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冯云山     
<正>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杰出的组织家和实践家冯云山(1815—1852),广东花县禾落地村人。从小读书,屡试不第,是地主阶级的下层知识分子。1843年他在紫荆山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形式组织群众,揭开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序幕,成为拜上帝会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实际创建者和奠基人。《李秀成自述》说“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这当是历史事实。但在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中,由于洪秀全的教主地位和杨秀清的雄才大略,对冯云山的评价就往往有受制于洪、杨之感。有人用“屈居”、“让步”来解释冯杨关  相似文献   

2.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前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一个杰出的农民革命宣传家组织家和军事家。他不仅为太平天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而且为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但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对于他的家庭情况、后裔去向问题,书上记载较少,而且有些材料以讹传讹。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从一九七五年七月至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曾经到冯云山的故乡——花县狮岭公社作了多次调查。现将调查材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开国英雄冯云山(1822—1852年),1843年在广东花县家乡参加洪秀全首创的拜上帝教,次年跟随洪秀全“出游天下”,足迹遍及两广数十州县,宣传革命。1845年以后,他独自进入广西桂平县紫荆山,以巨大的革命毅力进行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开拓革命基业。1851年参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转战千里,屡立奇功。1852年6月在广西全州北面蓑衣渡附近的水塘湾与清军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冯云山在立教创会、兴师建国、立法定制等方面都为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紫荆创业,组织拜上帝会,则是他最主要的一个贡献。下面仅就冯云山与拜上帝会的一些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年历史,但它的壮举却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本文试就太平天国前期和晚期法制思想的发展变化,粗作比较分析,并以此探讨法制建设对太平天国事业兴衰的影响。一、法制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朦胧的法制意识太平天国前期和晚期法制思想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金田起义前后到1853年建都天京。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和冯云山为了发展和巩固拜上帝会,把“摩西十诫”的内容,稍加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反清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教初期,反清和反孔、敬拜天父皇上帝是联系在一起的;太平天国革命初期、中期,反清和反儒思想紧密结合,既增强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也增加了革命的阻力;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反清和反对外国侵略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日趋成熟的阶段,也是太平天国走向最后失败的阶段。反清思想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它曾  相似文献   

6.
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爆发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了。对于太平天国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金田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的人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阶级斗争尖锐。诚然,金田起义前夕,金田地区阶级斗争是十分尖锐的,这无疑是起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作为太平天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洪秀全、冯云山来到广西,首先落脚在龙山山麓的贵县赐谷村,并在那里发展了一百多人加入拜上帝会,但他们却不在龙山山区扎根,而要跑到桂  相似文献   

7.
关于“穿山透地不辞劳”一诗的作者,曾广泛流传为冯云山。不久,刑凤梧和宋鑫二同志,在《‘穿山透地不辞劳’一诗非冯云山之作》一文中(载《学术研究》1979年第二期)考证:这首诗的作者是施耐庵。其实,这也是以讹传讹。我们现在看全诗:“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据说,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创业时,经常赋诗以明志。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韩山文记录在《太平天国起义记》中,经洪仁玕口头转述的“奉天讨伐此甘妖”一首。而这首“穿山透地不辞劳”,只是在《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中,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与历代农民战争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是在一个领导集团的集体领导之下发生的。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到冯云山在广西传教,逐步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在内的领袖集团。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与这个领导集团息息相关。过去史学界只注重对太平天国农民领袖进行个案分析,这种分析虽必不可少但却难窥全豹。笔者试图将太平天国前期的领导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限于篇幅,本文仪评述其内部关系。1.在定都天京之前,太平天国领袖之间逐步确立了一种以洪秀全为首的、带有朴…  相似文献   

9.
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王庆成,应广东太平天国研究会的邀请,在广州作题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过去和现状》的学术报告。王副会长在报告中对我国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当时的一些学者和革命家主要是利用太平天国历史来宣传他们政治上的理想和主张,因此,严格地说,还谈不上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第二阶段从三十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有关太平天国史研究的著作,同时对太平天国的性质问题出现了意见分歧。三十年代主要有以下四种看法;(1)是市民性的农民革命;(2)是农民性的市民革命;  相似文献   

10.
<正>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关于它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许多问题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只就其中一些主要方面进行概括性评介,并以此纪念太平大国运动140周年。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运动,但它是否是革命运动?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此前的历次农民起义都不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也不可能摧毁旧的封建制度,不能称作革命。李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来没有把农民起义说成“革命”,但对太平天国,有时却称为“革命运动”。这是就世界全局而言,太平天国起义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但从太平天国本身来分析,总体上仍是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因此,应称之为太平天国起义,或太平天国运动,不能称之为革命(《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在南京定都之后,制订和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制度实质上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政纲。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这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末期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兴起的阶段,在中国由一个独立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步入逐渐渗入资本主义因素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初。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便略见端倪。  相似文献   

12.
美国传教士与太平天国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由于美国传教士对清政府的不满,因而对这场具有基督教色彩的运动表示欢迎和支持。但是,随着对这一运动认识的加深,美国传教士便由赞赏太平天国革命走向了攻击太平天国革命,从而为西方侵略者干涉中国革命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太平天国诗歌浅谈》一书(天津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室等编写),提到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创业时,“经常赋诗以明志,曾经写下了这样一首豪迈的诗篇: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个说法不确切。冯云山的英雄诗篇,留传下来的已经很少。现在见之于记载的,只有洪仁玕口述、韩山文记录的《太平天国起义记》中提到的“奉天讨伐此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最深刻、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农民们建立自己的国家太平天国,组织强大的武装太平军,提出自己的政治纲领,实行各种革命政策,还肩负起反对外  相似文献   

15.
<正> 太平天国癸丑三年(一八五三年)二月占领南京建都为天京后,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领导核心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反映这种变化关系和几个主要领导人的主张、思想作风的历史资料,最集中最翔实的一篇,就是太平天国的官方文书《天父下凡诏旨书二》。这本小册子生动地纪录了太平天国癸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革命是19世纪中叶在中国爆发的一次伟大的、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对外关系方面,由于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没有认识清楚,缺乏应有的警惕,以致在同外国侵略者的一系列接触中,使革命运动遭受巨大损失,太平天国革命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绞杀下失败了.太平天国革命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它面临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在与清政府进行殊死搏斗的同时,还要和“洋人”打交道.大平天国革命爆发在两次鸦年战争之间,当时的西方侵略者正加紧对新市场和新殖民地的掠夺战争.它们在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尝到甜头,对中国这块肥肉更加垂涎三尺,正觊觎机会,准备再次下口.由于太平  相似文献   

17.
十年苏维埃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践行民主革命纲领和以制度救国建国的革命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无论是其积极成果还是错误教训,都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历史,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期间,上海人民在小刀会这一秘密结社的组织和领导下,于1853年(咸丰三年)9月7日发动武装起义,迅速占领上海及其附近的嘉定、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等县。起义者表示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并在起义数日后,即将他们属于天地会传统的“大明国”,改称为“太平天国”,上海城头飘扬起鲜明的太平天国的旗帜。后来,在清朝封建统治者与英、美、法资本主义侵略者的联合进攻下,于1855年(咸丰五年)2月17日从上海县城撤退。他们坚持了十八个月的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40周年。太平天国革命从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起义开始到1864年天京陷落告终。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们纪念它,就是因为它能激励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太平天国革命史的研究中,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太平天国能否称为革命的问题。这个问题乍看起来好象是属于名词之争,有时被一些同志看作是咬文嚼字,无关宏旨;但是,如果认真地根据历史事实来加以思考,它却涉及到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甚至超出了太平天国史本身,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对于出现在阶级社会中的被压迫被剥削阶级所进行的革命运动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问题。今年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太平天国运动能否称为革命这个问题,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