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易发、多发、高发态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时对其实施救助保护和教育,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与突破口。为此,应积极健全多种形式的救助保护未成年人的维权机制;进一步加强保障工作,成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扶教育工作组织;坚持用真情、真心救助保护和教育来唤醒“失足未成年人”的良知;推行轻微刑事案件非羁押诉讼制度,为未成年人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坚持法治宣传教育进辖区、街道社区、乡镇村组和学校;坚持关口前移,积极构建预防未成年人再次违法犯罪的防控体系。依法推进工读教育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相衔接,为保障学龄阶段未成年人顺利回归学校、家庭和社会铺平道路。进一步健全《刑法》,依法规范和强化未成年人父母或者监护人的抚养管教行为,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备最基本的法定条件与环境。  相似文献   

2.
要全面和彻底解决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在内地流浪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要在法律上形成完整的预防和救助制度。流浪预防制度,就是要完善未成年人监护的有效运行机制,该有效运行机制涉及决定、执行、监督三个重要环节;流浪救助制度,就是要贯彻人本关怀理念,在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中,国家应积极、主动、强制进行救助,在流浪未成年人安置中,充分发挥流浪未成年人安置培训中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福利机构各自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试行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立足国情、循序渐进视角出发,对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路径选择和原则确立做了宏观考量。从明确救助主管机关、界定救助范围、规范救助标准、完善救助程序、设立救助基金五个方面对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了微观建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中国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的一些政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凸显出中国政治文明和法制建设的进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数依然庞大,组织、拐卖、诱骗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行为仍屡禁不止。为了有效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和维护社会稳定,应采取诸如改变救助手段,加大财政支持;加快救助立法,消除法律盲区;转变救助思路,拓宽救助渠道;依法严惩涉及流浪乞讨人员的犯罪行为等多种有效措施,以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和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农村工作是党的工作重点,而农村救助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农村社会救助工作中,首先是解决广大贫民的土地问题,将土地分配给贫农;其次,优抚红军家属、抚恤残疾人员;再次,设立互济会、互助会、农民协会、妇女会等民间救助团体,救助广大农村贫民;此外,设立粮食合社和储粮仓库,积极防灾备荒。党通过一系列的农村救助工作,初步形成了农村社会救助工作体系,积累了宝贵的农村工作经验;密切了党群关系,扩充了党的新力量;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6.
浅谈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是保持社会稳定 ,发展一个国家民主与法制的具体体现。我国现存的对未成年人予以司法保护的制度尚有某些不足之处 ,如何完善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针对目前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存在的不足 ,从立法上健全现有的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的法律规范 ,做到有法可依 ;加强执法者的素质教育 ,提高执法者的综合素质 ,减少因执法不力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深入开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确保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得到切实落实。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无法发挥作用时,为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提供社会救助。自救助基金制度实施以来,其所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但严格的补偿条件和因地而异的运行机制阻碍了社会救助功能的发挥。基于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救助基金的来源,修改救助基金的补偿条件,完善救助基金的追偿,使救助基金作为社会救助之一种,能够起到安定人民生活、救助社会弱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广东8个城市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调查,揭示新时期城市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被操控性及团体化、职业化及半职业化、低龄化与低学历,乞讨收益与个人受益极度失衡等特点,针对现行救助政策的不足,探索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城市救助对策建议,以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流浪儿童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流浪儿童人数的日益增多,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流浪儿童问题,相继在全国建立了130多个救助站,对流浪儿童开展了临时性救助保护.但时至今日,流浪儿童问题依然相当突出,甚至还有继续恶化趋势.本文在反思我国现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理念,提出了改革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建议重构“以家庭保护为核心、以社区预防为基础,以机构救助为补充”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论文结合广西地方实践经验,认为搭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服务平台、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动态管理机制、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发现—报告—响应—服务机制,通过项目化、专业化运作,运用"社工+志愿者+未保联络员"的服务模式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1931年江淮大水在民国水患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灾害使人成熟,大灾往往促生新的救灾机制。在应对江淮水灾的过程中,以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为代表的官民合作型的救灾组织,通过社会文化资本双重考量下的用人制度、两套账务独立运营的经费开支制度以及威慑性的惩戒法规体系等措施,构建了内嵌于救灾组织治理结构之中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杨鹏程 《阴山学刊》2003,16(4):70-74
中国古代每遇自然灾害,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为维护政权长治久安,不能不对灾民加以赈济安抚。古代赈灾类型从灾因上分为水灾赈济、旱灾赈济、虫灾赈济、疫灾赈济;从赈源上分为朝赈、官赈、民赈;从施赈方式上分为急赈、蠲缓、平粜、工赈。尽管各种赈济方式均存在弊端,但对救民于垂危还是颇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本建设投资回收期指标的正确计算问题 ,从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和我国税金的性质、特点入手 ,阐述了折旧和税金应是投资回收资金的观点 ,并认为流动资金的投资也应列入应回收的总投资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危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新的危机。探究其原因 ,主要包括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不断提高 ,支付规模不断扩大 ;养老保险基金征缴难、征缴率的持续下滑 ,致使基金供款不足 ;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善、使用效率不高 ,也是酿成养老保险基金危机的重要方面。对此 ,降低当期支付规模、拓宽筹资渠道、有效运营基金、加强基金管理等 ,是摆脱日前养老保险基金危机当要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防卫权是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为使自己、他人、公共及国家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急迫的不法侵害,在公力救济无法及时实施时而对不法侵害者进行有效反击的权利。防卫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法定的权利,是社会合法权利在特别情形下得以及时救济的一种特别方式,是对国家刑罚权的有益补充,是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有益行为。其法律特征主要表现为:防卫权必须具有取得的合法性、目的的正当性、客观的社会排害性及其实施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下进城农民工住房需求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兰州学刊》2010,(7):86-89
社会排斥理论认为居住空间是社会排斥的重要原因。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对进城农民工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排斥。文章建议扩大廉租房制度的覆盖面,将包括进城农民工在内外来低收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以满足他们基本住房需求。不过扩大廉租房制度的覆盖面必将会使资金供给不足问题更为突出,笔者认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外,还要广开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7.
杨涛 《兰州学刊》2011,(6):186-190
直隶赈抚局是清末直隶地区专门办理赈灾救济机关。袁世凯、杨士骧任直隶总督期间,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直隶赈抚局动员各方募集大批赈捐款,并将赈灾救济所需置于优先考虑位置。他们还通过赈抚局,积极办理工赈、水利、平粜、发放赈灾款项与物资等事宜,扶助福利事业,举办垦荒,对缓解清末直隶的各种灾害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育保险法是生育补偿社会化的需要。生育保险受益者待遇主要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从全国范围来看,生育保险受益者待遇落实效果不是很理想,且呈现出地区不平衡,受益者待遇在生育保险法实施过程中被人为降低。从地区范围来看,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和生育保险受益率偏低。提升生育保险受益者待遇,应该提高受益者待遇享受标准,改进受益者待遇支付方式,扩大生育保险基金筹资渠道,控制和节约生育基金开支。  相似文献   

19.
市场性救荒措施是指符合市场规律的赈济方式,禁遏籴颇具有代表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市场经济原则,在赈灾中产生良好的效应,得到有识之士的推崇.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其仍有赖于官府的强力推行,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但从历史发展趋势看,"通商"救荒日趋为人们所了解与重视,反映了我国传统救荒呈现出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