经经历无数次的失落迷茫,千转百回在浓雾叠嶂中徘徊踟蹰,在一次次愚蠢的错误后终于有所醒悟。在盘点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后,我发现有三种力量在我生命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一种力量是承受的力量。承受的力量就是能够坦然接受  相似文献   

11.
一次聚会,得知我当了班主任,朋友给我讲了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母亲参加了三次家长会的经历。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你最好带他上医家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  相似文献   

12.
从1973年到1975年,总理直接安排我去华盛顿驻美联络处工作。1975年夏,在驻美联络处工作两年后我奉召回国,被任命为国际司副司长。但几星期后我又一次被派到外交部在北京北郊的五七干校劳动。这是第四次派我到农村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也是我第二次去五七干校。我在农村时,总理与世长辞,那是1976年1月8日,全国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相似文献   

13.
南希和我今晚应邀出席这次大会,与大家共度这一特殊时刻,感 到很荣幸,我以总统身份在共和党大会上发表讲话,这是最后一次了。因此,我十分感谢在座的诸位。每当听到有人说我是在1981  相似文献   

14.
推开门,王小云在办公桌后抬起头对我笑了笑。没有过多的寒暄,这是我和她第二次见面,我们在山东大学聊了一个下午。  相似文献   

15.
梁燕 《办公室业务》2013,(12):13-14
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是1948年5月,在西柏坡的一次晚会上。以后,我在党中央秘书处长期从事秘书工作,直接为中央常委服务,见到他们的机会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6.
一次聚会,得知我当了班主任,朋友给我讲了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母亲参加了三次家长会的经历。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你最好带他上医家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  相似文献   

17.
里根 《领导科学》2000,(4):46-47
南希和我今晚应邀出席这次大会,与大家共度这一特殊时刻,感到很荣幸。我以总统身份在共和党大会上发表讲话,这是最后一次了。因此,我十分感谢在座的诸位。 每当听到有人说我是在1981年1月20日成为总统……  相似文献   

18.
岁月匆匆,时光流转,不经易我与山村讲台相伴了十余载.一路走来,多少风风雨雨,多少酸甜苦辣,诠释了我对教育的热爱;面对一次次改行的诱惑,一次次下海经商浪潮的冲击与洗礼,对教育的追求我依然痴心不改.虽然无情的岁月改变了我的颜容,却成就了我无悔的教育人生.记得我刚踏上讲台时,就像刚入学的孩童,什么都不懂,现在我以成为了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教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专业知识深厚,都得感谢教研活动,教研既为我提供了学习、锻炼的平台,也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回想教研的历程,有数不清的感动,道不尽的难忘.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  相似文献   

19.
老熊 《经理人》2004,(10):102-103
这个话题虽然结束了,我当时听得云里雾里。在培训公司疯狂的宣传攻势下,再加上公司也愿意投资让员工多学习,我参加了不少次培训。上个月就参加了一次《培训培训师》。虽然自己也为公司员工讲过不少次课, 但总感觉自己的培训不够专业,不够系统, 尤其是在如何把握课程节奏、如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上没有什么突破。正好有个机会, 老师也是中国著名的培训师,听说是某机构  相似文献   

20.
不通情     
读《读者》,知美国原大名鼎鼎的国务卿基辛格,在耶路撒冷两次电话预约一家小酒店座位均被回绝。这家小酒店的主人是德国犹太人。第一次,他不因你是伟大的国务卿就特别照顾,虽然“您能光顾本店,我感到莫大的荣幸。但是,因此而谢绝其他客人,是我所不能做的……”第二次尽管基辛格简直是在请求:“我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