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嵬名十世纪末到十一世纪初,西北的党项族政权,经过其杰出的首领李继迁、李德明父子的精心治理,统治势力不断发展,地域逐步扩展。至宋明道元年(1032),李德明死,他的儿子元昊袭封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刚刚执政的元昊就表现了出手不凡的气度,在一系列政治军事制度上进行了大胆地改革,以适应这一政权实力不断发展的需要,为他的立国称帝创造条件。和历代统治者一样,元昊对名号也特别重视。他首先取消了唐、宋赐给的李姓和赵姓。自号“嵬名”氏。自此以后,西夏皇族便以“嵬名”为姓。那么,元昊为何要改姓呢?  相似文献   

2.
文章于陈尚君先生考证之基础上,进一步考证大历十才子称号、姓名之具体情况,特别是分析了<旧唐书>、"卢纶诗题"、<新唐书>、<嘉祐杂志>等文献史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认为:大历十才子这一集体性称号最早出自<旧唐书>记载,<新唐书>则在<旧唐书>及"卢纶诗题"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十才子之具体姓名;<嘉祐杂志>的出现虽早于<新唐书>,其关于十才子的记载在可靠性上反而不及<新唐书>.  相似文献   

3.
山戎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古老称谓,和崇山习俗密切相关。而历史上北方各游牧部族如匈奴、东胡、蒙古,都有崇山习俗。所以山戎一词,应是对古代中国北方具有浓郁崇山习俗的各游牧部族的泛称。  相似文献   

4.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即我国原始社会末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是古代传说中的全神“三皇”和半神半人的“五帝”。夏至周,是帝与王分辨的过渡阶段。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他“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遂自命为“秦始皇帝”。西汉以降的皇帝,自命为天子。三皇五帝经历了由兴盛至衰亡的过程。经考证研究,“天帝”就是虞舜,织女是天帝舜的孙女。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见之于中国,还只是本世纪初的事,在这近八十年的历史中,出版过近百种文学史,其中有一部规模最大,学术价值很高,而又不被一般人所知的文学史,这就是黄人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黄人,字摩西,江苏常熟人,生年不详,死于一九一三年。东吴大学创办以后,黄人被聘为文学教授,《中国文学史》就是黄人在东吴大学执教时所编的教材,在清末以铅字有光纸印刷出版。这部文学史共有二十九册。作者在这部文学史中提出了很多独到、精辟的见解,因而被誉为“瑰奇恣  相似文献   

6.
“支那”(Cina)名号起源于中国的丝货,汉语“丝”字是梵文Cina(支那)名号的原音,它的原意是“丝”,转音为“丝之国”。对此,笔者前有专文作过交待(详见《支那名号原音证》载《西北史地》1986年第4期),本文兹就“支那”名号起源时代问题略作探讨,以为续篇。关于古疏勒之“支那”地名问题笔者虽曾在前文顺便提及,终因篇幅所限未能详述,故在此一并阐述之。资料表明“支那”名号起源于梵文,这已经是一个定论,最为古老的梵文经典如《摩河婆罗多》、《摩奴法典》和《罗摩衍那》等都载有“支那”之名。按理说“支那”之名的起源时代问题的答案本应求取于这些著作,然而这些梵文经典虽然都甚为古老,可是它们的定型时代却拖得很晚。有的甚至要推到公元后几个世纪,所以不足为据,而只能舍此而求彼,  相似文献   

7.
8.
济公原本只是南宋临济宗的一位异僧,在南宋杭州浓郁的罗汉信仰氛围下,他圆寂后不久便被传说为五百罗汉转世.对此,口头文学、文本文学不断叠加新的传说以及新的称号,济公罗汉的名号由一普通的金身罗汉到紫磨金紫脚罗汉再到降龙罗汉.这些罗汉名号多有出处及历史文化内涵,而名号的更迭更有其深层的民众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草昧时代,初入浑浑噩噩,无所谓名,故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人的有名,乃在知识渐萌,人我之间的交际渐密,渐从形体、声音的特征加强认识,这种存留在心坎里的无声符号,可说是名的胚胎。后来人事日繁,群居生活日渐发达,觉得以形体声音的特征为某人默记的标准还不够,便需要立一个显明的符号以与某人,因是名便诞生了。名是“明”的意思,盖用以区别谁某而确定人我的分际,《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按此颇可用为名的起源的说明,本来上古时代人我之间的交际,仅互相认识形体声音便够,但如果在夜晚邂逅,对面看不清楚,便需要  相似文献   

10.
民壮是明代民兵中最重要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自正统至崇祯,经过二百余年的历史变迁,民壮名号发生了很大变化,机兵、快手、打手、杀手等皆系民壮之别称.这不仅展现了民壮的衍变历程,也凸显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在名号变换的同时,民壮性质也相应发生改变,由最初以丁粮为标准的徭役佥派发展为官府招募,由民兵转化为职业兵.其变化之因,主要与明王朝常备军体制的败坏以及民壮制度本身的衰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帝王名号的历史考察林存阳本文对帝王名号在先秦、两汉时期的源流嬗变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以期通过这一局部探讨能反映出帝王名号在历史上的精神风貌。作者认为,作为论证帝王统治合法性的一套观念体系,帝王名号乃一历史动态观念,其发展有着自身的文化演进规律;同时...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3.
中日甲午战争是黄人政治思想与诗风艺格转变的重要分水岭.他擅文工诗,诗才多样,着力批判腐朽的社会现实,弘扬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不朽精神,表现了时代的呼声和主旋律,其爱国诗歌的主导风格与审美风貌由传统走向近代,风神昂扬蹈厉,终以打碎旧制度与创造新世界的民主革命气慨,展示了历史的巨变.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果戈理夸俄国人之善于给别人起名号——或者也是自夸——说是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夸张了这人的特长——不论优点或弱点,却更知道这是谁。可惜我们中国人并不怎么擅长这本领。”事实上,鲁迅本人是“很擅长这本领”的。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人物诨名,早为人们所熟知。除了小说之外,鲁迅在杂文中论及某种类型的人物时,也常常抓住这种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記得二十几年前,有国民党某要人,在北京大讲其所謂“物观”哲学。听說某一次,他引經据典地讲,中国哲学从来就是唯物的,如大学上說:“致知在格物”,程明道也說:“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这真是意想不到的妙論!程明道也成唯物論者,不知道中国哲学史上还有誰才算唯心論者?他的意思无非要說唯物論并  相似文献   

17.
《黄人集》是迄今为止整理得最为完备的黄人作品集,其主要来源于各大图书馆及黄人后人所藏之稿本、抄本及刊本《摩西词》等;编排体例采用编年形式,便于研究者梳理黄人前、后期思想及诗风的发展历程。但《黄人集》中的若干诗词编年存在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8.
竞陵"八友"是史书对南齐时期从游竞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个人的称谓.此说法始见于姚思廉所撰《梁书》中,其后被历代沿用.然诸多疑点表明竞陵"八友"名号非当时实有,后人附会的成分相当大.这种附会既是对汉代品题之风的承继,又反映了南朝社会具时代意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