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过去的时代 ,人们对《红楼梦》中“金玉良缘”多持反对意见 ,而今进入 2 1世纪 ,青年一代的婚姻观随着社会变革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金玉良缘”之说多持肯定意见。本文从现代青年的视角出发 ,通过二宝一黛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金玉良缘”的合理性 ,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相似文献   

2.
论史湘云的麒麟之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学界流传广泛的“湘卫结合”和”宝湘结合“之说都缺乏有力证据。《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和脂评中提出的三个重要线索———“金麒麟”、“海棠花”和“金玉良缘”中都暗指宁国府贾蔷。  相似文献   

3.
美玉出昆山     
梅尔 《社区》2008,(26):36-36
北京奥组委于2008年1月2日正式接受了青海省昆仑玉石的捐赠,这也意味着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将全部以昆仑玉石为原料。“金镶玉”寓意着金玉良缘,这也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在奖牌中加入了非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4.
吴晓 《社区》2010,(8):18-18
1967年7月9日,是幽默大师、散文家林语堂与夫人廖翠凤女士欢庆50年美满婚姻的日子。他们把结婚50周年纪念日命名为“金玉良缘”。夫妻俩都是福建人,然而。他们“穷”与“富”的家境却是天壤之别。林语堂家境贫寒,廖翠凤却是厦门鼓浪屿银行家、首富的二小姐。他俩门不当、户不对,其中的情缘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邮局里有许多有地址或无地址的邮件,大都是寄往一些机关、学校、企业和个人,邮件不外乎两类:一种是所谓的“科技信息”,一种是类似神秘“金锁链”之类的印刷品,这些都可以说是信息中的“垃圾”,应坚决清除,这些所谓的“科技信息”,内容几乎是相同  相似文献   

6.
仲闻 《社区》2005,(4):46-47
对大多数的中国百姓来说,买车是一件大事。《车友报》记者张金锁经过精挑细选,最终选择了车型大气、节油、动力又强的海马323款“福美来”轿车。经过半年多的等待,2004年3月8日他终于提到了新车。但是他没想到,获得新车的新鲜劲还没过去,就开始尝试“购新车,添心烦”的感受了。新车出现异响从购车后第二天起,这辆车就开始响声不断。异响一:右前车轮“嘣嘣”闷响购新车第二天,张金锁突然发现车的右前轮发出“嘣嘣”闷响。在赶到位于北京南四环双龙伯乐店(以下简称伯乐店)维修站后,经检查发现,原来这辆车的右前减振器已坏(主要为漏油),维修人…  相似文献   

7.
“情报资料是人类第二资源。”“是无形的财富,是开发人类知识的金锁匙,是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情报资料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个读者,一个教师,一个科研工作者,不管是继承前人的知识,还是探求教学中新的知识领域,不管是解决疑难问题,还是从事某项题目的研究,都离不开图书资料。  相似文献   

8.
"穷人经济学"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收入高低为标准,现实社会中的人可以分为“穷人”和“富人”。“穷人”和“富人”具有不同的经济行为规律和经济利益,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学“穷人经济学”和“富人经济学”。“穷人经济学”倡导经济收入和相关资源的分配应该向穷人倾斜。按照“穷人经济学”的理念,解决“三农”问题有三个答案“多予少取”、“农业保护”和“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史上“最为”的最开始使用的时期以及发展成熟的时期均早于“最是”,这是与“为”作系词的用法早于“是”作系词的用法出现紧密相连的。“最是”由在中古逐渐发展而至近代普遍化使用,功能增强,并最终在整体上取代了“最为”的使用优势地位;而在佛教文献中“最为”仍然保持着它的优势地位。这与以下情况相一致:“是”在口语中是作为“为”的历时替代词,而“为”由于具有较浓的书面语色彩在不同的场合也具有其存在价值。到了现代,“最是”作副词的用法已不见使用,而“最为”作为一个副词保存下来,这是由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词语的使用功能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德性”与“道问学”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两条路线。元代理学家吴澄认为,朱熹与陆九渊在这一问题上虽有分歧,但仍有共同之处。在为学次第上,吴澄以“尊德性”为先,并认为“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基础。吴澄提出“尊德性”与“道问学”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的中庸之道。他以“发见本心”为“知”,以“固守本心”为“行”,若“知而不行”则不可谓真知,视“尊德性”高于“道问学”。吴澄认为,为学应以“进德”为本,才能回到儒家“一以贯之”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1.
长阳南曲曲牌[南曲尾]曲词在句式上有自己的特点,传统观点所界定的"十字句"句式除去衬字后,其实可以更进一步细分为由两个"四字句"组成的"八字句",而"八字句"加衬字则是[南曲尾]最重要的基本句式。另外本文还对[南曲尾]曲词基本句式构成的多样化、衬字使用规律以及从押韵角度予以重新分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段注》“音义皆同”的同源字与“音义皆同”的异体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注》在有关“音义皆同”“音义同”的表述中,区分了同源字与异体的界限,并提出了一些区分的方法与标准。  相似文献   

13.
“言意之辨”对六朝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它触发了文论家对“言”和“意”的重视 ,以及对言意关系的探究。刘勰将“言不尽意”与“言尽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肯定了以“言”尽“言外之意”的艺术可能性 ,将“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最高的艺术境界。这一言意关系的突破对我国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中,不忠实于原著的"误译"现象十分普遍。排除一般字面意义的谬误,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对原著的删改和增添。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这种现象归结为译者语文能力和翻译水平的限制。以文化的角度切入,便会发现,这些"误译",实际上都是将"西方""中国化"的尝试,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时对于"中国"主体性的坚守。  相似文献   

15.
"言不尽意":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的逻辑起点在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哲人提出"与道为一"、"忘"与"游"的人生诗意栖居理想和大量涉及"言"意"关系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言不尽意"论始终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它影响到中国诗学,就逐渐形成了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突出了中国诗学的超越精神.它强调,一般的言语,不是从胸臆流出,是非本真之言说,是不可取的,是必须要超越的.同时,它提倡大道之言、本真之言、从胸臆自然流出之言.它主张超越非本真言语而达于"微言"妙象"的本真言说以尽意.同时,它准确描述了中国之"诗"的语言与深层意蕴之间的虚实互补的审美特征,并从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中国之"诗"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审美标准.作为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彰显了中国诗学的独特性,揭示了中国诗学言说的总体特征整体性、体验性、直观性等的实质,概括了中国之"诗"的创作观念、创作实绩及审美接受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汉代川西高原地区的部落分布中,出现了同都夷地区紧密相关的"旄牛徼外"和"徼外夷"等,这些特定称谓蕴含和折射了川西高原地区"徼内"、"徼外"两地人群间的界线、关系与二者互动等情形,反映出都夷地区是当时联系"徼内"、"徼外"以及邛人、人往来及通蜀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透视热点新闻,揭示其背后的始作俑者——"秩序审美"的冲动,以群体性事件生成机制为解读路径,探讨冲突的暴力化、群体化折射出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出"秩序审美"的伦理向度问题,以理性、善为载体,反思新闻背后的社会机理,并提出幸福城市的伦理生态构建。  相似文献   

18.
最初的“典”体生成于殷人的贡典制度,主要是书写对祖先神灵的祝告之辞和先王先妣的祀谱和庙号。周人将礼乐法度上升到了“典”的神圣地位,并将先王先公有教益和借鉴意义的话语也称之为“典”。而《尧典》是春秋时人出于制度的焦虑,为王者未来的实践行为建构的一部理想性的行政法典,体现出了迥异于商周其它“典”体的叙事性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江西诗派的"活法"美学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苏东坡已提出了"活法"美学思想.黄庭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法".到吕本中提出"活法悟入"的思想,标志着江西诗派"活法"美学思想的完成.江西诗派"活法"美学思想的确立,是宋代禅宗美学转型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面对黄金周期间的旅游压力和问题,是否选择长假旅游以及选择何种旅游形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经历多年“黄金周”之后,公众在旅游观念、出游时间、出游地点等方面存在着与黄金周初期不同的特征,呈现出“旅游规避”现象。旅游者旅游消费的理性化、旅游理念更新以及心理因素等是产生“旅游规避”的原因。合理引导“旅游规避”不仅有利于维持黄金周旅游效应,而且可以开辟新的假日旅游需求点。这就需要旅游利益相关者采取措施,正确对待并引导黄金周“旅游规避”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