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见之明效应指的是根据事件的结果反馈进行的判断与不知道事件结果前的判断,也就是后见与先见的系统差异。后见之明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但对其发生机制的解释还存在着很大争议,本文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后见之明效应的三大理论解释,包括自我中心偏差、抑制功能缺陷、以及源监控能力不足。其研究范式可以分为两类,假定型设计和记忆型设计。对于后见之名效应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同时,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探讨了后见之明效应的研究范式和其产生的有关理论,并进行了简单综述。希望能有助于理解后见之明效应的发生机制以及社会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具体的音乐教育实践,根据音乐教育的非审美功能与效应的研究现状,不仅对音乐教育非审美功能研究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在这个观点的指导下,还对音乐教育非审美功能的体现作了详细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人际交往中的熟悉效应进行分析和论述。提出了熟悉效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其发挥作用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指出该效应对人际交往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供应链上,常常存在着如预测不准确、需求不明确造成了供应缺乏,生产与运输作业不均衡、库存居高不下,成本过高等现象。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牛鞭效应。本文结合福特汽车在中国近几年供应链上成功实践,分析了全程供应链管理和IT支持在消除供应链牛鞭效应上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审计风险因素的特征出发,结合风险理论研究了审计风险客观存在的诱惑效应机制和约束效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影响注册会计师决策行为的审计风险平衡点,并提出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海潮效应海水因天体的吸引力而涌起,吸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吸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吸引力过弱则无潮,人们将此自然现象称之为“海潮效应”。单位兴衰的关键之一是人才队伍。依据海潮效应,单位吸引力大,就容易吸引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推动单位发展;单位吸引力小,则难以吸引人才加盟,单位就更显得消沉而无生气。现在,许多单位领导通过“待遇”、“感情”和“事业”三个方面来吸引人才。但有必要提醒的是,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具吸引力的是“事业”,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激发潜能、施展才华,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泡茶效应按常规,泡茶的人总…  相似文献   

7.
碳纳米管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它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有着显著的磁阻效应,此效应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纳米电子学中。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磁阻效应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是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期望效应,指的是: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久而久之,这种期望就能变成现实。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通过实验研究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沈倩  曾建中 《人才瞭望》2017,(6):146-147
考官在面试中评分的依据是面试者的综合表现,但考官评分“光环效应”明显,不良“光环效应”遮蔽考官评分的内在本质,反映了企业在面试甄选人才过程中考官评分偏差存在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宏观问题.笔者揭示了不良“光环效应”给企业带来的弊端,并从考官评分的本身、考官心理倾向和知觉认知三个方面分析了不良“光环效应”对考官评分偏差的产生原因,最后在理性理念下从三个方面探索破解“光环效应”,回归考官评分“正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围绕"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资源丰裕度测量指标的选取问题,对国内外关于"资源诅咒"效应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现象,由于某人某方面的特点突出,并因这一特点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点和品质,导致用人者对此人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象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周围弥漫、扩散,掩盖了其他品质和特点,所以又形象地称它为“晕轮效应”。例如:用人者对某一个人的整体印象特别好,则这个印象会逐渐扩大到一定的程度,结果对他的判断是长处多于短处,反之,假如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不好,则往往就会忽略其优点,只看到他的短处而看不到长处。 晕环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偏见,心理上具有晕环现象…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中的暗示效应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它总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心情。积极的暗示效应能给我们传达正面的力量,使我们心情愉悦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消极的暗示效应则会给我们带来负面情绪,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本文从对心理学的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方面入手来探析暗示效应对我们的影响,从而提出要多接触积极的心理暗示,抵制消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教师亟需掌握教育的“效应”以更好的“教书育人”。教育改革最大的改变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原来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领者。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因此要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公平、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能“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掌握好教育的科学,尤其是掌握教学上的“效应”以更好地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4.
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老师应该积极的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去,吸取一些心理效应的正面启示,开辟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它是保证人力资源培养、选拔、使用的有效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各级领导或人事管理工作者如果灵活运用人事心理效应,就能充分调动下属或人才的积极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从而使工作效能达到最优。 自觉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提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论定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  相似文献   

16.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也是教师按照一定目的、要求,采取一定手段、措施,引导全班学生对班内各类资源实施规划、组织、协调、管控,实现教育目标组织活动的过程。对于中职学生的管理,相比于普通中学学生的管理难度系数更大,中职班级管理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有步骤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实现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发展。中职班级管理是一项育人的工作,班主任在管理中职班级时需要科学地结合一些心理学效应。心理学知识内容相对广泛,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相对较多,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因招聘方与应聘方因对对方掌握的私人信息不了解而导致人力资源招聘失败的现象,它主要是由于招聘方未能细致地分析招聘岗位,采用较为单一的手段进行招聘,应聘方没有认真了解招聘企业,常常临时抱佛脚以及招聘方和应聘方之间不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等原因造成的。笔者从人力资源招聘的含义及意义、人力资源招聘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人力资源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影响及人力资源招聘中规避信息不对称的对策这四个方面就“关于人力资源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的经济效应分析”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研究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区域响应,对于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员工管理中准确合理运用“马太效应”与“鲶鱼效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工作效能到达最优。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广告信息处处可见,而且明显愈演愈烈。可是名人广告的传播效应是否同与此带来的产品畅销一样,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研究名人广告的睡眠者效应,能够让我们知道名人广告并不会产生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