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美术师资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生源素质等问题制约了高校培养高素质美术教育人才的发展目标。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提升师资队伍和课程的建设,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情境,使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充分获得文化滋养,从而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连跃 《人才瞭望》2016,(10):222-223
提高师范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合格基础教育教师、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师范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着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及参与兴趣,以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能加强大学生自身民族自豪感,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大学生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本文以《旅游接待业》课程为例,进行基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旅游接待业》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从教材建设、教学过程、课程考核进行课程融入文化自信培育的教学实践,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构建《旅游接待业》课程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实施保障体系,力图构建专业课程建设内涵文化自信教育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康德认为:"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也即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只要社会存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过程是不会改变和消失的,教育一方面是重塑人类的文明,一方面担负着科学和人文知识的传承.众所周知,新的课程改革目标是以"关注人的发展"为基础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丰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人文科学,决定了人文性是思想品德的一个特点,在课程中弘扬人文精神,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也同样成了该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需要故事的讲述与传承,而包含《现代汉语》的文学类课程体恰恰是讲好故事的沃土。挖掘《现代汉语》课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传承民族文化是时代教育任务,更与当前大思政教学观不谋而合。因此,将《现代汉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是教育的现实出路。站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视域下,关注《现代汉语》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思政素材的深挖掘与活利用,及时帮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聚民族复兴力量才是教育的理想归宿。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让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通过教育的延续将民族文化、语言魅力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更是风格独特、丰富多彩、深远广博,这样独特的民族风貌使我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味独树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重视,我国民族文化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与现代高等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对全面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与传承、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就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中一些不良思想和习惯逐渐产生。加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高校的共识。本文从大学语文课程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其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坚韧的品格、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作用。教学中通过文本阅读、引导分析、延伸拓展等环节渗透人文素质的教育,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永恒的主题和重点任务,而红色文化兼具历史与实践的双重教育功能,是培养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有效途径。目前红色文化在融入高校党性教育中还存着在教育教学主题不够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存在不足、教育教学形式缺乏创新、教育教学效果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通过打造红色师资队伍、构建红色教育体系、深挖红色资源内涵、打造红色教育平台、发展红色实践教学、丰富红色活动形式等途径,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与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融入度,促进学校党建工作提质量、上水平。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剑民 《人才开发》2000,(11):26-28
为了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民族脊梁,作者就当前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迎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片面性,强调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提出了在大学生中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措施、方法、途径、环境。希望本刊广大读者、作者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素质教育改革视域下,高校领导和教师除去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之余,还应着重强调红色教育,从而能够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之余,能够激发学生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以及红色精神,最终能够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身为高校英语课程教师,需要在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探寻融入红色教育的合适契机与实践路径,从而能够在弘扬红色文化和渗透红色精神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任务。基于此,教师需将民族思想和历史文化赋予到英语课堂上,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所需的优质人才。如何基于新时代下在英语课堂上融入红色教育是当前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深入探究,以期对教师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大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要完成其肩负的使命,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文素质的前沿阵地,而思想政治课则是目前我国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起着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效果越来越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高职人文素质教学,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笔者从创新课程理念、重构培养目标能力以及遴选课程内容等方面浅谈了本人在课程改革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现今社会对科技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的要求。市场竞争的核心已转为创新能力的竞争,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中,包括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状况,大都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为主,对科技素质教育有所忽视。不可否认,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但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以高科技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显著特征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意味着领先,是科学素质的综合体现。而良好的科技素质的养成,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训练之外,还要有意识地进行科技素质方面的长期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育为国家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通过高校的教育,大学生的读书学习,社会文化的传播,使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的成长,成为国家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创新教育,人文教育,文化知识的传播,培养高尚人格,创新型人才上,图书馆发挥他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互动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进行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力的手段。本文就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互动的实践途径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语文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入手,阐述了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强调了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唤醒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追求,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英语教学人才的重要方式,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人文素质是一位专业教师的必备素质,但当前我国高师院校英语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致使高师院校英语教育长期滞后,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高师院校要加速英语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高师院校英语教育实现质的发展与飞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发挥着重大意义。中国民族音乐融合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折射着光辉绚烂的价值。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修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培养大学生文化理念与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塑造人格魅力的一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张伟 《人才瞭望》2017,(16):130-132
随着社会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职业人员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对于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未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将逐渐实现与专业的融合,以此构建全新的教育实践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员有着较大的需求,语文课程在中职文化课程中的地位较低,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并且实现和专业教学的融合,以此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文化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